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转型

这篇老生常谈(我写过N次),是应一位IM群中的朋友的困惑问答汇集而成的。

(1)学科分类

我上学学的是计算机系。我上的大学一开始并没有计算机系,后来是电子工程系和数学系的老师抽调组成了计算机系。后来,来自电子工程系的老师偏计算机硬件,来自数学系的老师偏计算机软件。

现在学科细分的很厉害。电子工程系又出现了集成电路专业。计算机系,又出现了软件、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多媒体等等很多新专业。

电子工程系起源于自动化系。自动化在西方的代表产物是继电器,这是弱电范畴了。工业自动化现代产物是PLC,这是代替继电器自动化控制的产物,它是计算机和工业相结合的产物。

弱电,除了继电器衍生出来的自动化。弱电,还衍生出了无线电,无线电还延伸出了通信学科。通信一开始其实都是有线的,最早的电报、电话都是有线的,后来才出现了无线电报、无线电话乃至移动手机。通信专业产生了1G-2G通信网络,还产生了3G-4G-5G数据传输网络。但计算机学科的人也没闲着,产生了以太局域网、WiFi这些技术。通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人互相结合的产物就是:Modem,把电话信号转换为计算机信号。通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现在结合的最高产物就是智能手机了。

弱电溯源,就会溯源到电气工程。电气工程除了弱电之外还有强电,如电力-电网这是典型的强电。

电子工程再往上溯源就是物理了。物理除了电气工程外还有机械工程。机械工程还衍生出了专门的汽车系。现在的智能汽车,就是汽车工业+通信+计算机结合而成。

(2)美国人的数字化、日本人的信息化、中国人的电子化

我上学时学过两门计算机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其实都是电子工程系学习的内容。

西方一直讲数字化digitalization,不讲其他。数字化是相对模拟化而言的。数字化不是相对信息化而言的。

西方人一开始发明了机械计算器calculator,后来发明了电子计算器electronic calculator。西方人一开始发明了模拟计算机Computer,后来才发明了数字计算机。很多人没见过机械计算器、没见过模拟计算机、没见过十进制数字计算机。大家可以看《计算机简史》这本书来了解这些知识。

信息化是日本人梅棹忠夫在1969年发明的一个词。因为当时日本人已经成为全球GDP第二了。当时的日本人已经赶上了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在汽车-内燃机、电力-电网-电气、家用电器-办公电器都赶上甚至还有发明创造。日本人觉得自己要进入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日本人觉得自己可以独立发明些什么,所以自己就开始造词。信息化这个词就产生自那个背景。

电子化,更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一个词。这个词起源于1988年同时成立的两家中国企业:金山和用友,强调用文档处理软件和会计软件来甩纸质文件和纸质账本。如果用电子工程系专业来看中国人所谓的电子化,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3)数字化

Number,数字,如01234556789。财务-会计,整天搞的就是数目。

Digit,含义是数位,如个十百千万,这就是数位。

Digital,含义就是数字。

digitalization,含义就是数字化。就是把连续变化的输入转化为一串离散的单元,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通常用模数转换器来执行这个转换。

如文件,过去是手写的,或者铅字排版印刷的。后来有了打字机,但输出的还是纸质。后来有了计算机,输出就是半导体磁盘上的数字文件了。

如相片,过去是相机-胶卷,胶卷感光完需要冲洗成相纸。现在数码相机是镜头-CMOS数模转换器,直接存储为数码相机上的U盘里的数字相片文件。

如音乐,1888年就发明了黑胶唱片,都是刻上去的凹槽,唱机的金针走过那些凹槽就发出了声音。后来发明的磁带、CD,本质原理都还没变,都是在磁带磁粉上、光盘上刻上很细微的凹槽,磁头经过就可以发出声音。直到1997年德国人发明了MP3,从此,录音就直接录成了数字音乐文件,现在发行唱片也是直接发行到了网上数字音乐文件。我在网易云音乐里买的万青乐队的《冀西南林路行》数字唱片就是这样。但是我现在听的一百年前百代唱片出的胡蝶顾媚出的唱片,就是经过数模转换才成为数字音乐文件的。

如视频。直到2016年《长江图》以后,中国电影从此都是数字电影了。播放的时候就不是过去的电影胶片盘了,而是纯粹的计算机数字视频文件了。中国电视产业也是在2020年才停止了模拟信号的输送。从此,电视产业整个全产业链全都数字化了:数字摄像机-数字内容文件-数字编辑机-数字信号传输-数字电视接收播放。

(4)信息

美国人也讲信息Information,但不讲信息化。有本书叫《信息简史》。第一章讲了一个学家到一个土著人小岛上调研,土著人敲鼓,土著人自己人能明白鼓声代表的含义,而这位外来学家因为不知道鼓声的含义,所以他以为鼓声就是瞎敲的鼓点。所以这就引出了何为信息。不知道编码含义的电报滴滴声,那么电报滴滴声就是无意义的噪音。不知道电视雪花背后的含义(其实是宇宙微波),那么电视雪花就是无意义噪音。

《信息简史》里完整讲了信息的全体系:

  • 最原始数据的产生

  • 信息编码表示-信息解码

  • 信息加密-解密

  • 信息压缩-反压缩

  • 信息传输

  • 信息存储

  • 信息计算

  • 信息展示

《信息简史》里介绍了各种种类的信息:

  • 音乐:鼓声

  • 传媒:电视、报纸杂志

  • 出版:图书-字典

  • 教育:知识-图书

  • 通信:电报、电话

  • 计算机:软件、游戏

  •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

  • 医疗:DNA

Data,中国人叫数据。用西方人的工具来说就是:最原始的信号。

Information,中国人叫信息。用西方人的工具就是:有意义的编码。计算机的先驱:图灵和香农,一开始搞的都是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Knowledge,中国人叫知识。用西方人的工具就是:分类-聚类、标签结构化+知识图谱。

Analysis,中国人叫分析,本质就是归因。用西方人的工具就是:因果推断、异常检测。

Insight,中国人叫洞察,本质就是立体关联。用西方人的工具就是:拓扑学+图神经网络、系统动力学、推荐系统。

Decision,就是多个方案平衡利弊,选择一个。用西方人的工具就是:运筹学、博弈论。

ac34f5542453916584471727e1127895.jpeg

(5)数字化技术转型

我们经历了很多次数字化技术转型。我经历的就有三次。但是,除了我经历的第一次数字化技术转型对于产业格局造成了深刻的变革之外,其他几次数字化技术转型,都没能撼动产业格局的改变。

我经历的第一次数字化技术转型,就是:

  • UI层:从DOS字符界面到Windows GUI界面,从键盘到了键盘+鼠标交互

  • 网络层:从单机到以太局域网

  • 中间件层:RPC中间件、MQ中间件、分布式事务中间件。我是从CORBA技术出身的

  • 分析层:统计和数据挖掘-数据仓库

  • 数据层:从DBF单机数据库文件到大型关系数据库

  • 计算层:从单机PC到了单机PC+x86服务器

我经历的第二次数字化技术转型,就是:

  • UI层:从Windows GUI界面,到PC Web浏览器Web UI界面,还是键盘+鼠标交互

  • 网络层:从以太局域网,到了Modem-ADSL-WiFi

  • 中间件层:WebService(UDDI、WSDL、SOAP、Http、XML)

  • 分析层:没变化

  • 数据层:从大型关系数据SQL增加到了NOSQL

  • 计算层:没变化

我经历的第三次数字化技术转型,就是:

  • UI层:从PC Web浏览器Web UI界面到了智能手机App GUI界面,成了多点触摸交互

  • 网络层:除了光纤-Wifi,还多了3G-4G-5G无线数据传输

  • 中间件层:容器-微服务框架-API网关、RPC中间件、MQ中间件、分布式事务中间件

  • 分析层:不知道(是深度学习吗?不确定)

  • 数据层:从SQL+NOQL,增加到了Hadoop HDFS、Spark流式计算、Presto查询引擎、ES搜索引擎...

  • 计算层:从本地服务器到使用公有云IaaS服务

我也不知道第四次数字化技术转型啥时候到来:

  • UI层:IoT智能硬件物联网、VRAR元宇宙,语音交互

  • 网络层:估计是6G和星链吧

  • 中间件层:wasm容器-Servless框架-服务网关

  • 分析层:不知道

  • 数据层:湖仓真正融为一个

  • 计算层:我估计是:端-边缘-管-云,全面连通,统一管理

(6)数字化技术驱动业务转型

型,就是商业模型Business Model。大家如果不知道商业模型,可以看《商业模式新生代》-商业模式画布,再深入可以看国内学者魏炜、朱祥武的诸多图书。

转型,就是从现有这个商业模型到下一个商业模型。要有映射,要有路径。

疫情三年,数字化技术应用,我感知到的有两个:

  • 政府to C:过去需要线下、需要纸质。疫情三年,大量审批可以电子文档、人脸识别(人体数字化)、数字签名。

  • 企业:互联网音视频会议。

这两个,按照商业模型来严格讲,是否是业务转型,我不知道,大家来评。

(7)数字化技术驱动商业创新

我过去也讲过真正的数字化技术驱动商业创新。

现在公有云/SaaS有两大优势:1、弹性伸缩 2、分期付费。

在中国,做商业创新有两个要求:

1、不成功就快速撤,如果一旦成功就需要赶快放大来构筑规模壁垒,否则在中国很容易被模仿

2、要快速小步快跑、小成本投入探索

所以,在中国做商业创新,正好使用公有云-SaaS-低代码开发这几个数字化技术工具。

我过去也讲过目前我观察到的三种主流的商业创新:

  • 1、从线下到线上,线上跨过所有中间商直达消费者、天然面向全球销售、24x7持续销售

  • 2、从国内到国外,如跨境零售,立足中国行销全球,可能是中国企业新型的全球化方法

  • 3、从企业到产业,如企业和企业的上下游产供销联动

这三种主流的商业创新,不得不使用公有云(你能想明白吗?)。

如果不是商业创新-增量市场-增量价值,你就会担心数据安全隐私-自主可控、定制开发-集成开发。

e12c793bff0958847d0471c56a353346.jpeg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