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
作者:王甲佳
从机遇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是中国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真正平肩的唯一机会。这个窗口期过去,下一个窗口期出现的时间暂时还无法预计,我们如果不充分把握这个机会,极有可能赶不上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型经济模式的实践。当然也不能就在一面叫好声中稀里糊涂上了车。这些已经逐步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
云计算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而是计算机应用的自然发展,或者说在有计算机网络形成的时候,就一直有这个方向和实践。在计算机创始人那一拨里面,有一个人当年曾经说“世界上之需要五台计算机就够了”,从一定意义上看,也是具有资源复用的思想的。我们熟悉的各种应用,实际上无不与云有关系。当前之所以成为一个焦点,与国际一些大厂商的操盘不无关系,如果云计算得以普及,我们非常清楚的是服务器、存储等系列产品的销售成本将极大降低,生意也会变得更好做,这些是云计算最能直接带来的好处,对我们业务价值的好处是什么呢?说的不少,但是确实不是那么直接。当然,世界上不会只有单相思的事情,最终总得还是要有人畅快地去买单。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思考到位了,自然也就能趋利避害,在被动中持续寻找到主动,继而实现主动。
一、国防安全
我们所清楚的两个事实是:一、当前国防的含义已经远远超越地理疆土和军事领域,进入了看不见清晰边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领域;二、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核心应用或者说底层技术还是国外所垄断的。那么基于这样的事实,在直接的军事应用上自然不会那么鲁莽,在经济领域则需要规避自建“自杀式数字集束炸弹”的可能,如果建成多个云计算中心,一方面可能直接变成军事打击目标,另外一个方面自然会通过底层技术轻易搞定。据说前两年的国际谈判中,谈判对手掌握着我们企业的业务数据,和技术上的被垄断不无关系。
国防安全自然不是小事,但是想清楚了,就会有我们的节奏,就会从容,也就不怕了。
云计算的架构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因此一定意义上,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出面建立一些云计算中心是完全必要的。实际上不是扶持,而是主导,要当做“两弹一星”去搞。
二、修什么路,跑什么车?
云计算的工具性的应用与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在国内的发育程度不一,需要分别来说。
其实我们通常用的收费、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是云了,包括网站访问也是。所谓云,我想是可以这样通俗理解的,我们不用去关心硬件、软件,只要看我们的应用是否能被满足。对于企业CIO来说,大概就是不用维护机房,不用维护软件,只要代表用户提出要求,或者用户提出要求就能实现。这就是云了。好比我们可以从云里面要雾,要雨水,要雪,要冰雹,要......只要你需要,就有应对的东西与你匹配。
所以,诸如融合通信里面的视频会议,语音会议,互动IM等等,是容易“云化”的,但是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软件还难以被“云化”,目前有条件的大概就是EDI、OA之类可以做到类似融合通信的境界。生产计划、订单跟踪、财务处理、预决算等等涉及到单个组织的算法策略设置还很难通过“云”机制来完成,两边的条件还都不成熟。只有将组织变得简单了,才会有这个可能存在。
各类组织在选择云服务的时候,现在可以充分地考虑既有的成熟服务,包括上面说的通讯、邮件等应用,也包括自助建站、电子商务、在线财务、在线外贸等应用。可以实际地先享受到这些服务的便捷,特别是新成立的公司,在自己的业务模式没有完全成型之前,按需配置此类应用将有直接的好处。
对于厂商来说,先修这些路,让用户跑好这些方面的车,价值是很显著的。
三、传统产业升级与行业主数据问题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深入地谈过这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行业SAAS的应用将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它的问题和机遇均在于行业组织是否象对待行业里面的技术与质量标准一样去对待行业关键的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特别是材料、产品、零件属性描述的标准化、基本工艺活动属性的标准化,行业边界中上下游交互的标准化等等。产业升级往往体现为技术、装备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进步,但是它的背后是数据标准的升级。这需要一些行业的领袖有远见,不甘寂寞才能获得。
云计算在应用面上主要是SAAS形态,这个形态的关键之处在于易部署,易部署的关键是标准化,标准化的程度就取决我们上面所说的了。
对于那些特大企业来说,往往一两个企业就代表了一个行业,大佬们能坐下来谈吗?更多的中小企业如果在IT方面获得理想的投入产出比,更要主动地参与数据标准化的工作中去。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这个方面的思考,则没有基本的云计算业务基础,多个行业有了这个方面的思考,云计算的群众基础也就得以建立,特别是在行业边界、企业边界上的应用,在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边界方面的应用!
在云计算的客户群中,金融、电信、政府留给厂商的肥肉已经不多,制造业是主力军,制造业同时是产业升级的主体,厂商如何应对?
四、当前用户的转移成本与转移路径问题
我们非常喜欢将云计算说成是那种电网一样的东西,它可能在逻辑结构上很象,但是确实不是电啊。大部分企业毕竟已经有IT应用,如何将这些应用云化?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云计算实际上是一种转移成本极高,但是业务想象空间极大的IT部署方式。转移成本不仅是技术,主要还是业务模式与经营意识。如上面说的会首先在一些成熟应用上进行直接转移。同时需要将既有机房里面的基础设施进行虚拟化,至少需要考虑将“私有发电厂”逐步迁移到“公共发电平台”上,在极少新增投资的情况下,首先实现所谓的私有云的改造,同时用上公有云中的资源。C/S架构的应用依托虚拟化技术渐次实现云化,B/S架构的应用则可以渐次迁移到公共IDC进行服务部署,同时在企业不同技术架构应用之间的耦合上进行充分考量。
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就是一个建设性的与时俱进的态度。如果不能和用户协同思考,商讨具体转移方案,一味去介绍如何替代,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一个转移路径方面的话题是:就是软件数据的迁移,比如我在甲服务商这些应用了CRM系统,现在要迁移到乙那里去,它们的系统架构不一样,我转移起来方便吗?需要多长时间?他们两家配合吗?
我们知道,高铁几年来一路高歌猛进,圆了多少中国人的梦想,最近的消息说,要将速度降下来,350的到300,250的到200,为什么呢?考虑的基点包含了交通安全、票价的市场因素等等,最根本的还是与时俱进,适当超前,不能绝对超前。当然高铁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支撑通过实证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发,云计算会不会从中汲取到什么?
云计算是机遇也是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节奏的把握,还不仅仅是机会的攫取。
本篇文章版权由ECF和HP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