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初始化机制全解析:从pure_initcall到late_initcall

引言

Linux内核的启动过程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初始化流程,涉及数百个模块和子系统的协同工作。为了确保依赖关系正确、硬件资源按需分配,内核通过一系列初始化宏(如pure_initcallsubsys_initcalllate_initcall等)将函数划分为不同的优先级,按严格顺序执行。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宏的设计原理、优先级对比及实际应用场景,并结合典型案例(如网络命名空间和TCP拥塞控制)揭示其背后的工程哲学。


一、初始化机制的核心原理

1.1 优先级与ELF段管理

Linux内核通过为每个初始化宏分配优先级数值(0~7),控制其执行顺序。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所有初始化函数通过宏展开被放置在特定的ELF段(如.initcall0.init.initcall7.init),链接脚本(vmlinux.lds)负责将这些段按优先级排列。内核启动时,从__initcall_start__initcall_end依次执行这些函数。

1.2 宏的展开机制

pure_initcallla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109702008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