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的基础物理性质

第一章 土壤的基础物理性质

A.概述

B.土壤势分散的三相体系

:一个物理性质内部均一系统中的局部称为相。例如,冰和水的混合物化学上是均一的,但物理上是非均质的,包含有两相。

​ 自然界中三个通常的相是固相、液相和气相。

​ 土壤是一个非均质的、多相的、颗粒化的、分散的和多孔的系统,其每单位容积的界面面积可以非常巨大。土壤的分散特征和与之相伴随的界面运动产生诸如膨胀、收缩、分散、团聚、附着、吸附、离子代换等等现象。

​ 自然界中通常的三相也在土壤中存在:固相,由土粒纽成:液相,包括土壤水,其中经常含有溶解的物质,所以它应当称为土壤溶液;以及气相,土壤空气。

C.土壤组成成分间的容积和质量关系

图1.1 土壤是三相系统的图解

图1.1是土壤的三相系统示意图,全部图像代表土壤的总质量和总容积。

其中的符号及释义为空气(air)质量Ma≈0,水(water)的质量Mw,固体(soil)的质量Ms,总(total)质量Mt;空气(air)的体积Va,水(water)的体积Vw,固体(soil)的体积Vs,孔隙的体积Vf=Va+Vw,总(total)体积Vt

各项术语:

1.固体密度(平均土粒密度)ρs:固体质量÷固体体积

ρ   s   = M   s   / V   s   ρ~s~=M~s~/V~s~ ρ s =M s /V s 

2.干容重ρb:固体质量÷总体积(小于固体密度ρs

ρ   b   = M   s   / V   t  ​ ρ~b~=M~s~/V~t~​ ρ b =M s /V t 
3.总(湿)容重ρt:总质量÷总体积

ρ   t   = M   t   / V   t   ρ~t~=M~t~/V~t~ ρ t =M t /V t 

这是单位容积湿润土壤总质量的一种表示。湿容重较干容重更为强烈地决定于土壤湿度或含水量。

4.干比容Vb:总体积÷固体质量,既干容重的倒数。

V   b   = V   t   / M   s   = 1 / ρ   b   V~b~=V~t~/M~s~=1/ρ~b~ V b =V t /M s =1/ρ b 

单位质量干土壤的容积(立方厘米每克)是土壤疏松或紧实程度的另一个指标。

5.孔隙度 f f f:孔隙体积÷总体积

f = V   f   / V   t   f=V~f~/V~t~ f=V f /V t 

孔隙度是土壤中孔隙相对容积的一个指标。其数值一般在0.3一0.6(30一60%)范围内。粗质地土壤趋于不如细质地土壤多孔,但每一孔隙的平均孔径却是前者大于后者。在粘质土壤中,孔隙度强烈地随土壤交替地膨胀、收缩、团聚、分散、紧实和裂开而变。一般所确定的孔隙度一词是指孔隙所占的部分容积,但其数值,平均说来,应当等于面孔隙度(代表性横断面上的孔隙部分)以及平均的线孔隙度(与由任何方向通过土壤的一条线上相交的孔隙的部分长度)。总孔隙度无论如何不能说明任何有关孔径分布的情况,而孔径分布是以后章节中将要讨论的一项重要土壤性质。

6.空隙比 e e e

(在土壤工程学和力学上较为常用)

7.土壤湿度

​ a.质量湿度 w w w:水的质量÷干土的质量

w = M   w   / M   s   w=M~w~/M~s~ w=M w /M s 

注:“干土”一般确定为在105℃烘箱中干燥到平衡的土壤。

​ b.容积湿度 θ θ θ:水的体积÷总容积

θ = V   w   / V   t   θ=V~w~/V~t~ θ=V w /V t 

​ c.饱和度 θ   b   θ~b~ θ b :水的体积÷孔隙体积

θ   b   = V   w   / V   f   θ~b~=V~w~/V~f~ θ b =V w /V f 

8.充气孔隙度(相对空气含量) f   a   f~a~ f a :空气体积÷总体积

f a = V a / V t fa=Va/Vt fa=Va/Vt

fa与θb的关系是fa=f-θb,即“充气孔隙度”=“孔隙度”-“容积湿度”

9.附加的相互关系

​ (1)孔隙度与空隙比的关系:

e = f / ( 1 − f ) e=f/(1-f) e=f/(1f)
f = e / ( 1 + e ) f=e/(1+e) f=e/(1+e)

​ (2)饱和度与容积湿度的关系

θ b = θ / f θb=θ/f θb=θ/f

​ (3)孔隙度和容重的关系

f = 1 − ρ b / ρ s f=1-ρb/ρs f=1ρb/ρs

​ (4)质量和容积湿度的关系

θ = W ρ b / ρ w θ=Wρb/ρw θ=Wρb/ρw

​ (5)空气含量和含水量的关系

f a = f − θ = f ( 1 − θ a ) fa=f-θ=f(1-θa) fa=fθ=f(1θa)

最常用的是孔隙度 f f f,容重 ρ b ρb ρb和容积湿度 θ θ θ

D.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一词,是表示土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它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含义。定性地,它是指土壤物质的“感觉”,质地粗感觉粗糙,质地细则滑腻。有经验的土壤分类者,在手指间捏搓土壤就可以知道这个土壤是粗质地的或细质地的。定量地,土壤质地指一定土壤中,各种粒径土粒的相对比例。传统的确定土壤中土粒粒径的方法是把土粒分成三个粒径范围,称为质地粒组或粒级:砂粒、粉粒和粘粒。至今尚无关于这些粒级普遍承认的定义。图1.2中示出两种最流行的分类方案。

图1.2 土壤粒级按土粒直径范围的质地分类

根据土壤中不同粒径的土粒的占比,赋予不同的名称,如图1.3所示
图1.3

上述分类法是相当抽象的。确定土壤质地的一个可能是较好的方法就是表示出土粒粒径的连续分布,如图1.4。

图1.4 三种类型土壤的粒级分布

E.机械分析

​ 测定粒径分布,也就是土壤的机械组成,成为机械分析。

​ 分离D>0.05mm左右的土粒,采用不同筛孔孔径的筛进行筛分。

​ 分离D<0.05mm的土粒时,使用沉降法。其法包括在水悬液中分散土壤样品和测定土粒的沉降速度(或测定悬液的密度,当时悬液中土粒正在沉降)。

​ 根据斯笃克定律,球形颗粒在有一定密度和粘滞度的流体中,受重力影响而沉降,其最终沉降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比例。

u=\frac{2}{9} \frac{r^{2} g}{v}\left(\rho_{\mathrm{a}}-\rho_{\mathrm{f}}\right)

u为沉降速度,r为颗粒半径,v为流体粘滞度,g为重力加速度,ρa和ρf分别为固体颗粒和流体的密度。利用斯笃克定律,测定土粒大小是根据某些简化的假定,不一定与实标情况相符(如土粒是球形的、密度是一致的,彼此独立地沉降,包围土粒的流体流动是成层的;土粒大到不受流体分子热运动的影响等)。

F.粘粒行为

​ 确定土壤行为最有决定性的粒级是胶体粘粒(小于2微米),因为它表现最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在物理化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粘粒吸附水,使土壤在湿润和干燥中膨胀和收缩(Grim,1958)。绝大部分粘粒是荷负电荷的,与代换性阳离子形成静电的双电层。砂粒和粉粒的比表面积相对小,因而表现相对低的物理化学活性。这些粒级可以称之为“土壤骨胳”,而粘粒,照此比喻,可以当它是“肌肉”。它们共同形成土壤的“固体基质”。

详见《土壤和水》P19

G.比表面和吸附现象

​ 土壤的比表面可以定义为单位质量土粒的总表面积(am),或单位容积土粒的总表面积(av)单位容积干土壤的总表面积(ab):

\begin{array}{l}a_{m}=\frac{A_{s}}{M_{s}}\a_{v}=\frac{A_{s}}{V_{s}}\a_{b}=\frac{A_{s}}{V_{t}}\end{array}

式中As为土粒质量Ms的总表面积,Ms的容积为Vs,Ms占有土壤的总容积为Vt

​ 比表面常以每克或每立方厘米的平方米表示。它首先决定于土粒的粒径。砂的比表面可能少于1m2/gm,而粘土,如上一节所指出的,其比表面可以多到每克几十或几百平方米。

​ 比表面也取决于土粒的形状。单位质量的扁平状或细长状土粒显然要比同样平均质量的球形或立方形土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粘粒一般是扁平的,它们对土壤的全部比表面所做的贡献要比单靠它们粒径小来得大。除了它们的外部表面外,某些粘粒结晶还显示内部表面,如蒙脱石的开展贰晶格,在吸水中扩张就是这样情况。

​ 可见,近于同样大小的土粒,如绝大部分的砂粒和粉粒,其表现是相似的,同时知道了粒径分布就能利用总合方程,计算近似的比表面。

H.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一般定义为土壤中土粒的自然排列、排列方向和组织。这个术语有时也指孔隙的几何。由于土粒的排列,一般是太复杂到不允许用简单的几何特征说明,所以没有直接测定土壤结构的实际方法。因此,土壤结构的概念是在定性的意义上使用。

​ 一般,可能辨认出三种类型的土壤结构:单粒的、大块的和团粒的。当土粒彼此间完全不相连,这样的结构就称为“单粒的”。当土粒连成大而结实的土块,这种结构可以称为“大块的”,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相反,有一种中间的情况,土粒组织成小团块,称为“团粒”。在团粒内,土粒由团粒内键差不多稳定地联接起来。

​ 测定团粒的大小可以用“干筛法”或“湿筛法”。

​ 另外一类确定土壤结构特征的方法是根据孔径分布,土壤的机械性质或水和空气的通透性。

​ 土壤粘粒的凝聚是团粒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各种无机胶结剂,如铁。铝氧化物的不可逆脱水胶体以及碳酸钙和动植物残体分解中形成的特别稳定的有机树脂类给予土壤团粒的稳定性。

​ 粘粒会在代换性纳的影响下,或水的作用(膨胀或吸收、冰的形成、雨滴的打击作用、地面径流的冲刷等),或过度耕作和压紧土壤,会使粘粒不凝聚而分散。

​ 土壤表层特易遭受结构的退化和团粒的崩散,因为农田土壤表层经常进行耕作、暴露在雨滴作用下和受机车压紧。这样的退化常造成一个密致和相对不通透的表层硬壳的形成,它阻挠水的渗透和气体的自由交换以及妨碍幼苗萌发。

作用(膨胀或吸收、冰的形成、雨滴的打击作用、地面径流的冲刷等),或过度耕作和压紧土壤,会使粘粒不凝聚而分散。

​ 土壤表层特易遭受结构的退化和团粒的崩散,因为农田土壤表层经常进行耕作、暴露在雨滴作用下和受机车压紧。这样的退化常造成一个密致和相对不通透的表层硬壳的形成,它阻挠水的渗透和气体的自由交换以及妨碍幼苗萌发。

  • 29
    点赞
  • 3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柳屋肆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