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基础模型】Kohonen网络(Kohonen Networks, KN)详细理解并附实现代码。

【深度学习基础模型】Kohonen网络(Kohonen Networks, KN)详细理解并附实现代码。

【深度学习基础模型】Kohonen网络(Kohonen Networks, KN)详细理解并附实现代码。



参考地址:https://www.asimovinstitute.org/neural-network-zoo/
论文地址: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BF00337288

欢迎宝子们点赞、关注、收藏!欢迎宝子们批评指正!

1. 算法提出

Kohonen网络由芬兰科学家Teuvo Kohonen于1980年代提出,目的是实现无监督学习。该网络通过自组织特征图(Self-Organizing Map, SOM)来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和可视化。这种方法受到生物神经网络的启发,尤其是如何通过竞争学习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方式。

2. 概述

Kohonen网络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竞争学习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自组织分类。其主要步骤如下:

输入数据呈现:将输入数据传递给网络。
最佳匹配单元(BMU)识别:网络评估哪个神经元与输入数据最匹配。
调整权重:与最佳匹配单元相邻的神经元的权重也会根据距离调整,以便更好地匹配输入数据。
这种方法使得Kohonen网络能够在高维空间中进行数据分类,同时保持数据的拓扑结构。

3. 发展

Kohonen网络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早期应用:最初应用于数据聚类、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等领域。
算法改进:研究者不断改进算法,增加了如动态学习率、邻域函数等机制,以提高网络性能。
应用扩展:Kohonen网络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至图像处理、文本分类、数据可视化等。

4. 应用

Kohonen网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

数据聚类:通过自组织分类对数据进行有效聚类。
特征提取:在模式识别中提取重要特征,减少数据维度。
可视化: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便于可视化和理解数据结构。
异常检测:识别数据中的异常模式,广泛用于金融欺诈检测和网络安全。

5. 优缺点

优点:

无监督学习:无需标签数据进行训练,适合于大规模数据处理。
保持拓扑结构:能够保持输入数据的拓扑关系,适合用于可视化。
简单易实现:算法实现相对简单,易于理解。
缺点:

参数敏感性:学习率和邻域函数等参数的选择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训练时间:对于大规模数据集,训练时间可能较长。
局部极小值:可能会陷入局部极小值,影响模型性能。

6. Python代码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Kohonen网络(自组织特征图)实现示例,使用Python的NumPy和Matplotlib库。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class KohonenNetwork:
    def __init__(self, n_rows, n_cols, n_features, learning_rate=0.1, radius=1.0):
        self.n_rows = n_rows
        self.n_cols = n_cols
        self.n_features = n_features
        self.learning_rate = learning_rate
        self.radius = radius
        self.weights = np.random.rand(n_rows, n_cols, n_features)

    def _find_bmu(self, input_data):
        """找到最佳匹配单元(BMU)"""
        distances = np.linalg.norm(self.weights - input_data, axis=2)
        bmu_index = np.unravel_index(np.argmin(distances), distances.shape)
        return bmu_index

    def _update_weights(self, input_data, bmu_index, iteration):
        """更新权重"""
        bmu_row, bmu_col = bmu_index
        for i in range(self.n_rows):
            for j in range(self.n_cols):
                # 计算邻域函数
                distance = np.linalg.norm(np.array([bmu_row, bmu_col]) - np.array([i, j]))
                if distance <= self.radius:
                    # 计算学习率
                    theta = np.exp(-distance / (2 * (self.radius ** 2)))
                    self.weights[i, j] += theta * self.learning_rate * (input_data - self.weights[i, j])

    def fit(self, data, n_iterations):
        """训练网络"""
        for iteration in range(n_iterations):
            for input_data in data:
                bmu_index = self._find_bmu(input_data)
                self._update_weights(input_data, bmu_index, iteration)

    def predict(self, input_data):
        """预测输入数据的BMU"""
        return self._find_bmu(input_data)

# 示例使用
if __name__ == "__main__":
    # 生成模拟数据
    data = np.random.rand(100, 2)  # 1002维数据点
    som = KohonenNetwork(n_rows=10, n_cols=10, n_features=2, learning_rate=0.1, radius=1.0)
    som.fit(data, n_iterations=100)

    # 可视化权重
    plt.imshow(som.weights[:, :, 0], cmap='gray')
    plt.title('Kohonen Network Weights')
    plt.colorbar()
    plt.show()

代码解释:

  • KohonenNetwork类:实现了Kohonen网络,包括初始化、寻找最佳匹配单元(BMU)、更新权重和训练方法。
    (1)__init__:初始化网络参数,随机生成权重。
    (2)_find_bmu:计算输入数据与权重之间的距离,并返回最佳匹配单元的索引。
    (3)_update_weights:更新BMU及其邻域内的权重。
    (4)fit:训练网络,通过多次迭代调整权重。
    (5)predict:用于预测输入数据的BMU。

  • 示例使用:
    (1)生成了100个随机二维数据点,并创建一个Kohonen网络实例。
    (2)通过fit方法进行训练,最后可视化网络权重。

该代码展示了Kohonen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体现了其如何通过自组织学习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特征提取的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