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制造业的浪潮中,批量生产策略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助于降低成本。这种生产模式的核心是流水作业,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工位来实现产品的高效制造。这些工位不仅是生产周期中的关键节点,也是一次作业的完成地点。值得注意的是,工位在MES系统中的定义可能与实际作业存在差异,例如,主板装配工位在MES中可能被视为一个单一的控制点,而在实际生产中则可能被进一步细分为定位、焊接、固定等多个独立工位。
为了精确地规划生产流程,工艺路线的概念应运而生。工艺路线详细描述了产品的生产方法,通常以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它由当前工位、结果和下一工位的组合构成。尽管一个产品可以定义多种工艺路线,比如试生产、量产或返工路线,但每个工单只能驱动一条特定的工艺路线。因此,当工单从ERP系统传输到MES系统后,必须由车间主管或生产线组长指定工单到具体的工艺路线,这一步骤对于生产流程的顺利启动至关重要。
生产控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在指定的工位,完成指定的产品”。MES系统通过记录产品序列号对应的当前工位和结果,来确定产品的下一工位,这一机制不仅支持工艺检查,还能进行工艺记录。工艺检查确保序列号对应的产品出现在正确的工位上,而工艺记录则在作业完成后更新工艺状态,两者共同维护了生产流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