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基带传输 将基带信号直接通过有线传输
-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是万维网中资源的全局唯一地址
- ADSL 异步数字用户专线,采用不对称的上行与下行传输速率,常用于宽带接入
- 传输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传输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等于数据帧长度除以传输速率
- 协议 对等层中对等实体之间制定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包括语法、语义、定时
- MODEM 当两台计算机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时,负责在发送方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脉冲信号,在接收方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
- PDU 协议数据单元,指对等层之间的数据传递单位
- SAP 服务访问节点
- rdt https://blog.csdn.net/qq_40177015/article/details/112836182
-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 基于TCP的协议:HTTP,FTP,SMTP,TENET,POP3,Finger,NNTP,IMAP4,TELNET均是面向连接的,
- 基于UDP的协议:BOOTP,DHCP,NTP,TFTP,SNMP,均是面向非连接的
- 计算机网络 是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负责将处在不同地点的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集合互相连接起来,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
- 全双工通信与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同一时间只能有一方发送消息,一方的数据传输结束之后另一方再发送消息,全双工两方都可以同时收发消息,全双工通信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 Cookie 为了辨别用户,进行session跟踪等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
- P2P内容组织及搜索定位的方式 集中式目录(索引),查询泛洪,层次覆盖
- 集中式目录:所有对等方均通过集中式目录传递对象,在对等方获得新对象或删除对象时,均会通知目录服务器
- 查询泛洪:建立在Gnutella协议的基础上,无需目录服务器,各个对等方运行Gnutella客户机形成一个覆盖网络,通过覆盖网络内的泛洪查询找到需要的对象
- 层次覆盖:类似于Gnutella,但是对等方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依然是通过查询泛洪来找到需要的对象,但是通过各个对等方组长进行查询,组长维护数据库,组长之间使用TCP协议连接
- PPP协议的填充方式
- 零比特填充,用于同步填充 每连续5个1插入一个0
- 字节填充 7E变成7D 5E,7D变成7D 5D,小于0x20变成7E 2X
- Torrent 洪流,参与一个特定文件分发的所有对等方的集合
- 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
- 多路复用:在源主机从不同套接字中收集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封装上首部信息,从而形成报文段,然后将报文段传输到网络层
- 多路分解:目的主机收到报文后,将报文段的数据交付到正确的套接字上
- 分组交换网络时延 包括排队时延,节点处理时延,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输入或输出队列排队等待的时间,取决于网络当前的通信量
- 节点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时进行处理的时间,包括从分组中分析首部、提取其中的数据、进行差错检验或寻找下一跳路由等
- 传输时延:主机或路由器传输数据帧所需的时间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所花费的时间
- 无线网络的组成要素 无线网络用户,基站,无线连接
- 持久HTTP连接和非持久HTTP连接
- 非持久HTTP连接:HTTP/1.0使用 每个TCP连接上只传送一个Web对象;只传送一个请求/相应对;
- 持久HTTP连接:HTTP/1.1默认方式下使用 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Web对象;传送多个请求/相应对
- 电路交换,虚电路交换,数据报交换
- 电路交换:面向连接,比特流走统一路径,独占链路,固定的带宽和时延,例:电话网络
- 虚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分组交换,各个分组走统一路径,非独占链路,带宽和时延有较小的波动,例:ATM网络
- 数据报交换:无连接, 分组交换,各个分组走不同路径,带宽和时延有时会波动较大,例:因特网
- 差错检测技术 主要包括奇偶校验法, 校验和法,CRC法
- 奇偶校验法可分为单比特和二维奇偶校验,单比特能对奇数比特差错进行检测,二维奇偶校验可对单比特和两比特差错进行检测,可纠正单比特差错
- 分组校验
- 校验和法
- 单比特奇偶校验 单纯地加一个1或0,使得当前所有的1加起来是奇/偶数
- 二维奇偶校验 将原先的一维数据转化为二维行列,使得每行每列都是奇/偶数,并且最终的所有数加起来也是奇/偶数
- CRC 如果校验码为r位,则能对r位及以下的差错以及奇数位比特差错进行检测
- 其中,位宽是除数位数-1,计算过程就是被除数后补位宽个数的0然后模2除除数,最终发送内容为被除数加上长度为位宽的余数
- 校验和法
- UDP检验和 发送方的UDP对报文段中的所有16比特字的和进行反码运算, 求和时遇到的任何溢出都被回卷。得到的结果被放在UDP报文段中的检验和字段
- GBN与SR方法的比较
名称 发送方定时器个数 超时处理方式 发送方和接收方窗口大小 接收方的ACK确认返回 GBN 一个定时器 重发所有已发送未确认分组 发送方窗口大小不超过 2 k − 1 2^k-1 2k−1,接收方窗口大小为1 采用累计确认,接收方返回最后一个正确有序接受分组的ACK SR 多个定时器 只重发定时器对应分组 发送方和接收方窗口大小均不超过 2 k − 1 2^{k - 1} 2k−1 采用非累计确认,接收方收到当前窗口或前一窗口内正确分组,返回对应分组的ACK - 路由器的四个组成部分
- 输入端口:将输入物理链路端接到路由器的物理层;实现路由器的数据链路层功能;实现查找与转发功能;将控制性分组从输入端口转发到选路处理器
- 交换结构:将路由器的输入端口连接到他的输出端口
- 输出端口:存储经过交换结构转发给它的分组,并将分组发送到输出链路;完成与输入端口顺序相反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
- 选路处理器:执行选路协议、维护选路信息和转发表以及执行路由器中的网络管理功能
- CSMA/CD与CSMA/CA的区别
- CSMA/CD:用于IEEEE802.3以太网,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先监听总线是否空闲,若总先忙,则不发送;若总线空闲则把准备好的数据发送到总线上,发送时不断检测是否产生碰撞,如果碰撞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个预定的随机时间,再检测总线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发送数据
- CSMA/CA:用于无线网络,带碰撞避免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因为无线网络可以做到“载波监听”,但无法做到发送时不断检测是否产生碰撞,且无线网数据是向各个方向传输,无需检测是否发生碰撞,因此只能尽量避免碰撞,通过发送前先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再发送,同时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后,要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向发送端发送ACK确认帧
- 地址
- Mac地址 链路层地址 长度48位/6个字节
- IP地址 网络层地址 IPv4长度32位/4个字节,IPv6长度128位/16个字节
- 有类IP编制
D组播 E保留-
A 第一个字节为网络 0.0.0.0-127.255.255.255
-
B 前两字节 128.0.0.0-191.255.255.255
-
C 前三字节 192.0.0.0-223.255.255.255
-
D 1110 224.0.0.0-239.255.255.255
-
E 1111 240.0.0.0-255.255.255.255
-
私有地址
- A:10.0.0.0-10.255.255.255
- B:172.16.0.0-172.31.255.255
- C:192.168.0.0-192.168.255.255
-
特殊地址
- 127.0.0.0-127.255.255.255 环回地址loopback 做测试用 也可以模拟为设备外接了一台PC 华为设备可以设置范围0-1023
- 0.0.0.0 所有(默认路由)
- 255.255.255.255 广播地址
-
- 网络链路的分类
- 点对点链路:单个发送方,单个接收方
- 广播链路: 多个发送和接收节点连接到同一个相同的、单一的、共享的广播信道,其中会涉及到多址访问问题
- 信道划分协议
- TDM 时间被划分为固定期间的帧,并且每个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当网络跨越一条链路创建一条连接时.网络在每个帧中为该连接指定一个时隙。 这些时隙专门由该连接单独使用,一个时隙(在每个帧内)可用于传输该连接的数据。
- FDM FDM,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共享。特别是,在连接期间链路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该频段的宽度称为带宽(bandwidth)
- CDMA
- 随机访问协议
- CSMA
- ALOHA 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发
- 轮流协议
- 令牌
- 轮询
- 信道划分协议
- 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telnet,ftp,bbs,www,email
- 曼彻斯特编码
- 曼彻斯特:中间变化,低到高0,高到低1
- 差分:开始变化,不变化1,变化0,中间必定反相一次
- “端到端”和“点到点”的区别
- 端到端:传输层提供的是端到端的连接,具体指的是数据传输前目标端口和源端口建立了网络连接,需要通过下层设备来传输,而二者之间并没有物理意义上的直接连接
- 点到点:网络层提供的是点到点的连接,两点之间需要建立实质性的网络连接
- TCP和UDP的报文首部
- TCP
- 源目端口:标识同一台计算机的不同进程
- 序号和确认号
- 序号:本报文发送的数据组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保证了TCP的有序传输
- 确认号:即ACK,指明下一个期待收到的序号,表明之前的数据已经全部收到,当ACK为1时才有效,为0时表示连接建立过程
- 数据偏移&首部长度
- 保留位:为了之后的扩展需要,现在默认全0
- 控制位:URG,ACK,PSH,RST,SYN,FIN
- URG:紧急指针标志,为1时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0则忽略紧急指针。
- ACK:确认序号标志,为1时表示确认号有效,为0表示报文中不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 PSH:push标志,为1表示是带有push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在接收到该报文段以后,应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程序,而不是在缓冲区排队。
- RST:重置连接标志,用于重置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或者用于拒绝非法的报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
- SYN:同步序号,用于建立连接过程,在连接请求中,SYN=1和ACK=0表示该数据段没有使用捎带的确认域,而连接应答捎带一个确认,即SYN=1和ACK=1。
- FIN:finish标志,用于释放连接,为1时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 窗口:用来告知发送端接收端的缓存大小,从而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
- 校验和:校验包括头部和数据段
- 紧急指针:URG置1时有效
- 选项和填充:保证TCP报文头部是32bit的整数倍
- UDP
- 源目端口
- 长度
- 校验和 在校验时要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
- TCP
大题
CDMA 码分多路访问(码分多址)
CDMA代码:
A:00011011
B:00101110
C:01000010
收到的信号为:(0 0 -2 +2 0 -2 0 +2)
解答:
则CDMA码片序列: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将各个码片序列与收到的信号按位乘求和再除以8
若结果为1,则发送1,结果为-1,则发送0,结果为0,则不发送
IP数据报分片
有一个IP数据报首部为:
| | 长度 = 3750 | 标识 = 31 | 段标志= 0 | 偏移 = 0 |
| - |- | - | - | - | - |
该网络允许的最大MTU为1500字节(包括首部),给出数据报分段后每个分段四个字段的值(设IP数据报首部长度都为20字节)
因为首部长度为20字节,MTU为1500字节,因此分段后每个数据报可存放数据的大小最大为1500 - 20 = 1480字节
而3750 / 1480 = 2; 3750 % 1480 = 790
- 所以会分成三段数据报,长度分别为1500, 1500, 790
- 标识都是31, 段标志表示是否还有下一段,因此前两个段标志为1,最后一个段标志为0
- 偏移值,第一个是开头的1480长度的数据,偏移为0,第二个是紧接着上面的1480数据开始,因此偏移值应该是1480 / 8 = 185 (字节),第三个是从1480 + 1480 = 2960开始,因此偏移值是 2960 / 8 = 370
所以分段之后的数据报应该是
长度 = 1500 | 标识 = 31 | 段标志 = 1 | 偏移 = 0 | ||
长度 = 1500 | 标识 = 31 | 段标志 = 1 | 偏移 = 185 | ||
长度 = 790 | 标识 = 31 | 段标志 = 0 | 偏移 = 370 |
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
分层的优点:使复杂的网络系统简化,易于维护更新
TCP/IP五层模型:名称 功能 发送数据时的操作 应用层 针对特定应用选择各层协议,进行统一封装 将应用程序数据加应用层首部,形成报文传递到传输层 运输层 将报文段从一端传输到另一端,解决复用、流量控制、可靠性等问题 将报文加上传输层首部,形成报文段(segment)传递到网络层 网络层 将网络层分组(数据报)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实现路由和拥塞控制 将报文段加上网络层首部,形成分组(packet)传递到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从一个网络单元向邻近的网络单元移动整个帧,实现检错与纠错(CRC码)、多路访问、寻址 将分组加上链路层的首部和尾部,形成帧发送到物理层 物理层 将链路层帧中的一个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将帧编码成二进制比特流,经过物理传输媒体传输到目的主机
邮件传输过程
- 电子邮件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 发送方用户使用HTTP或SMTP将邮件发送到发送邮件服务器
- 发送邮件服务器使用SMTP将邮件发送到接收邮件服务器
- 接收方用户使用IMAP/POP3/HTTP协议到接收邮件服务器取回邮件
- 每个阶段都会使用到DNS协议
路由选路算法:DV算法和LS算法
- DV算法:距离矢量算法,根据Dijkstra算法找到最短路,每个节点只跟自己的邻居节点互相交流
- DV算法防环机制:
- 水平分割:路由器从某个接口学习到路由之后,不会再从该接口再发送给邻居
- 毒性翻转:若z选路由y到达x,则z告诉y他到x的距离为无穷大,此时y认为无法从z到达x,他就不会试图经由z到达x
- DV算法防环机制:
- LS算法:每个节点与其他所有节点广播交流,时间慢,但有一定的健壮性
二层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过程
- **过滤:**指一个帧应当转发到某一接口或是丢弃
- **转发:**根据当前交换表指明一个帧应该被导向哪一个接口
交换机根据交换表的工作过程(逆向扩散式路径学习法)
- 交换机表初始为空
- 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不在表中的帧:将该帧转发到所有其他接口,并在表中记录下发送节点信息(源MAC地址,该帧进入的接口,当前时间)
- 如果每个节点都发送了一帧,那么每个节点都将记录在该表中
- 收到一个目的地址在表中的帧,交换机将该帧转发到合适的接口
- 交换机表自动更新:经过一段老化时间后,没有收到以表中的某个地址作为源地址的帧,该表项将自动删除
常见的交换结构
- 经内存交换:将计算机作为路由器,利用CPU来进行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交换
- 经总线交换:输入端口通过一条共享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经过选路处理器,但每次只能交换一个分组,且若输出端口堵塞则进入输出排队队列
- 经交换矩阵交换:由2n个总线连接n个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到达输入端口的分组沿水平总线穿行,直至到达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交叉点,此时若输出端口空闲,则分组传送到输出端口,否则分组被阻塞, 在输出端口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