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相网络的深入分析

问题描述

这是2003年电设国赛C题第二个问,移相网络部分的图片。
各部分功能都已经在图中标注出来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分析

相位偏移部分

稍微有一点电路基础的人都可以看出,相位偏移部分仅仅是由两个滤波器(一个高通,一个低通)外加隔离所组成的。我们平时在用的时候,总是只考虑其对频率的影响,而忽视了书中所说的相位变化。这里以其中的低通滤波器为例,来讲一下其中的相位变化。

低通滤波器相位偏移的计算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 o = V i ∗ ( 1 j ω C R + 1 j ω C ) = V i ∗ ( 1 R ∗ j ω C + 1 ) \begin{aligned} V_o&=V_i*(\frac{\frac 1 {j \omega C}} {R + \frac {1}{j \omega C}}) \\ &=V_i*(\frac1 {R*j\omega C + 1}) \end{aligned} Vo=Vi(R+C1C1)=Vi(RC+11)

V o V i = ( 1 R ∗ j ω C + 1 ) \begin{aligned} \frac {V_o} {V_i} = (\frac1 {R*j\omega C + 1}) \end{aligned} ViVo=(RC+11)
根据欧拉公式,这里我们将Vo和Vi的格式变化一下
V o = I o ∗ e j θ o {V_o} = I_o*\Large{e}^{j\theta_o} Vo=Ioejθo V i = I i ∗ e j θ i {V_i} = I_i*\Large{e}^{j\theta_i} Vi=Iiejθi
其中 I o I_o Io I i I_i Ii分别是二者的有效值,
θ o \theta_o θo θ i \theta_i θi则是二者的相位偏移量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 I o = 1 I_o=1 Io=1 θ o = 0 \theta_o=0 θo=0
易得:
I i = 1 + ( ω R C ) 2 I_i = \sqrt{1 + {(\omega RC)^2}} Ii=1+(ωRC)2
θ i = arctan ⁡ ( ω R C ) \theta_i = \arctan(\omega RC) θi=arctan(ωRC)

带回到上面的式子
V o V i = ( 1 1 + ( ω R C ) 2 ) ∗ e j ( 0 − arctan ⁡ ( ω R C ) ) \begin{aligned} \frac {V_o} {V_i} = (\frac1{\sqrt{1 + {(\omega RC)^2}}})*\Large{e}^{j(0- \arctan(\omega RC))} \end{aligned} ViVo=(1+(ωRC)2 1)ej(0arctan(ωRC))
现在电路的功能就显而易见
1 1 + ( ω R C ) 2 \frac1{\sqrt{1 + {(\omega RC)^2}}} 1+(ωRC)2 1是用来计算截止频率的,相信大家已将很熟悉了
( 0 − arctan ⁡ ( ω R C ) ) (0- \arctan(\omega RC)) (0arctan(ωRC))表示偏移角度,
负号表示这个电路可以带来相位滞后,
( ω \omega ω可能不太方便计算,可以将其换成 2 π f 2\pi f 2πf)
通过公式,你可以计算出具体的相位偏移量

另外一路的高通滤波部分与其计算过程相近,可以产生相位超前,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相位合成部分

相位合成部分的组成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电位器。
但它的计算很有讲究。

关于复平面的向量合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高中我们就学过关于向量合成的基本公式
U 3 = U 1 ∗ y x + y + U 2 ∗ x x + y \begin{aligned} U_3=U_1*{\frac y {x+y}} + U_2*{\frac x {x+y}} \end{aligned} U3=U1x+yy+U2x+yx
那么这与我们的电路有什么关系呢?

来看这张图
由于下一级加了隔离,所以我们可以将电位器中间引脚外面等效为断路,而两路输入信号等效为两个交流电压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叠加定理可以求得
U = U 1 ∗ R 2 R 1 + R 2 + U 2 ∗ R 1 R 1 + R 2 \begin{aligned} U=U_1*{\frac {R_2} {R_1+R_2}} + U_2*{\frac {R_1} {R_1+R_2}} \end{aligned} U=U1R1+R2R2+U2R1+R2R1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里的电压复向量也遵循矢量和成。到这里其实你已经可以计算出合成后的电压的有效值和相位了,不过计算起来还是太麻烦。那么有没有什么相对简单是数学公式呢?

对于本题的进一步数学推理

回归本题的要求,本题要求偏移向量范围是+45°到-45°,为了方便计算与合成,我们将前面两路 U 1 , U 2 U_1,U_2 U1U2的相位分别设置为+45°和-45°,且二者有效值相同。
设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 I i I_i Ii,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 I o I_o Io,相位角为 θ \theta θ

有效值:
I o = I i ∗ R 1 2 + R 2 2 R 1 + R 2 = 2 2 I i ∗ 1 + ( R 1 − R 2 R 1 + R 2 ) 2 \begin{aligned} I_o &= I_i * {\frac {\sqrt{R_1^2 + R_2^2}} {R_1+R_2}}\\ &=\frac{\sqrt2}{2}I_i*\sqrt{1 + (\frac{R_1-R_2}{R_1+R_2})^2} \end{aligned} Io=IiR1+R2R12+R22 =22 Ii1+(R1+R2R1R2)2
相位:
θ = arctan ⁡ ( R 2 − R 1 R 2 + R 1 ) \begin{aligned} \theta = \arctan(\frac{R_2 - R_1}{R_2 + R_1}) \end{aligned} θ=arctan(R2+R1R2R1)

幅度控制部分

这里没有太多可说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隔离作用对前面影响很大。如果这里的阻抗不够大的话,会让前面相位合成的公式不成立。

其他

如果想拓展相位移动范围,你可以选择多加几级,也可以增加每一级的相位偏移范围。
就比如说我想让相位移动范围达到 ± 180 ° \pm180° ±180°,那么我可以使用三级叠加,每级相位偏移 ± 60 ° \pm60° ±60°
( 注:单级相位偏移越大,移相过程中的有效值变化也就越大,并不是一级移相范围越大越好)

重庆邮电大学B311实验室

  • 2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森林344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