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SCH 处理流程整理

PDSCH 处理流程:


一、传输块CRC附加

(一) 步骤

通过循环冗余校验(CRC)在每个传输块上提供错误检测。
整个传输块用于计算CRC奇偶校验比特。传送到层1的传输块比特记为a0,a1,a2,a3,…,aA−1,奇偶校验比特记为p0,p1,p2,p3,…,pL−1,其中A是有效载荷的大小,L是校验比特的位数。最低阶信息位a0a0被映射到传输块的最有效位。
奇偶校验位根据协议所述规则计算并附加到DL-SCH传输块。当A>3824时,设置L为24比特,并使用生成多项式gCRC24A(D);否则,设置L为16比特,并使用生成多项式gCRCl6(D)附加之后的比特记为b0,b1,b2,b3,…,bB−1,其中B=A+L。

(二)流程图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12556/202003/1912556-20200318174646596-1107611003.png

二.LDPC 位图选择

LDPC 位图选择基于传输块大小A和码率R.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LDPC_basegraph_selection_02.png

 

If I represent this as areas in coordinate, it would become as follows.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LDPC_basegraph_selection_03.png

三.码块分割及CRC附加

(一)步骤

码块分割的输入比特序列记为b0,b1,b2,b3,…,bB−1,其中B>0。如果B大于最大码块长度Kcb,则需要进行码块分割,并对分割后得到的各个码块添加24比特CRC校验序列。
码块分割的输出比特记为cr0,cr1,cr2,cr3,…,cr(Kr−1),其中0≤r<C表示码块编号,Kr=K 表示每个码块中的比特数。

1.确定最大码块长度Kcb

  • 对于LDPC base graph type 1 ,最大码块长度为:Kcb=8448
  • 对于LDPC base graph type 2,最大码块长度为:Kcb=3840

2.确定码块数C

  • 当B≤Kcb 时,不需要进行码块分割,即码块数C=1 ,码块长度B′=B ,不添加CRC,L=0 。
  • 当B超过Kcb时,需要进行码块分割,码块数C=⌈B/(Kcb−L)⌉,(5G NR规定采用等长分割),分割之后总的传输块长度为B′=B+C⋅L,L=24。

3.确定每个码块中的比特数K

  • K′=B′/C;
  • 对于BG1,Kb=22;对于BG2,需要根据BB的大小决定:当B>640时,Kb=10;当B>560时,Kb=9;当B>192时,Kb=8;否则,Kb=6 。然后,根据表5.3.2-1找到最小的Z值(用Zc表示),使其满足Kb⋅Zc≥K′,并令K=22Zc(对于BG1),或者K=10Zc(对于BG2)。

4.计算码块分割及CRC添加后的比特序列Crk

  • 当不分割时,不添加CRC。
  • 当码块数C>1时,输入序列根据码块数进行等长分割,每段根据生成多项式gCRC24B(D)计算CRC校验序列,并分别附加在各段之后。
  • 最后在剩余的位置插入填充比特crk=<NULL>。

(二)流程图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CodeBlockSegmentation_01.png

四、LDPC编码

(一)步骤

码块被传送到信道编码模块。码块中的比特记为Cr0,Cr1,Cr2,Cr3,…,Cr(Kr−1) ,其中r表示码块编号,Kr表示码块r中的比特数。码块总数记为C,每个码块单独进行LDPC编码。
编码后的比特记为dr0,dr1,dr2,dr3,…,dr(Nr−1)。

(二)流程图

伪代码如下:

输入:in-待编码的码块段;bgn-基图编号(1或2)

输出:out-LDPC编码后的结果

1)根据bgn取值和输入码块段长度确定Zc,根据bgn及Zc确定编码后的输出比特长度N;

2)将输入中由-1表示的每个填充位替换为0;

3)编码生成完整的LDPC码字

根据Zc的值确定索引值setIdx,38.212表5.3.2-1;

根据bgn和setIdx确定校验矩阵V,38.212表5.3.2-2和表5.3.2-3;

根据V矩阵和ZC计算移位矩阵P,P=mod(V, ZC);

for每个码块段:

       计算校验比特位;

       生成完整LDPC码字

end for

4)将每个填充位再次替换为-1;

5)截断前2*Zc个比特,得到最后输出结果out。

五.速率匹配

(一)步骤

每个码块编码后的比特记为dr0,dr1,dr2,dr3,…,dr(Nr−1) ,被传送到速率匹配模块,其中r表示码块编号,Nr表示码块r中编码后的比特数。码块总数记为C,每个码块单独进行速率匹配,设置ILBRM=1。
速率匹配后的比特记为fr0,fr1,fr2,fr3,…,fr(Er−1),其中Er 表示码块r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数。

(二)流程图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RateMatching_01.png

六.码块连接

(一)步骤

码块连接模块的输入比特序列是序列fr0,fr1,fr2,fr3,…,fr(Er−1),r=0,…,C−1,其中ErEr表示第r个码块速率匹配后的比特数。码块连接模块的输出比特序列是序列g0,g1,g2,g3,…,gG−1,其中G表示用于传输的编码比特的总数。
码块连接就是按顺序连接不同码块速率匹配的输出。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Codeblock_Concatenation_01.png

七.加扰

(一)步骤

最多可以传输两个码字 q∈{0,1}q∈{0,1} 。在单码字传输的情况下,q=0q=0 。
对于每个码字 qq ,UE应假设比特块 b(q)(0),…,b(q)(M(q)bit−1)  在调制之前被加扰,M(q)bit是在物理信道中传输的码字 q 的比特数量,根据如下公式产生一个加扰比特块 b~(q)(0),…,b~(q)(M(q)bit−1) :

b˜(q)(i)=(b(q)(i)+c(q)(i))mod2

式中,加扰序列 c(q)(i) 由5.2.1节给出。加扰序列生成器应按照如下公式初始化:

cinit =nRNTI⋅215+q⋅214+nID

式中,

  • nID∈{0,1,…,1023}等于高层参数dataScramblingIdentityPDSCH(如果配置),并且RNTI等于C-RNTI、MCS-C-RNTI或CS-RNTI,并且在公共搜索空间中不使用DCI格式1_0调度传输,
  • 否则,nID=NcellID

    (二)流程图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12556/202003/1912556-20200321112928803-1486999151.png

八.调制

(一)步骤

对于每个码字qUE应假设加扰比特块b~(q)(0),…,b~(q)(M(q)bit−1)使用下表中的一种调制格式进行调制,产生一个复数值调制符号块d(q)(0),…,d(q)(M(q)symb−1)

支持的调制格式

调制格式

阶数

QPSK

2

16QAM

4

64QAM

6

256QAM

8

(二)流程图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12556/202003/1912556-20200323101247854-1668053200.png

九.层映射

(一)步骤

应假设根据下表将要发送的每个码字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一个或多个层上。码字 q 的复数值调制符号 d(q)(0),…,d(q)(M(q)symb−1)应映射到层 x(i)=[x(0)(i)…x(ν−1)(i)]T上,i=0,1,…,Mlayersymb−1,式中 v是层数,Mlayersymb 是每层调制符号数。

空分复用的码字-层映射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LayerMapping_02.png

(二)流程图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12556/202003/1912556-20200323162223938-2034742043.png

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912556/202003/1912556-20200323162439450-1392092352.png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LayerMapping_04.png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LayerMapping_05.png

十.天线端口映射

数据路径通过层映射过程,来自每个层的数据将映射到每个天线端口。未应用CSI时,数据映射到物理天线端口,如下所示。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AntennaPortMapping_01.png

 当应用CSI时,来自层映射器的数据首先映射到每个CSI天线端口,如下所示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image/NR_PDSCH_AntennaPortMapping_CSI_01.png

The determination of W(i) from reportQuantity of CSI-ReportConfig can be summarized as shown below.

reportQuantity

W(i) determination criterial

cri-RI-PMI-CQI or cri-RI-LI-PMI-CQI

PMI Report from UE

cri-RI-CQI

The process described in 38.214-5.2.1.4.2

cri-RI-i1-CQI

i1 Report from UE

 参考链接:ShareTechnote

  • 5
    点赞
  • 5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