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条消息) [4G&5G专题-114]:部署 - LTE PRACH前导码格式、ZC序列的生成规则与规划_lte prach format_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的博客-CSDN博客
PRACH信道与随机接入过程
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随机接入过程:是从终端通过PRACH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开始的,然后尝试与网络间建立RRC信令连接。
在任何情况下,如果终端需要同网络建立通信,都需先发起随机过程,向网络申请资源。
PRACH的结构
时域结构:由CP,前导序列,和GP组成
LTE中,前导序列使用的是ZC序列,ZC序列可以看参考文章1了解,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方法,本文NR信号用的也是ZC序列。
下面是Format 0和Format B4的结构,下图中,以下是RACH序文的时域结构示意图。该内容来自参考文章2。
数字0.509 ns(0.509 x 10^-6 ms)是参数Tc的值,64是参数K(Kappa)的值。
关于Ts和Tc的解释没完全理解,只知道如何计算,有时间再细究吧。
这里的源点数应该是在30.72M采样率下统计的,因此如果是计算某采样率下的点数,比如1.28M情况下的,采样点数为:24576*1.28/30.72=1024。
Format 0:
Format B4:
长序列和短序列的分类
PRACH可以简单分为长序列和短序列。
长序列是和LTE相同,短序列新增了一些,目前接触不到该方面,保留原文作为了解。
在LTE中,只使用一种类型的序列长度(在LTE中格式长度也不同,但构建块序列的长度总是相同的),在NR中使用两种类型的序列长度,称为长序列和短序列。
长序列:长度839,支持源自LTE前导码的四种前导码格式,主要针对大型小区部署场景。这些格式只能在FR1中使用,并且其副载波间距为1.25或5 kHz。
短序列:长度为139,在NR中引入了9种不同的前导码格式,主要针对小/正常单元和室内部署场景。 短前导格式可用于15、15或30 kHz的FR1和60或120 kHz的FR2。 与LTE相比,对于短前导格式的设计,每个OFDM符号的最后一部分作为下一个OFDM符号的CP,前导OFDM符号的长度等于数据OFDM符号的长度。
短序列的好处:
首先,它允许gNB接收机使用相同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来进行数据和随机访问的前导检测。
其次,由于每个PRACH前导中包含多个较短的OFDM符号,新的短前导格式对时变通道和频率误差更具鲁棒性。
最后,它支持在PRACH接收过程中进行模拟波束扫描的可能性,这样在gNB上就可以用不同的波束接收到相同的前导码。
PRACH的计算生成
终于到主要内容了,计算过程可以在时域也可以在频域计算生成。
1.时域的计算过程
时域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不同格式情况下时域中PRACH的具体位置和数量都不同,生成有些麻烦,暂时用不上,先摆出来以后在研究。
Example 15 > TDD FR1 RachConfig = 160, SCS = 30 Khz, Format B4
TDD FR1 RachConfig = 156, SCS = 30 Khz, Format B4
2.频域的计算过程
其中需要配置的参数有:
LRA :长序列839,短序列139
u :由Root Sequence Index决定
长序列时:
短序列时:
Ncs :由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和restrictedSetConfig确定,其值由下面的映射表确定
Ncs for preamble formats with
Ncs for preamble formats with
Ncs for preamble formats with
可以看出,生成prach信号只需要三步:
1.生成ZC序列,根据上述参数和该公式生成ZC序列。
2.该算式是生成移位序列,Cv是移位的长度。
3.该算式就是做了FFT。
这样就得到了prach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