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整理]疏通中国历史脉络——“春秋战国、秦汉”篇

本文是对中国历史的精简梳理,涵盖了从史前到东汉的阶段,强调了历史中思想内涵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物事件背后的思想逻辑。文章基于网络资料整理而成,提醒读者尊重原创版权。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引言、概述
一、史前--------------------------------------------------------原始社会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
三、春秋(前770年-前256年)
四、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五、秦(前221年-前206年)------------------------------------封建社会
六、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七、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小结

-----------------------------------------------------------------------------------------------------

引言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历史更替,世事归真,亦归正.  历史过程不是单纯的事件过程,而有其思想的内涵.

      所索求的正是这个内在的思想和逻辑。

      读史使人明智,哲学则使人沉思.通过纷乱的事件去把握人类活动的思想和精神,才能真正做到读史以明智。

注明:     

    [精简整理]系列文章,是以各个王朝的兴盛衰亡为主线,以各个时期出现的著名人物为辅线,串联从夏朝到民国这段时期内各个朝代的历史。这些文章的文字内容,全部载自网上,然后按本人的思路进行删减和整理,并加上红、蓝色标题而形成。该系列文章,所引用内容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博客下载使用,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博概不负责。特此注明。

概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迟在100 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辽阔的中国大陆上。远古社会处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初期,先后经过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发展阶段。远古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总的来说十分低下。随着人类思维和技能的进步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因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婚姻制度的演进是远古社会形态变革的关键因素。原始人群实行内部婚配。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的转化,则使人类历史过渡为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具有崇高的地位,子女的血统按母系计算,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重要的特征。族外群婚过渡为不稳定的对偶婚,进而转化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父系氏族社会因而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子女按父亲的血统计算世系。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阶级压迫最早出现于家庭之中。
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私有制的发展。父系氏族社会末期,为了掠夺财物,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加之诸如猎取人头等原始宗教的影响,致使战争愈演愈烈。氏族、部落首领的军事职能突出,权力不断加强,其聚敛的财富也远超一般民众。
    禹之子启以武力废止了父系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并诛杀禹的继承人益,成为夏朝的第一任国王。父子因袭的家天下,自此开始。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王朝位居中原,对邻近的方国战争不断,彼此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黄河、长江流域的诸多部族,逐渐融合成以夏、商、周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周平王东迁洛邑到秦统一六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 年)。这段时期历史上又称“东周”,是相对“西周”而言的。春秋战国时期又可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周平王东迁以后,西周的“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了。原来属于“王官”的学者流落到民间,从而形成了诸子百家。作为周王室史官的老子,以其知识的渊博与思想的深邃,在思想界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在私人讲学中贡献巨大而创建儒家学派的孔子和从儒家脱胎出来而创建墨家学派的墨子,在春秋末与战国初,形成儒、墨显学对峙的局面。战国初中期,因杨朱学派的创立,其势力得到发展,从而形成了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家中的激进分子,在三晋中的魏国,开始了向法家的转化。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完成了由儒家到法家的转化,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魏文侯的支持下,以子夏为首的西河之学在这一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实乖违的现象很多。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名家因此而产生了。各家学派的出现,导致了互相间的争论与诘难。这种情况在齐国的威王、宣王时期的稷下学宫中,因其“兼容并包”的学术政策而得到顺利发展。老子的学说被改造为黄老之学,成为稷下学宫的主导思想。而田氏政权则对诸子百家都不歧视,一视同仁,因而吸引了各国学者云集于稷下。阴阳家、名家、齐法家、兵家等都发展很快,“百家争鸣”形成了高潮。另一方面,由于各家各派云集稷下,使其互相增进了解而致于相互影响、彼此取长补短,因而出现了百家融合的趋势。
    到战国后期,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经过几世的经营,逐渐强大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良好条件。吕不韦与秦王政相继执行了广招人才的政策,致使包括稷下先生在内的学者纷纷跑到秦
国,《吕氏春秋》的编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荀子、韩非、尉缭等人的入秦,对秦国的学术与政治、军事方面有重大的贡献,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秦的统一,使百家争鸣的局面基本结束。但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特别是儒(主要是孔子和思孟学派、荀子学派)、道、法、阴阳等家的思想,对秦王朝及其以后的各个朝代,甚至直到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影
响。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源头,无论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和宋元明的理学,还是清代的考据学,都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置郡县,建立起了一整套由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机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自秦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延续长达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及其后继者秦二世无休止地役使民力,加重赋敛,使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很快便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秦王朝被推翻后,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于公元前202 年最终打败项羽,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或前汉。
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崇尚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后,基本承袭秦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又先后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发展起来,与中央政府相对抗,终于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此后,经汉景帝和武帝对诸侯王国的不断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受到很大打击。
    汉武帝统治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击匈奴、通西域,奠定了中国古代的疆界,使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连年征战,使得“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农民暴动。为缓和社会矛盾,其后继者实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社会趋于稳定,形成“昭宣中兴”的局面。元帝以后,西汉王朝开始走向衰落,土地兼并不断加剧,统治者日益腐朽,吏治腐败,宦官、外戚相继专权,王莽趁机夺取了政权,于公元9 年建立“新”朝。
    王莽改制不但没有缓解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绿林、赤眉起义结束了短命的“新”莽王朝,但其建立的更始政权和建世政权都未能控制全国局势。豪族出身的刘秀经过十几年的征战,平定了遍及全国的地方割据武装和农民起义军,于公元25 年建立起一个新的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或后汉。
    东汉王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帝以后,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使东汉后期的政治愈加黑暗,广大自耕农作为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在国家沉重的赋税徭役和豪族地主疯狂的土地兼并双重压迫下,不断破产,终于导致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在镇压
起义的同时,各地豪强地主纷纷拥兵割据,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公开并激化,中原地区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公元196 年,曹操将汉献帝劫往许昌,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至公元220 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王朝最终灭亡。
 一、史前(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
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
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
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由于猿人脱离动物不久,所以其婚姻还处于杂交
状态。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已接近现代人。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主要代表有
大荔人、长阳人、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术
有所提高,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狩猎。在此阶段,婚
姻状态有所进步,先由原始杂交过渡到同辈群婚,再过渡到一个家族的男子与另一个家族
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
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
心的母系氏族制。
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人
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父系社会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

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
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权
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
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
家开始产生。
 
黄帝战蚩尤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
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
另外,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 
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
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在涿鹿的田野上和
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黄帝打败了蚩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
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
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
  尧舜让位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
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做部落联盟首
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尧听
了舜的事迹,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
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
领。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没有把洪水制服.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
让禹去治水。禹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
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到舜一死,因为禹治水有功,禹就继任了部落联
盟首领。
这时候,已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发展了,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
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人财产,变成氏族的贵族。有了剩余的产品,部落和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捉住了俘虏,不再把他们杀掉,而把他们变成奴隶,为贵族劳动。这样,就渐渐形成奴隶和
奴隶主两个阶级,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禹死后,按照禅让的制度,本来是应该让伯益做禹的继承人的。但是,禹所在的夏部落的贵
却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子。    这样一来,氏族公社时期的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正
式被废除,变为王位世袭的制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出现了。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
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
太康即位,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即所谓“失国”。再经少康中兴,重建夏朝。到孔甲统治
时,夏朝走向衰落。此后,三传至桀,夏朝灭亡。
  汤率领黄河下游的商族部落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
商朝前期,因长时间的内乱,都城也多次迁徙。至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
,才稳定了统治。此后,商朝出现过“武丁中兴”。但到商末纣王时,终因暴政而亡国。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同时还出现了刑罚、监狱。
商朝农业、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可以制造各种大型、
精美的器物。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由于商业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早期的货币。
  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
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
志着文字接近成熟。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同时,大量的出土实
物,也反映出当时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经过周文王时期的准备,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
叛乱,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制度。西周确立了天子之下的文臣、武官体制;其刑罚
制度更加完备;保持了“西六师”和“东八师”两支军队。西周中叶后,各种矛盾激化,
出现“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宣王时虽一度号称“中兴”,但到公元前771年,幽王
终于亡国。次年,平王东迁,西周历史结束。
 神箭手后羿
夏启当上国王,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
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羿音yì),夺取夏王的权力. 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
实权抓在自己手里。后羿是一个著名的弓箭手,他的射箭是百发百中的。有一个神话,说古时
候天空里本来有十个太阳,地面上热得像烤焦似的,给庄稼带来严重的灾害。大家请后羿想法
子,后羿拈弓搭箭,“嗖嗖”地几下,把天空里的九个太阳射了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样,
地面上气候适宜,不再闹干旱了.
 
商汤伐夏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
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商汤和伊尹商量
讨伐夏桀,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甲骨文和司母戊
从商汤开始传了二十个王,王位传到盘庚手里, 当时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此,决心迁都,带
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以后二百多年,一直没有迁都
。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
,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是“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
(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商朝的统治阶级是十分迷信鬼神的。他们在祭祀、打猎、出征
的时候,都要用龟甲和兽骨来占卜一下,是吉利或是不吉利。占卜之后,就把当时发生的情况
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文字,现代人把
它叫做“甲骨文”, 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
 发现“司母戊”的大方鼎. 
 
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
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
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
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
  姜太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高寿的人,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
  姜
太公五世之内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
  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
  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
  为信奉。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
"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省的沿海地区,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
大事。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皇帝"纣"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
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
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
(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皇帝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
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
  • 1
    点赞
  • 1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