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验证指的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是软件测评实验室申请相关认可资质之前,一定要做的一项质量活动。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4.2.3款规定“只要存在可获得的能力验证,合格评定机构初次申请认可的每个子领域应至少参加过1次能力验证且获得满意结果(申请认可之日前3年内参加的能力验证有效)。”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实施有效的数据、结果质量控制活动,质量控制活动与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数据、结果质量控制活动包括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再测、盲样考核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
申请认可的软件测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应有参加能力验证的程序和记录要求,包括参加能力验证工作计划和不满意结果的处理措施等内容。合格评定机构应分析自身的能力验证需求,制定参加能力验证的工作计划并实施,同时根据人员、方法、场所和设备等变动情况,定期审查和调整参加能力验证的工作计划。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能力验证还涵盖了人员培训、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多个方面,所以实验室在制定能力验证计划时,可以将多个质量控制活动同步进行,提高软件测评实验室认可效率。
一、软件测评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能力验证本身就是CNAS/CMA外部质量控制的一种方式,所以首先可以同步进行的便是质量控制相关材料。
二、软件测评实验室设备的期间核查
如果我们在参加能力验证时,使用某台仪器,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那么这次能力验证也可以证明该设备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便可以不用再额外在做设备的期间核查了。
三、软件测评实验室人员监督
参加能力验证的人员,如果全程参与了整个检测过程,也可以看作一次完整的人员监督过程。
四、软件测评实验室培训评价
人员参加了培训后,参加能力验证可以评价人员参与培训的结果。
五、方法确认
对于非标方法的确认可以通过能力验证来实现,如果能力验证的结果满意,可以视作一次成功的方法验证。
通过一次能力验证可以将多个质量活动串起来,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效率。实验室需根据自身需求制定适宜的能力验证参加计划,该计划需基于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风险、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部门和认可机构的要求和能力验证的可获得性等进行制定。
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风险
制定的能力验证参加计划需重点考虑实验室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日常开展的检测或测量任务量多少;
2) 技术人员流动情况;
3) 溯源是否得到保证,如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是否可以获得;
4) 测量技术的稳定性;
5) 测量结果的重要程度,如司法鉴定结果要求较高的可信度;
6) 环境设施、仪器设备的变化情况。
实验室质量控制
参加能力验证是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式,实验室制定的能力验证参加计划需考虑并结合开展的质控手段,如(但不限于):
1)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2) 不同技术方法间的比较;
3) 与其他实验室间的比对;
4) 其他内部质量控制,如留样再测、人员比对和仪器比对等。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软件测评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相关的内容,如需计划模版作为参考,可私信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获取。
(谢绝转载,更多内容可查看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