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比对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标杆管理思想,至上世纪90年代标杆管理成为与组织再造、战略联盟并称的三大管理思想。在1984年,Caper Jones在Programming Productivity中首次提出了用基准比对(benchmarking)进行软件评估的思想,将标杆管理引入了软件行业,称之为基准比对方法。
基准比对(Benchmarking),即组织将自身的项目管理及研发数据与本组织或行业历史数据及最佳实践进行持续比较,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帮助组织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并对未来建立预测。
基准比对描述了组织在发展中某一时刻的过程状态,类似于一张“体检表”,指明组织在发展中的优劣。实施基准比对的组织可以依据这张“体检表”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并通过持续的比对从客观上验证组织所选取的度量体系或改进方案是否有效。
基准比对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相关组织找到“真正的问题”和“现实的方法”,并全面评价改进效果。
在基准比对过程中,通常遵循以下原则或要求:
1、应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核及可信度评价,以保证数据质量;
2、应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规格化处理,以保证数据库的可比性;
3、剔除异常数据并计算相关指标的各主要百分位数分布。
其中,百分位数的定义为:在某实数集合中,对于集合内某元素X,如果该集合中有且仅有p%的数据不大于X,则称X为该集合的p百分位数。例如,在100个样本中,从小到大排在第50位的数字就称为第50百分位数,记为P50。常用的百分位数包括P10、P25、P50、P75、P9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