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MOSFET结构、符号、工作原理(一)

        不知道屏幕前恰巧搜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正被教科书中下图类似的表格搞的晕头转向,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读完本文你将不再迷茫。

        本文将从定义与分类、结构与符号、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几个部分介绍MOSFET。

1 定义与分类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也称为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IGFET)。

        根据参与导电的载流子种类不同,可以分为N沟道场效应管和P沟道场效应管。

                N沟道场效应管以电子作为导电载流子,

                P沟道场效应管以空穴作为导电载流子。

        根据导通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耗尽型和增强型。

                耗尽型指本来就存在导电沟道,工作时,施加电压后,会使本来存在的沟道消失

                增强型指本来没有导电沟道,工作时,施加电压后,会生成一个导电沟道

        因此两两组合就可以分为四种:N沟道增强型MOSFET、N沟道耗尽型MOSFET、P沟道增强型MOSFET、P沟道耗尽型MOSFET。

2 结构与符号

        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常分不清各个类型MOSFET及对应的符号。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了MOSFET的结构以及符号化的过程,就能很容易分辨MOSFET的类型。下面以N沟道耗尽型MOSFET为例,说明这一过程。

 2.1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结构

        N沟道耗尽型MOSFET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以下部分组成

        (1)一块低掺杂的P型硅片作为衬底

        (2)利用扩散工艺制作的两个高掺杂的N+区,此时P型衬底和N型掺杂区交界处会形成PN结,也称为耗尽层。从N+区直接引出两个电极,分别为源极(Source,S)和漏极(Drain,D)。

        (3)在半导体上制作一层SiO2绝缘层,再在SiO2绝缘层上制作一层金属铝,并引出电极,作为栅极G(Gate,G)。

        (4)在栅极下方的SiO2绝缘层中掺入适量的金属正离子,在这些正离子作用下,SiO2绝缘层下方就会聚集负离子从而形成反型层(注意和耗尽层的区别),形成漏-源之间的导电沟道

图1  N沟道耗尽型MOSFET结构

        通常,将B极和S极连接在一起使用,如图2所示。

图2  B极和S极连接在一起使用

        根据“1 定义与分类”中介绍的概念,这个结构在不施加任何电压的情况下,已经存在导电沟道,因此属于耗尽型,而这个导电沟道是N沟道,因此是N沟道耗尽型MOSFET。

2.2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符号

        根据图1的结构,我们按照以下步骤画出MOSFET的符号

        (1)画一条竖实线表示本就存在的N沟道(图3中淡黄色竖实线,注意本来存在的沟道用实线表示,后面表示本不存在的沟道时应用虚线表示)

        (2)再画一条稍短的竖实线表示金属铝(图3中左侧灰色竖实线),可以把灰色竖实线和淡黄色竖实线之间的空白区域理解为SiO2绝缘层,并从金属铝上引出G极;

        (3)从N沟道的两端直接引出D、S极;

        (4)把N沟道(淡黄色竖实线)右侧理解成P型衬底,再画一个P型衬底指向N沟道的箭头用来表示PN结的方向;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图3所示的符号。

图3  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符号

        由于B极和S极是连接在一起使用的,我们将图3稍加优化,得到图4所示的符号,这就是最终的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符号了。

图4 最终的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符号 

        同样的,如果我们拿到这个符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以下信息:

                (1)右侧竖线为实线 -> 耗尽型;

                (2)箭头指向右侧竖线 -> 为N沟道;

        我们立刻就能看出这是一个N沟道耗尽型MOSFET。现在回过头再看本文最开始的表格左侧三列,是不是就很简单了呢?

        下面,我们继续解决后面两列。

3 工作原理

        我们分两个方面讨论N沟道耗尽型MOSFET的工作原理:

                (1)漏源电压$ u_{DS}$对漏极电流$ i_{D}$的控制作用,即输出特性;

                (2)栅源电压$ u_{GS}$对漏极电流$ i_{D}$的控制作用,即转移特性。

3.1 漏源电压$ u_{DS}$对漏极电流$ i_{D}$的控制作用

        将G极、S极短接,在D极、S极之间加电压$ u_{DS}$>0,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连接示意图 

        这种情况下在N沟道内,由D极到S极,电压基本是均匀减小的,即N沟道靠近D极一侧与P型衬底的压差大,因此耗尽层(即PN结)会较厚,靠近S极一侧与P型衬底的压差小,耗尽层会较薄,因此会形成图6所示的情况,

图6 耗尽层厚度变化

        此时沟道呈电阻特性,$ i_{D}$随的$ u_{DS}$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加。我们可以画出这种情况下$ i_{D}$$ u_{DS}$的曲线关系,如图7所示。 

图7  $ i_{D}$$ u_{DS}$的曲线关系

        继续增大$ u_{DS}$,N沟道靠近D极一侧与P型衬底的压差继续增大,因此耗尽层会变的更厚,直至在D极一侧出现夹断点,称为预夹断,如图8所示。

图8 预夹断 

        此时,$ i_{D}$$ u_{DS}$的增加而缓慢增加,趋于稳定,如图9所示 。

图9 $ i_{D}$$ u_{DS}$的曲线关系 

         继续增大$ u_{DS}$,被夹断的区域不断变大,如图10所示。

图10 耗尽层变化 

        此时$ u_{DS}$增加的部分几乎全用于克服夹断区对漏极电流的阻力,$ i_{D}$基本不随$ u_{DS}$的增加而变化,如图11所示。

图11 $ i_{D}$$ u_{DS}$的曲线关系  

          继续增大$ u_{DS}$,当$ u_{DS}$增加到一定程度,管子将被击穿,电流骤然增大,如图12所示,使用时应避免使MOSFET进入这一区域

图12 $ i_{D}$$ u_{DS}$的曲线关系  

3.2  栅源电压$ u_{GS}$对漏极电流$ i_{D}$的控制作用

        短接D极、S极,在G极、S极施加电压$ u_{GS}$<0,如图13所示。

图13 连接示意图 

        此时由于G极接电源负极,导致金属铝上带有大量电子,会排斥N沟道中的电子,从而将反型层的宽度压窄,形成耗尽层,此时D、S极之间的漏电流会减小。

        若按3.1过程,再在D、S极上施加电压,则在相同$ u_{DS}$下,因为沟道比$ u_{GS}$=0时窄,所以$ i_{D}$$ u_{GS}$=0时小,且$ u_{GS}$越小,沟道越窄,$ i_{D}$越小;当$ u_{GS}$的值降到某个电压时沟道完全关闭,$ i_{D}$=0,这个电压称为夹断电压,用$ U_{GS(off)}$表示。同理,当$ u_{GS}$>0时,$ i_{D}$$ u_{GS}$=0时大,且$ u_{GS}$越大,$ i_{D}$越大。于是可以画出$ u_{GS}$<0、$ u_{GS}$>0时的曲线,如图14所示(示意图,并不精确)。

图14  不同$ u_{GS}$$ i_{D}$$ u_{DS}$的曲线关系

        下面,我们对以上过程加以总结,即可得到输出特性曲线和转移特性曲线。

 4 特性曲线

4.1 输出特性曲线

        MOSFET的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当$ u_{GS}$>$ U_{GS(off)}$且为一定值时,漏极电流$ i_{D}$与漏源电压$ u_{DS}$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个$ u_{GS}$值,有一条曲线与之对应,因此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簇曲线,如图15所示(示意图,并不精确)。

图15 输出特性曲线 

        根据“3 工作原理” 中的分析,我们可以将MOSFET的工作区域分为以下四个区域:

        (1)可变电阻区:图中虚线为预夹断轨迹,由各条曲线的预夹断点连接而成,预夹断轨迹左侧区域,$ i_{D}$随的$ u_{DS}$增加近似线性增加,呈现出电阻特性。而对于不同的$ u_{GS}$$ i_{D}$上升上升速率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 u_{GS}$的大小来改变漏源等效电阻的阻值,因此称为可变电阻区;

        (2)恒流区:预夹断轨迹右侧区域称为恒流区,各曲线近似平行与横轴,$ i_{D}$基本不随$ u_{DS}$的增加而变化。因而可以将$ i_{D}$近似为$ u_{GS}$控制的电流源,故称该区域为恒流区。

        (3)截止区:当$ u_{GS}$<$ U_{GS(off)}$时,无导电沟道,$ i_{D}$≈0,该区域为截止区;

        (4)击穿区:当$ u_{DS}$增加到一定程度,管子将被击穿,电流骤然增大,对应曲线右侧上翘的部分,称为击穿区。

4.2 转移特性曲线

        MOSFET的转移特性曲线是指$ u_{DS}$为一定值时,漏源电压$ u_{GS}$对漏极电流$ i_{D}$的控制特性。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直接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做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u_{DS}$为一定值),与输出特性曲线相交于a、b、c、d点,如图 16所示。由每个点可得到一组$ i_{D}$$ u_{GS}$的坐标,建立$ u_{GS}$-$ i_{D}$坐标系,并根据得到的坐标,连接成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图17所示(示意图,并不精确)。另外,转移特性曲线可用公式表示,由于CSDN编辑器对公式不太友好,本文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可自行搜索。

图16  $ u_{DS}$为一定值与输出特性曲线相交

图17 转移特性曲线 

        看到这,回过头再看文首的表格,是不是豁然开朗了呢?

  • 38
    点赞
  • 6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6
    评论
### 回答1: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是现代汽车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之一,它负责管理发动机、变速器、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等多个重要部件。而ECU中的bootloader则是支持ECU软件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一个特殊的启动程序,用于将新的软件加载到ECU中。 ECU 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新的软件程序通过CAN总线或其他通信方式,发送到ECU中进行更新。具体步骤如下:首先,ECU bootloader会检查当前系统中的软件版本是否需要更新。如果需要更新,则它会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进入bootloader模式,并等待接收新的软件程序。接下来,ECU bootloader将通过通信接口接收新的程序,并将其存储在特定的flash存储器中。然后,ECU bootloader会进行程序校验和解压缩等动作,以确保接收到的程序没有任何问题。最后,ECU bootloader将新的程序加载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交给新程序,完成软件更新过程。 在进行ECU bootloader的开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要选择适当的存储器,并确定软件程序的大小。其次,需要实现通信接口,确定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然后,需要设计和实现程序校验和解压缩等安全和稳定性相关的功能。最后,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软件更新功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ECU bootloader是现代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电子组件,它支持汽车ECU软件更新,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在进行ECU bootloader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软件大小、通信接口、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实现出稳定可靠的功能。 ### 回答2: 汽车电子ECU Bootloader是一种可以更新车辆控制器软件的重要工具,本文将介绍汽车电子ECU 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和开发要点。 汽车电子ECU Bootloader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分区管理技术将存储器划分为Bootloader和应用程序两个区域,Bootloader负责车辆控制器的引导和固件更新,而应用程序则实现车辆控制器的各项功能。当车辆控制器出现故障或升级需要时,Bootloader通过CAN总线接受来自外部设备的控制命令,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完成软件更新等任务。 开发汽车电子ECU Bootloader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1.安全性:保证Bootloader在更新过程中不会遭到外部攻击或出现故障,同时需要遵守汽车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车辆控制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可靠性:Bootloader需要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读写操作,避免数据丢失或损坏等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需要实现固件校验技术,确保固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灵活性:Bootloader需要支持多种协议和接口,以适应不同车辆控制器的要求,同时需要支持多种固件格式,以避免与其他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4.可测试性:Bootloader需要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方便的测试和调试工具,以便快速迭代和改进,同时需要支持错误日志和故障诊断技术,以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汽车电子ECU Bootloader是进行车辆控制器软件更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开发需要考虑多个要点,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测试性等,以确保车辆控制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硬件梁朝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