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资本是如何剥削你的?

本文是《赛博空间学与赛博学》的第二章-【赛博主体】的第二节-第四部分,原文标题为(2.2.4 赛博平台的双向赛博化方向)。本书不定期在本公众号更新。欢迎关注。本书更新期间会进行修改,最终以出版版本为准。

上一期:为什么一些圈子喜欢说黑话?

图片

赛博平台由于其必然地在第一、二、三体系中都占据的一定位置,因此是最为复杂的。实际上,赛博空间在第二空间与第一空间中的赛博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因此,对其的描述与批判实际上是很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一直研究与讨论的内容。故在本书中不会把其当作重点,但也不会回避,该涉及的时候仍然会对这样的赛博化进行讨论。本书的重点则在于网络空间中赛博平台对网络空间内部的赛博化,以及将网络的符号欲望权力转换到第一、二空间的过程以及手段做深入的探讨。

赛博平台由于它本质上是第二幻象体系中的主体,因此他可以利用金融的优势占据网络空间,成为赛博空间中绝对权威的主体而存在。加上一部分赛博平台背后的大资本正是赛博空间的缔造者与创造者,这种身份的独特性构成了赛博平台在网络赛博空间中的绝对统治性地位。从赛博空间的角度来看,赛博平台是赛博空间的神圣领域。在赛博平台的金钱诱惑下,没有赛博个体、自媒体不会效忠于这种神圣性——即便他们在表面上说着对他的反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赛博平台主体对其内部以及比他规模小的赛博主体拥有完全的赛博化控制力。因为赛博空间的个体是必然要依靠于自我的符号欲望的。而符号化欲望正是形成赛博主体的原因,加上每个赛博主体为了维持自身的赛博主体结构,就必然诞生出不同的符号与符号欲望。也必然依附于不同的意识形态。所以,这就导致了一些赛博平台是赛博空间的权威,但这种权威性被没有充盈整个赛博空间。从而在赛博个体中并没有构成在每个赛博个体上的权威性。由于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是千变万化的,是不断的差异与重复。这也就使得赛博平台实际上不可能完全掌握赛博空间的各种主体。除非他们将赛博主体拉入到第二幻象体系中来。在诸多的赛博主体中,赛博平台实际上分不清自己在赛博空间的位置,他们只会用第二幻象中的金钱关系来衡量赛博空间的关系,虽然这在他们看来有时很有用也很准确。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认知偏差。但凡在赛博空间某个圈子待过的赛博个体都知道,赛博平台实际上没在赛博空间的集体中占有太多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正在于赛博平台往往用金融空间的金钱去接触赛博主体,而没有深入到对赛博空间内部关系的研究中去。这导致了赛博平台的金钱往往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很好的维护赛博空间的效果。不过,各种赛博主体一定会随身附和这种响应。但这种响应如果不是在巨大的金钱诱惑的前提下,那么他就是一种“虚假”的响应。这种“虚假”来源于赛博平台并没有给予每个赛博个体穿透网络空间,在金融空间中信奉资本的通道。大量的金钱也仅仅意味着更慢的让赛博个体回归到赛博欲望中去。当好处消失,赛博个体很快会回到网络空间中去享受符号欲望。而不是真正的对赛博平台的臣服。这种没有打通第二、第三空间通路的赛博化是效率低下的。从而给赛博平台产生了一种他已经掌控了这些赛博主体的错觉。

赛博主体对于赛博平台的衷心,建立在不断地金钱输送与权力输送上,一旦这个关系断裂,那么赛博主体很可能回到原来的意识形态中去,成为赛博主体赛博化之外的部分。说明这种情况只想表明一点,对于赛博平台的运营者与管理者来说,他们有可能不是赛博个体(或许是半赛博个体),他们也不可能完全知道自己的平台在赛博空间的位置,他们也是无意识的对内赛博化与对外赛博化。因为他们想做的,仅仅是在欲望的驱使下,把更多的赛博个体的符号欲望转变为他们可以利用的金融关系。至于这种符号欲望是什么,赛博个体从他们之中能够获取到什么,他们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清楚(他们或许知道一些比较陈旧的赛博圈子的规则)。也就是说,赛博平台本质上是第二空间的“赛博个体/集体”而不深陷入网络空间的赛博化中去。

因此,对于赛博平台来说,他们的对内与对外赛博化因为两点而变得十分模糊:1、赛博平台由于自身并不完全处于赛博空间中(主要管理者)因此自己也不清楚下面的赛博圈子是什么情况,也就分不清对内与对外了。2、赛博平台下的赛博主体由于在赛博平台下创造的各种小圈子中,因此也不会关心赛博平台。并且他们自己就会对任何赛博主体做结构化的主体分裂。这使得双方都没有办法沟通。这就导致了一种初期赛博空间中的混乱局面。这表明人们对于网络赛博空间结构的认识还不深刻。还未对这种新的幻象空间有深入的研究(当然,这就是本书的任务之一)。但这种混乱局面是在赛博空间初期的,并且是赛博主体主观上的混乱导致的结构不断叠加的结果。因为诸多的空间被堆叠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也就看不清楚各个结构,从而对于赛博主体与非主体来说都显得混乱。但是,他们的“混乱”并不是客观结构规律上的混乱,如果能展开分析,那么他们完全符合思维的结构化的(即第一公理)。赛博平台的赛博化进程虽然因为这种结构性的叠加而难以分辨,但并不意味着赛博化不会按照一般界域的发展方式去发展。赛博空间中的主体为了追求欲望,必然的会按照赛博化的进程去做这一行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符合驱动的动力。对于赛博平台的诸管理者来说,他们或许不会意识到赛博空间的结构也不会成为赛博个体,但他们却必然要维护赛博平台的稳定去做一些看起来他们必须做的事。于是,对内与对外的赛博化仍然在发生着(即第二公理)。

由于赛博平台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平台的身份是多种多样地,他可能作为网络空间中的“银行”的身份,而可作为金融空间中的投资者、债权发行方、股份制公司等等的身份。在我们不考虑金融空间的关系的情况下是很难把赛博平台的赛博化说清楚的。这其中包含着很多与金融空间类似的赛博空间对应关系。以及赛博空间欲望向金融空间过度、转换的问题。加之现在的区块链,就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而这正是后面章节将要介绍的。而这一节所要处理的问题,则是站在赛博空间中,简单的看待赛博平台对于其他赛博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

首先,平台根本利益仍然是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他满足任何金融学规律与知识。然而,他们的实际的经济来源,则是通过创造赛博空间所创立的。任何互联网公司,实际上都因为创造了赛博空间而获得了这种获取“新大陆”资源的权力。从本质上来说,对于网络的开发与创新,实际上是对于赛博空间“新大陆”的开垦与发掘工作。而这种开垦必然会带来许多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这样的空间中,从而他们从中能够获取的权力也就越大。他们对赛博空间的创造通过资本原始积累转变为了经济利益。也就是说,赛博空间才是这样地互联网公司经济利益的真正来源。当他们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后,当然可以脱离这些赛博空间。去赚取现实的金钱。不过,这种现实的金钱关系迷惑了我们的判断,认为互联网公司与一般的科技公司并没有什么区别。也与其他任何公司没有区分。然而,互联网公司的金钱积累来源于赛博空间的原始积累。而科技公司则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创新(当然,互联网科技公司自然就是用新技术手段开辟新的赛博空间了)。两者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同样地,由于互联网公司对于赛博空间的开发,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事实。就是互联网企业在早期实际上统治着整个赛博空间。而并不像我们一般人认为的,赛博空间是自由的是被收控制的。这种误认的根源其实是因为只互联网领域足够新,有足够大的空间得以开发,就像人们发现新大陆的时候那样。有足够的空间让人感受到短暂的“自由”。但其背后仍然是资本的控制,这就是符号欲望的产生根源。

由于平台大资本必然要从赛博空间中获取他们的经济利益,也就意味着他必然要将赛博空间的一切能转换为经济利益的部分都做如此的转换。比如竞价排名(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很难想象广告排放的位置是广告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而不是刊登广告本身)、用户习惯信息等等,这些过去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太大用处的数据能成为赛博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都意味着在赛博空间中,结构是至关重要的(排名就是一种线性结构)。放大视野来说,赛博空间的一切结构性的关系都可能成为赛博平台获取经济利益的对象。那么,对内与对外的赛博化就必然也包含其中了。赛博化本质上就是赛博空间中小结构的重新构造。他能够极大地给赛博平台带来他们想要的利益。于是,在赛博空间的发展中,赛博平台乐于去营造这样的赛博主体。网络游戏、社交软件、成圈子的网络社区开始出现。这些都是赛博平台为了获取利益而创造的。进一步的,这种赛博化一层层的下降,影响着每个上网的人,影响着每个集体。慢慢的,这些人都被这种结构化的赛博空间给赛博化了。这就是最早的赛博化的发生地,最早赛博个体的出生地。他们是在赛博平台一步步地被制作的。也是在赛博平台的影响下被控制住,被改变的。这就是真正赛博的含义(Cyber:控制;CybespaceLogy:关于被控制的空间的学科)。为了经济利益而创立赛博空间,本来就是第二幻象体系诞生出来的一种“对内赛博化”,只不过整个网络空间慢慢的壮大,逐渐地成了人们真正投身于幻象体系的主要场域了。对于赛博平台来说,他一方面要创造赛博主体,另一方面,将更多的人通过使其进入圈子的方式来进行最初的赛博个体创造。但赛博个体反过来又构成圈子,构成符号空间,就使得原本单纯受掌握的赛博空间逐渐复杂起来了。进而导致赛博平台的赛博化必须符合赛博个体的符号欲望,否则就不具有普遍性,也就不可能保持整个赛博空间的稳定。因此,赛博平台需要不断地创造圈子,创造符号,创造符合赛博空间的意识形态。智能手机的出现无疑极大的加速了赛博空间的发展。这使得整个赛博空间的任何赛博化都在更加深入的渗透到现实世界与经济世界从而加速地发展着。为了符合符号欲望,赛博平台创造了各种圈子。这些都是为了对网民进行符号化的过程,另一边也满足了已经作为赛博个体的符号欲望,巩固了赛博个体的圈子构成。由赛博平台引导的这类赛博化手段有很多种,他们在赛博空间里有着可以随时变幻的形式,我们虽然不可能全部举出,但他的内核不会变。而这个内核就是:为了满足符号欲望与稳定赛博空间稳定,在从中获取能够提取到经济空间的利益与现实空间的权力。

最容易为赛博平台带来实际利益的,是那些把互联网产业更加深入的渗透到生活中去的赛博平台。而这些渗透到生活中去的手段,就是创造现在我们生活中熟知的、必然要使用的那些应用。从2012年开始,手机应用的大战就开始了,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争,从腾讯微博到新浪微博之争,从淘宝到京东之争,再从美团到饿了么之争。他们都在争什么?无非是我们所说的把蛋糕做大,过去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就是争抢用户,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争抢对现实世界人的赛博化权力,他们仿佛发现新大陆之后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欧洲人,需要不断的掠夺原住民的土地与改造原住民,他们的目标是把非赛博个体变为半赛博个体,把半赛博个体变为完全赛博个体。从而进入到这个被控制的领域。而帮他们实现这些的,就是那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它们是最好的将人们从传统生活习惯转变为赛博个体的工具。

当这种把蛋糕做大的赛博化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赛博平台就想着对赛博空间的内部进一步地巩固与更加细致的赛博化。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赛博主体的创造。网络游戏,社交平台就是这样的赛博主体创造手段,他们创立了各种赛博圈子。社交应用被分为了许多类别,有些是专注于制造圈子的(比如loft、豆瓣,专注于交际圈的建立的应用),有些是面向现实中非、半赛博个体的,企图把他们改造为完全的赛博个体(比如微信、微博、探探,他们以现实中破圈与恋爱为诱惑来使半、非赛博个体赛博化),以及两者兼有的(如soul、qq、小红书),等等,而且不同的社交应用培养了不同的赛博个体圈子,这些都是赛博空间中的符号秩序,不进入这种圈子里是很难了解的。比如你在loft里发自拍照片,大概率没人会理你。再比如你在“最右(某应用名称)”发抒情散文,也没人会看。这些都是赛博空间中的社交应用构成的圈子差异。这些社交应用是最为明显的赛博化工具,他依附于互联网企业,依附于大资本。

同样地,在符号秩序中,没有人能够比视频网站、综艺节目与其他形式呈现的“艺术作品”更能够帮助构建符号欲望以及享乐了。就拿综艺节目来说。一些综艺节目确实具有艺术性的部分(关于赛博空间中艺术的详细讨论请参考:2.1.6)。最开始的综艺节目,是电视机中的传统综艺节目。然而在赛博空间中的综艺节目往往有新的特点。比如嵌入式广告的发展,这种形式则更加依附着赛博空间的发展,他比传统广告更加符号性,在人们观看的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符号象征的植入。不过,这还不算是真正赛博空间的现象。现在的综艺节目,使得素人在综艺节目出现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因为观众的赛博化使得他们也只关注那些本来已经有圈子的主体。一个没有影响力的人来参加综艺节目,大概率点击量是十分低的。这就迫使综艺节目的制作往往以明星与本身就有自己粉丝圈子的赛博个体为中心。这就是一种赛博化的综艺构成。正如网上的赛博个体喜欢看各个赛博圈子之间吵架一样。人们喜欢明星参加综艺,正在于明星自然构成了赛博圈子。因此他远比素人来参加要“好看”得多。因为这可能引发赛博空间中圈子的互相攻伐。这种观赏乐趣,正是人们被逐步赛博化的表现。人们的收视习惯已经不是原来的欣赏艺术,感受多样的快乐。而是在赛博空间之中,粉丝与粉丝之间的赛博化中,明星与明星的cp之中来享乐了(人们之所以喜欢炒CP、嗑CP,不正是一种赛博圈子的融合吗?)。这就是典型的赛博化后的符号欲望。然而,圈子与圈子之间实际上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差异的。也就导致,观众观看的实际上是赛博空间中意识形态的争吵与冲突。综艺节目成了一种赛博化的工具。于是,各种各样的赛博化综艺节目就运营而生了。比如有体现明星生活的综艺。实际上就是要依靠明星与明星间的互动,来构成粉丝圈与粉丝圈的合作(嗑cp)与冲突(如粉丝圈的拉踩),这正是圈子与圈子之间赛博化关系中已经反复讲过了的。正是通过这种圈子与圈子的沟通,圈子内的赛博个体,粉丝才能享受符号欲望,又能形成粉丝圈的意识形态争吵,又能为明星增加热度,从而达到破圈与巩固赛博空间的目的。过去非赛博化的粉丝仅仅是对明星的喜欢与支持,而赛博化的粉丝则是在符号欲望与赛博地位中相互关联,背后包含着的是意识形态的认同与争吵的不断发生。当某个明星的赛博化粉丝群体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就越会因为明星与其他明星的互动发生破圈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过去的明星私生活是明星自己的事,粉丝知道了也并不会太过于关注。然而现在明星的私生活构成了粉丝圈内部的最强符号欲望。如果明星与另一个明星结婚,那么这等于是两个粉丝圈的剧烈震荡,是两种意识形态的融合与争斗。这解释了为什么过去演员结婚其实是一件非常小的事,而现在甚至会造成互联网的崩溃的原因。同样,也正是粉丝的赛博化程度越来越高。明星自身又被赛博个体分裂出了自己的分身。因此明星实际上完全无法掌控那些被赛博化了的粉丝以及他们形成的圈子。只要明星有任何私生活行为,这就必然导致生活中的明星与被赛博化的明星分身的剧烈碰撞。从而导致赛博化圈子内部的震荡。越是隐秘的、差异大的行为,这种震荡就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星的一些很琐碎的事情,会成为全国互联网的大事件。根源就在于粉丝的赛博化,观众的赛博化。而这是赛博平台希望看到的。

回到综艺上来,难道综艺不正是这种赛博平台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建立起来的粉丝赛博化机器吗?综艺节目至少一次性完成了多种赛博化过程:1、明星之间的冲突导致的圈子的赛博化。2、圈子赛博化导致的粉丝个体的、以及“吃瓜”群众(观看者)都进行了这样的赛博化。3、各类符号类的广告(比如明星穿的衣服实际上作为一种符号也被植入了观众的符号欲望)对观众的符号化。以及广告给明星造成的赛博化(为了赚钱,明星不得不把自身进一步赛博化)。4、在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创造了更多的赛博主体。5、帮助赛博主体寻找构建他们自己完整意识形态的赛博个体,从而达成合作关系。

对于综艺节目来说,早期的综艺节目如果还停留在前三种赛博化过程的话。那么,如今的综艺节目已经发展到这五种赛博化都具备的情况。比如综艺《奇葩说》,实际上他就是把形而上学的争论制作成了综艺节目。直接以辩论的形式展现,这背后构成的就是直接以意识形态划分的圈子。以及逐渐被赛博化了的参赛选手。同样,他又具备了大量的符号欲望与广告。更重要地是,他是赛博平台直接寻找意识形态构建的赛博个体行为的直接综艺化。《奇葩说》绝对是中国赛博化进程的一个标志。这表现在:首先,他有传统节目中的广告。其次,他又直接给观众植入意识形态,让观众直接进入到形而上学的讨论当中去。再次、他创造了许多新的“明星”以及新的赛博圈子,来维持赛博空间的稳定。最后,他为自己寻找到了许多有能力构建形而上学体系的构建者。并与他们合作来符合核心价值观,形成假象。看看最早参加《奇葩说》节目的选手,很多已经是主持人甚至是文化界名人了。而原来本来就是大学教授、高等学府学生的学术人,也下场参与到这种赛博化中,从而帮助赛博平外完成其意识形态的构建与伪装。以好让背后的大资本获得经济与政治权力地位,且在表面上符合社会主义的任何表象理论体系(对于这些自媒体、大学教授、文化名人与赛博平台的关系,可以参看2.1.3)。如今这样的带有意识形态的综艺节目越来越多(比如脱口秀大会,他继承了《奇葩说》,以讲笑话作为符号欲望,以内容作为意识形态构建。从而越来越像是意识形态的改造机器了。),也就越来越反映出赛博空间的赛博化程度,以及赛博平台企图或许更多经济与政治权力的欲望。

    赛博平台看起来是为了赚钱,但实际上他不得不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钱利益。而为了满足这个条件,他就不得不做意识形态的构建工作。而由于他们作为赛博空间的缔造者,就不得不去赛博空间中找寻资源来获得他们想要的支持。这就使得他们必然地要将任何人与集体赛博化。也因此,赛博平台的赛博化总是有一层赚钱的外衣。而总被人认为他们不在赛博空间之中。但他们才是真正对赛博空间影响最大的赛博主体。因此是国家调控的重点对象。可以预见,随着社会赛博空间的发展。在不进行调控的前提下,人们的赛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而逼迫一些传统非互联网企业也加入到赛博平台一样的赛博化进程中来(他们只要有现实的资金,就很容易进入现在的赛博空间中)。那么也就意味着一种意识形态构建与可以被伪装成任何形态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这是真正的晚期的资本主义状态。他刚刚出现,但也已经出现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钱金铎本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