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天气不错,心情也不错。今天带大家一起来破除封建迷信,聊聊关于封建迷信的前世今生。
好多人呢,容易被迷惑。这是我来给大家以我浅薄的见识啊,来给大家看一下。今天首先我们说儒家。其实啊,我讲课听过的人应该大概都知道,我比较啊,反感那些上去就分门别类的。但是呢,中国传统文化呀,传到现在,在普通人的心中就是儒释道三家,儒家为首。
说到儒家思想,第一个想起来的孔圣人。我们首先把这个圣人给他整明白。我们中国历代啊,你像某个人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做得比较好,都会被封为圣人。文圣孔子,亚圣孟子,这是孔孟之道吧。下来有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诗圣杜甫。但是你看后来传说传下去啊,很多人就把这个字省略了。他应该是医圣人张仲景,但是他后来成就称成了医圣张仲景,就不再往下说这个仁字了。其实呢这个仁字很重要。要是有这个仁字,人们不至于很迷惑。因为你看无论是孔圣人还是这种医圣啊武圣啊还有这种什么圣多了,书圣还有草圣,写草书张旭嘛,圣人多了。但是呢他们都脱离了脱离不了他们,是个人不是神,也不是啥玩意。他既不能保佑你,他也不能怎么样。
我们中国的封建帝王啊,追求一个叫文治武功。一提到文的咋整,必须得给文圣编出来,去孔庙里烧个香,拜个拜拜,以示对孔圣人的尊敬,说明自己这个文字很好。所以说呀,你看历代帝王啊,几乎都去拜过孔庙。所以说你看中国走遍哪个城市,大城市几乎都有孔庙,或者接近于孔庙的这种地方,用来纪念我们这个孔子,他当初开创的这种中国第一所私塾类的,这种也叫学校吧,使这种文化呀,让最底层的普通人能够接触到这种,以前只有贵族才能接触到的文化。随着每一代的这种帝王祭拜这种孔子呀,整个人就好多,就把孔子神化了。孔子能那样,没事考试之前拜拜孔子,孔子能保佑他,这种封建糟粕呀,其实我们先考虑他是一个人。他上有老,他是他父亲叔良和他,他老婆他也有老婆,他也有孩子,他现在他的多少多代,多少代孙还在世,记录在册的。所以说呀,圣人他圣人是人,他不是神,这一点整明白,就不至于被迷惑了。
孔子当时所存在的那个时代,是从商朝啊,他是个奴隶制社会,最后竟然到周朝以后呢,成为封建,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这种铁器青铜器的应用,到普通的这种农民的耕作之中,加上有了舟,能把这个东西人或者物品运得很远,舟车以及车辆生产制造出来,使得所有的民众,有很多的剩余价值,产生了商业,产生了贸易,使整个文化呢,人们对这种文化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个社会到了孔子这个时代呢,就成了一个节点,整个的文明文化,就是普通的民众,在整个的,当时的春秋时期,整个世界上的文明,全部人都要去学,学习这种传统的文化,从这种古圣先贤的这种智慧,总结出来的很多东西中,学习有用的,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以给自己的这种现实生活带来帮助,基础目的是这样子。
下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孔子和孟子不知道自己是儒家的。这一点可以去很多史料上查,孔子和孟子,自己都不知道是自己是儒家的,但是呢后世却给予他的啥呢,是一提到儒家,就是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性人物。这倒有点扯了,其实我经常讲课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叫悟道易贯之啊,这孔子的一句话,其实这种先哲啊,他们对于这种东西啊,他们是不崇尚分门别类的。因为一旦分门别类,很容易把自己搞蒙圈。你先看历史,看世界,你再看这个,比如说吧,道教下面分多少派,这一派哪一派,这里我们不详细说。还有这佛教这宗的,那宗的神宗的,来搞得神乎其神的。所以说呀,千万别分门别派。
你再看春秋时候,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为什么会有这种,每一个人都在他所在的领域,以自己的观点想博,导别人的观点。可能有些人他不愿意去博,但是你只说自己的学说就行了吗,别人会把拿着你的学说,跟其他人的学说对比,你看你俩的思想咋样,发表点议论,这就是证明嘛,这也就造成了更多的东西,到最后传着传着啥也不是了。我们看孔子的这种流传,流传下来的,你看比较有名的《论语》,哪一句话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不知道他是在啥情况下写的。这也就是后世传抄的时候,把这些东西给传丢了。你看什么,论语第一篇学而篇,连篇名都没有,孔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了这个,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知道,他应该连续地反问,不亦乐乎,不亦悦乎,不亦君子乎,他这个连续地反问呢,肯定是在反问一个问题,但是问题是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