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智慧交通失败经验

滴滴智慧交通失败经验

抛开滴滴集团层面的客观因素,仅从滴滴智慧交通业务本身来看,以数据服务、咨询服务为核心,缺乏硬件产品的业务模式,其本身在中国市场环境中发展就非常艰难。无论是ICT领域巨头华为,还是视频监控行业老大海康威视,包括无人机巨头大疆,真正站在塔尖,国内龙头的企业大多都是以硬件为主企业,而服务业鲜有霸主、巨头。

对用户,主要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调度、路径规划、交易引擎等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一站式出行平台”;

对企业层面,主要与各地公交企业合作,向用户提供公交信息实时查询服务,开展数据中心及智能调度管理平台业务、城市定制公交服务等业务;

对政府层面,则着重以信号优化为切入点与政府合作帮助治理城市交通,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017年3月,滴滴和济南交警合作,在经十路上首次试点互联网+信号配时优化。随后,滴滴出行联合济南交警对外发布国内首个以浮动车轨迹作为数据基础的“智慧信号灯”,滴滴在济南打响互联网+交通第一枪。

7月,赛文交通网信控中国俱乐部组织会员实地探访济南经十路,在济南支队的会议室里,滴滴智能交通团队介绍了基于2%的浮动车样本量和融合固定点数据进行的信号优化工作的技术路线,互联网+信号第一次向行业揭开“神秘面纱“。

除此之外,滴滴也开始探索互联网+交通组织,包括交通组织方案评估、分析及优化。

反观滴滴,无论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信号优化服务项目,还是大型城市交通组织多数为百万级以下的项目

2020年,滴滴开始探索SaaS模式以提升数据变现能力,将智慧信控,智慧大脑等拳头产品全部都做了SaaS化的发布,以一种轻模式实现项目快速落地。在智慧信控方面,滴滴打造了基础版专业版及定制版SaaS系统,将其核心能力以服务或者系统建设的方式推出,即拿即用。

据赛文交通网了解,滴滴智慧交通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SaaS模式作为其中之一,主要是按年或者按季度采购工具或者组件化服务,相当于是标准的云计算服务内容;另外两种模式包括本地化系统建设项目及咨询数据分析的服务

2017年信号配时优化服务的均价约7200元/年路口。项目总中标金额多数在100万以内。 偏低的市场价格也导致了滴滴智慧交通的SaaS服务变现并不现实。

智能交通项目是Case by Case,服务层面很难具有成规模的可复制性的商业模式。

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会允许每年花大几百万,然后买了一个账号,并且数据等重要信息都不在本地。单从审计这关来看,就很难通过,为什么要花这些钱?花在了哪儿?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对于政府项目来说都需要有明确清晰的内容,这也是与TO C市场的不同。

事实上,滴滴也有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多个业务,也有滴滴云,滴滴缺的不是资源和能力,但是由于战略层面原因,这些资源最后都没有办法整合到一起,没有市场层面的领头羊系统地将整个交通业务做起来。甚至在智慧交通部门也分成了交通大脑和信号优化两个团队,互相之间也缺少对话。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