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以家用的摇头机为例讲解网络摄像机(IPC)的产品硬件构成及各部分元件的功能特性。
一.IPC工作原理及硬件架构
-
IPC工作原理
摄像机的摄像头从摄取图像到数据传输的整个图像处理过程,需要涉及镜头、图像传感器、主控芯片和PCB板等部件。网络摄像机工作原理是透过镜头摄取到的图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通常称为sensor)上,图像传感器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后将图像信息转换为电信号经过PCB板传递给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进行处理并将处理过后的数据通过网络(通常是以太网)传输出去。
2.IPC硬件架构
典型的IPC硬件架构
二.IPC的主要部件功能及特性
1.镜头+IRCUT一体式镜头:
镜头:
镜头主要作用是采景,它的材质和焦点值大小决定了图像能否完整无缺地投射进来及图像的清析度,图像颜色的还原度都跟镜头有很大的关系;
镜头的基本参数:
IRCUT:
修正白天偏色问题,提升夜晚亮度。IR-CUT双滤镜(一片红外截止或吸收滤光片和一片全透光谱滤光片) 是指在摄像头镜头组里内置了一组滤镜,当光敏传感器侦测到光线的强弱变化后,反馈给CPU,再由CPU通过I/O口控制IR-CUT自动切换滤镜,使图像达到最佳效果。在白天光线充足时IRCUT需要切换到红外滤光片以滤除红外光,当夜晚光线不足时IRCUT需要切换到全透滤光片以通过红外光;如果白天切换成了全透滤光片则图像会泛红,如果夜晚切换成了红外滤光片则图像会很暗;也就是说,在白天或黑夜下,双滤光片能够自动切换滤镜,因此不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下,都能得到最佳成像效果。IRCUT按切换方式主要分为钟摆式和抽屉式。
IRCUT的构成部分:
1)滤光片
2)动力驱动部分(电磁式/电机式)
3)镜头座
IRCUT主要特点:
1)采用磁吸式,脉冲供电,日夜自动切换,自动定位。日照环境色彩 逼真,夜视红外通透。
2)对图像补正偏色,失焦的问题。
3)能够过滤红外光让画面色彩更柔和,达到人类眼睛视觉色彩一致。
4)滤光片最薄处只有1.5mm
应用电压3.3V(3.3V-12V可选)
驱动脉波宽50ms可调,
工作电流35mA
工作检测:-20℃至+80℃ 50000次
2. 图像传感器(sensor)
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决定了图像能否得到最好的处理,对最后的视频效果呈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所能接受的最低照度、对物体色温的处理以及在获取物体图像时是否能进行背光补偿等因素决定了最终使用者能观看到的最终画面效果。
图像传感器的一般参数:
3.主控芯片
主控(解码芯片):
解码芯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即主控芯片,是一台机器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机器的功能,主控芯片中包含了ISP(Image Signal 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 ,能够对图像进行各种处理,比如坏点矫正、畸变矫正、图像去噪等等。市面上典型的IPC主控:
4.红外灯板
红外灯:
红外灯的主要作用是为摄像机晚上提供照明,红外灯主要通过CPU的I/O口来控制,配合光敏传感器及IRCUT同时工作。
红外灯有:第一代普通红外灯,第二代阵列式红外灯和第三代点阵式红外灯。
在家居安防领域的智能摄像机应用上,一般以LED红外灯为主,而从其发展历程和功能特点分析来看,第三代红外灯的性能最优,而因第二代LED阵列式红外灯成本较第一代高,可见为了节约成本,依旧有厂家使用第一代LED红外灯。第三代LED红外灯相比较,从第一代到第三代,红外灯的使用寿命逐次增长,并与材质以发热量和散热等性能有关。LED红外灯以波长划分主要有850nm和940nm两种,前者存在轻微的红曝问题,但照射距离及效果前者较后者要好,后者无红曝问题。
5.光敏传感器
光敏传感器主要作用是感应器件表面的环境光照强度,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给到CPU的AD脚识别,只要电信号的电平达到预设的伐值时,CPU会控制红外灯及IRCUT工作。在红外夜视的功能实现上,需要与光敏传感器相配合使用。
光敏传感器主要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抗红外式光敏传感器(光敏IC)为主要光控元器件。光敏电阻一般来说,受电阻材料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光敏电阻在制成之初由于组件关系的不稳定导致工作性能不稳定,且受到温度、光照和负载的影响,过负容易造成元件提前老化,缩减使用寿命。光敏二极管,相比于光敏电阻,稳定性能更好;光敏IC相比于光敏二极管,稳定性能更好,且对其性能的控制更加容易,线性效果更好,耐高温好。
6.云台电机
电机在摄像机上起到控制摄像机的上下/左右转动。
步进电机从结构上分:有带减速箱及不带减速箱两种。
智能家用摄像机一般所用到的电机是低速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有分带减速箱及不带减速箱,带减速箱的体积比较大。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7.麦克风
麦克风 ,学名为传声器,由Microphone翻译而来。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也称作话筒或微音器。
麦克风主要有: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和最近新兴的硅微传声器,此外还有液体传声器和激光传声器等。动圈传声器音质较好,但体积庞大。驻极体传声器体积小巧,成本低廉,在电话、手机等设备中广泛使用。 基于CMOS MEMS(Micro Electro Meganetic System,微机电系统)技术的硅麦克风体积更小,特别适合高性价比的应用。
MIC的主要参数:1)输出阻抗;2)灵敏度;3)频率响应;4)信噪比;5)指向性;6)尺寸
8.喇叭
喇叭的种类繁多,而且价格相差很大。不同的喇叭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周围空气造成音响。按换能机理和结构分:动圈式(电动式)、电容式(静电式)、压电式(晶体或陶瓷)、电磁式(压簧式)、电离子式和气动式喇叭等,电动式喇叭具有电声性能好、结构牢固、成本低等优点,应用广泛;按声辐射材料分纸盆式、号筒式、膜片式;按纸盆形状分圆形、椭圆形、双纸盆和橡皮折环;按工作频率分低音、中音、高音,有的还分成录音机专用、电视机专用、普通和高保真喇叭等;按音圈阻抗分低阻抗和高阻抗;按效果分直辐和环境声等。
最常见最典型的是纸盆式喇叭又称为动圈式喇叭,由于喇叭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但效率较低。它由三部分组成:
①振动系统,包括锥形纸盆、音圈和定心支片等;
②磁路系统,包括永义磁铁、导磁板和场心柱等;
③辅助系统,包括盆架、接线板、压边和防尘盖等。
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通过时,就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的磁场,这一磁场和永久磁铁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使音圈沿着轴向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喇叭的主要参数:
1)额定功率;2)额定阻抗;3)频率特性;4)谐波失真;5)灵敏度;6)指向性;7)尺寸
9.WiFi天线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设备,无线电发射机输出的射频信号功率,通过馈线(电缆)输送到天线,由天线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电磁波到达接收地点后,由天线接下来(仅仅接收很小很小一部分功率),并通过馈线送到无线电接收机。
天线种类:
⑴ On Board板载式:采用PCB蚀刻一体成型,性能受限,极低成本,应用于蓝牙、WIFI模组集成;
⑵ SMT贴装式:材质有陶瓷、金属片、PCB,性能成本适中,适用于大批量的嵌入式射频模组;
⑶ IPX外接式:使用PCB或FPC+Cable的组合,性能优秀,成本适中,广泛应用于OTT、终端设备;
⑷ External外置类:塑胶棒状天线,高性能,独立性,成本高,应用于终端设备,无须考虑EMC等问题;
目前的网络摄像机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以上天线形式均有使用。体积小巧的机型一般使用板载PCB天线和SMT贴片天线,室外机要求较远的连接距离,一般使用塑胶棒状天线。
10.WiFi模组
Wi-Fi模块又名串口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是实现无线智能家居、M2M等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Wi-Fi模块可分为三类:1)通用Wi-Fi模块,比如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上的USB或者SDIO接口模块,Wi-Fi协议栈和驱动是在安卓、Windows、IOS的系统里跑的,是需要非常强大的CPU来完成应用;2)路由器方案Wi-Fi模块,典型的是家用路由器,协议和驱动是借助拥有强大Flash和Ram资源的芯片加Linux操作系统;3,嵌入式Wi-Fi模块,32位单片机,内置Wi-Fi驱动和协议,接口为一般的MCU接口如UART等。适合于各类智能家居或智能硬件单品。IPC一般使用通用Wi-Fi模块,接口大部分都是USB,封装尺寸和引脚排列相对固定,市面上生产IPC专用Wi-Fi模块的厂家也较多,方便兼容替换。
11.外壳
外壳是一种物理结构,主要起到支撑,连接电子及电动部件,使其成为一个实体产品,是实体的最外层的结构件,对产品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外壳按材质来分,主要有:塑胶外壳及金属外壳,家用IPC一般使用塑料外壳,一些室外的IPC为了追求更好的防护能力和散热性能使用金属外壳。
以下主要介绍塑胶外壳:
附录:IPC的PCBA板详解
主板正面
主板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