UI设计中的心理学广州协众信息

  最近阅读了诺曼大师的《设计心理学:日常的设计》,发现书中的许多知识,虽主要针对工业设计,但也同样适用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我想作为一名UI设计师,也必须要有心理学的知识,准确地了解用户的心理、活动,才可以做出让人们喜欢的设计。

  在《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中有一句话,让优漫小编记忆犹新:

  一旦能够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就会很容易注意到它,你就会掌握它,拥有它,使它在你的掌控之中。

  诺曼大师向我们说出了五个词: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反馈,还附加了第六个:概念模型。

  那么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又是否存在于UI设计中呢?

  示能,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物品的特性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听起来晦涩难懂,但书中给出了几个例子:一把椅子提供了支撑、一面玻璃提供了视觉通透性。这是对于我们人来说,但对于一只蚂蚁来说,一把椅子可能意味着一座直插云霄的高塔,对于一只尝试穿越窗户的鸟儿来说,一面玻璃可能就意味着一场血案。所以,示能往往与其受用对象有关,既然示能如此的多变和不确定,我们如何才能为正确的用户提供正确的示能呢?

  所以,有了意符。

  意符,是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我们来看看书中给出的例子:门上的把手、标识(推/拉)、书签,甚至是火车站台上的行人(意味着火车是未到达还是已离开)。

  想必到这里,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UI设计中最基础的一环——

  更准确的说,是功能图标

  手机里的电话、联系人、短信图标;电脑上的回收站、关机图标。

  相信许多接触UI的同学都是从临摹这些图标开始的,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些图标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图标?

  “这是为了告诉用户,点我可以打电话。”

  那为什么它可以告诉用户点它就可以打电话呢?

  “因为它就长电话这个样子啊。”

  所以我们得出了答案:

  一个电话图标告诉用户点这里可以打电话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UI的一个重要特质:所见即所得。

  我们都知道UI一般代指GUI,即图形用户界面,如今,人头就可以让用户知道这是联系人,甚至本子就让用户知道这是通讯录。所以,一个图标最重要的,不是多么华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它是否可以很好地起到意符的作用。

  约束

  在UI设计中,图标的形状、之间的间距,界面的大小,约束了在这个界面上可以如何摆放图标,又或是iOS和Android的设计规范

  反馈

  指导系统正在处理你的要求的方式,显然,反馈在UI设计中无处不在。

  点击图标,图标立刻高亮,状态改变;系统加载时,立刻出现各种Loading动画、进度条,加载完成时立刻提示成功;滑动页面时立刻出现的滚动条……

  所以,下次当我们分析一款产品,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它的意符是否准确?它是否准确地传达了信息,满足了用户的期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