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2 差异分析
对于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来说,重要的是做差异分析。也就是分析实际的生产情况和我们计划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SAP 会自动的将成本中心和流程订单的总差异分解成明细差异,如图13和图14。
明细差异按“差异种类”来分类。比如订单差异可以分解为生产差异和计划差异。计划差异是指生产下达时对主配方进行更改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或减少。而生产差异是指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异常情况,需要返工或增加某种材料而造成的差异(如图13)。再比如成本中心的差异可以分解成产能差异和投入差异等(如图14)。产能差异是由于开工率超出或低于计划所造成的固定成本有效利用或利用不足造成的损益。而投入差异是由于费用发生超过目标所造成的损益。
图13 流程订单的差异分析
图14 成本中心差异
2.7.3.3 重复生产环境的过程控制
上文是基于流程订单管理的生产模式。假使有些产品的生产是这样的:<1>生产是基于期间和产量而不是基于个别定单和批量处理的;<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生产相同或类似的产品;<3>不是对单独定义的批量进行生产,相反地,是在一定期间按照一定的出产率生产对一个总产量进行生产;<4>产品总是遵循不变的顺序通过设备和各资源;<5>配方往往较简单和缺少变化。这时可以在SAP 中实施重复型生产(Repetitive Manufacturing)。此时生产成本控制也和本文所述有所不同:
1. 生产成本控制的核心不再是进进出出的流程定单,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较为固定的产品成本收集器(Product Cost Collectors),它是基于重复型制造中的生产版本(Production Versions)建立的。生产版本定义了制造一种产品的不同方法,包含了一系列参数比如:物料清单,主配方,有效期间的范围等等。
2. 可以将成本收集器组织起来,建立树状的成本对象层次(Cost Object Hierarchy)。
比如按工厂——〉产品线——〉产品——〉生产版本 组织成本对象层次,成本可以认定到任何层次,也可以向下一层次分摊。
3. 可以大量使用倒冲工具(Backflushing Tools)简化生产发料和作业量确认工作,即系统根据标准配方确认原材料发货和作业量,而不是实际数量。相应的对于生产中的原材料成本和作业成本的量差被分别揉进了库存盘点差异和生产成本中心产能差异。
4. 在制品的核算不是按流程定单的实际成本余额,而是按生产版本中不同的报告点(Reporting Points / Milestones)的预估成本核算的(这一点有些类似约当产量计算)。因此在重复型生产环境下,在制品和差异是共存的,都是在月末核算。
除了这四点以外,其他方面都和流程订单生产类似。可以看出上述区别很多是为了简化操作为目的的,这是因为在重复生产环境下,生产过程中出现成本偏离的可能性和差异的种类都要小于流程订单生产。
2.7.4 实际成本
SAP 使用物料分类帐来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如图15 所示,物料分类帐是一套专门的并行帐,每个物料主数据在物料分类帐中都是一个明细科目,物料分类帐会自动更新。如果不使用物料分类帐,物料的进出移动也会在库存管理(MM)中管理。 因为SAP 是一个实时系统,所以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进出移动在平时只能按标准成本计价。使用物料分类帐的主要目的是在月末计算实际成本。
图15 物料分类帐
物料分类帐计算实际成本的方法是采用了差异上卷的技术。也就是说将各种差异按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到产成品逐级上卷上去,从而算出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14387285/viewspace-369069/,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于:http://blog.itpub.net/14387285/viewspace-369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