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复杂度分析,一篇就够了

这篇文章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1.复杂度分析方法大O表示法介绍

 2.常见的几种复杂度实例和拟合曲线

 3.详细分析Leetcode第一题的相关复杂度

 通过以上几点,让你对复杂度分析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为什么要进行复杂度分析?

 讨论数据结构和算法,必然涉及复杂度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分析空间复杂度分析。研究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 “快”“省”,快是指速度快,省是指耗费的内存等硬件资源少。那用什么指标去衡量快和省?

我们可以设计出算法,然后放在机器上运行,测试它的运行时间,内存消耗等各种指标,然后给出结论。这种方案我们称为事后统计法。这个方案存在一些弊端:

  • 1.受测试环境影响大,不同的硬件配置,可能结论差异很大。

  • 2.测试受数据规模影响很大,测试的数据量范围可能覆盖有限

备注:这些缺点并非说实际中就不需要这样的测试方法,实际开发这种事后统计很有必要,和下面要谈的并不冲突。

那能否有一种方法,在设计算法时,就能大致估算算法的性能? 没错,大O表示法就可以。

什么是大O表示法?

假如有一段代码:

public void print(int n){
    int a = 1; //执行1次
    for(int i=0;i<n;++i){//执行n次
        System.out.println(a+i);//执行n次
    }
}

 假设我们执行一行代码平均需要用时是一个常数 t = unit_time,那计算上面代码(算法)的用时,就是执行总行数乘以unit_time。上面的代码总时间就是:

T ( n ) = ( 1 + 2 n ) u n i t _ t i m e T(n) = (1+2n)unit\_time T(n)=(1+2n)unit_time

其中n是方法参数,代表算法的数据规模。可以看出,执行用时和(1+2n)成正比。我们用大O表示法表示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 ( 1 + 2 n ) O(1+2n) O(1+2n)
大O表示法会忽略常量、低阶系数,所以记作:
O ( n ) O(n) O(n)

大O表示法描述的是随着数据规模n增长时,算法的增长变化趋势并不代表实际的执行时间

如果算法的执行时间和数据规模n无关,则是常量阶,计作 :
O ( 1 ) O(1) O(1)
一般情况下,只要算法中不存在循环语句、递归语句,即使有成千上万行的代码,其时间复杂度也是Ο(1)

备注:空间复杂度分析,就是算法在执行的过程中额外引入的内存空间消耗,非常简单,所以直接在下文的实战分析中使用,不做过多介绍。

几种常见的时间复杂度实例和拟合曲线:

 常见的时间复杂度和其数学特性:

复杂度量级大O表示法
常量阶O(1)
对数阶O(logn)
线性阶O(n)
线性对数阶O(nlogn)
平方阶、立方阶、…k次方阶O(n2)、O(n3)、…O(n^k)
指数阶O(2^n)
阶乘阶O(n!)

 通过曲线的变化,能够直观了解几种时间复杂度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最后两个,指数和阶乘是非多项式量级,其余都是多项式量级。我们把时间复杂度是非多项式量级的算法问题称为NP(Non-Deterministic-Polynomial,非确定多项式)问题。简言之,就是随着数据规模增长,时间复杂度失控,会非常复杂耗时很久的一类问题,有关NP更详细的细节请参考《算法导论》中的章节。有关 “失控”,看下文的拟合曲线直观感受下。

为了更加直观我们取一组样本数据,来拟合一些曲线,更准确直观的感受一下。

首先对比 n的6次方阶底数为2的指数阶 随数据规模n的变化曲线:

 可以看到,随着横坐标n的增长,指数阶很快就超过了6次方阶,而且数值会变成天文数字。按照之前的分析,如果单位用时unit_time = 0.0001毫秒,则当 n = 30 时,用时将达到 107 秒,而随着n的增大,用时将“失控”。

下面在对比 指数阶乘的量级:

上面我们已经感受了指数量级的恐怖,但是阶乘更加凶残,和阶乘相比,指数让你觉得有一种常量的错觉。具体分析我就不再计算了。

通过上面拟合曲线的直观感受,我们就可以理解指数和阶乘这种时间复杂度,是很恐怖的,我们平时讨论的算法很少涉及到。

最好、最坏和平均情况下的复杂度分析

在分析时间复杂度时,我们有时需要分析最好或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除此之外还有平均时间复杂度,和均摊时间复杂度。我们利用分析下面这段代码说明这几种都代表什么含义:

//n是数组nums的长度
public int find(int[]nums,int n,int target){
    for(int i=0;i<n;++i){
        if(nums[i]==target){
            return i;
        }
    }
    return -1;
}
  • 最好情况,就是最理想的情况下的复杂度。上边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第一个就是要找的,所以最好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是O(1)

  •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上边代码,最坏的情况,就是要找的数在最后一个,所以需要遍历n次,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是O(n)

  • 平均时间复杂度。

    分析: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假设数组中一定存在要找的数。而要找的数在0 - n-1这些位置出现的概率相同,都是 1/n ,所以考虑每种情况下总共要查找的次数,求出总数,然后再除以 可能的情况数,就是平均要查找的次数:

S u m ( n ) = 1 n × 1 + 1 n × 2 + . . . + 1 n × n = 1 n × ( 1 + 2 + . . . + n ) = n + 1 2 Sum(n) = \frac{1}{n} \times 1 +\frac{1}{n} \times2+...+\frac{1}{n} \times n =\frac{1}{n} \times(1+2+...+n) = \frac{n+1}{2} Sum(n)=n1×1+n1×2+...+n1×n=n1×(1+2+...+n)=2n+1

去除常量和系数就是:O(n)

  • 均摊分析法。平时不太常用,它指的是算法大部分时间是一种复杂度,偶尔会出现复杂度加剧,可以通过将这些偶发情况均摊到出去,计算均摊后的时间复杂度。一般经验告诉我们,均摊后还是一般情况下的复杂度。就好像被“稀释”了。比如栈在动态扩容时,入栈操作时间复杂度由O(1)退化到O(n), 但是扩容是在内存到临界点时才触发一次,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还是O(1).
LeetCode第一题实战分析: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他们的数组下标。

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你不能重复利用这个数组中同样的元素。

示例:

给定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因为 nums[0] + nums[1] = 2 + 7 = 9
所以返回 [0, 1]

链接

 我们取其中一个采用双层循环求解的进行分析最好、最坏、和平均时间复杂度分析, 这里我们不讨论这道题本身,只用于复杂度分析。算法代码如下:

    public int[] twoSum(int[] nums, int target) {
        //初始化一个数组存放结果
        int[] re =new int[2];
        for(int i=0;i<nums.length-1;++i){
            int num1 = nums[i];
            for(int j=i+1;j<nums.length;++j){
                int nums2=nums[j];
                //如果找到,就返回结果,避免多余循环
                if((num1+nums2)==target){
                    re[0] = i;
                    re[1] = j;
                    return re;
                }
            }
        }
        return re;
    }

代码本身比较简单,总共是两层循环,如果未找到,数组是空数组。我们这里 数组长度:nums.length就是数据规模n

分析:

我们先做两个假设:
1.数组中能够找到这样的结果,找完发现不存在这种情况并不影响算法的复杂度。因为计算的步骤不会变化。
2.在1的基础上,我们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只存在一对这样的数。

备注:任何算法问题,一些边界是要做划分的,工程问题的求解就是找到更多这样的假设,简化条件,进行建模,所以这里的假设并非没有意义。

最好情况
 最好情况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要找的两个数,刚好就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数。所以外循环循环一次,内循环循环一次就完成了查找。时间复杂度是:
O ( 1 ) O(1) O(1)
但是我们知道这种概率很小。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分析其他情况。

最坏情况:
 最坏情况就是,找遍到最后一个元素,才找到。我们注意:

  • 外层循环是从0循环到n-2
  • 内层循环和外层循环的值有关,从外层当前的值,循环到n-1

所以总的比较次数就是 每个外层循环时,内层循环的次数 之和。比如外层i=0时,内层从1循环到n-1循环了n-1次,外层i=1时,内层从2循环到n-1循环了n-2次 …直到最后一次,内层只需要循环1次 所以:
S u m ( n ) = ( n − 1 ) + ( n − 2 ) + ( n − 3 ) + . . . + 1 Sum(n) = (n-1)+(n-2)+(n-3)+...+1 Sum(n)=(n1)+(n2)+(n3)+...+1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每个括号中的看做一个整体,求和得到:(首项加末项)x 项数 /2
S u m ( n ) = ( n − 1 ) + 1 2 × ( n − 1 ) = n 2 − n 2 Sum(n) =\frac{(n-1)+1}{2} \times (n-1) =\frac{n^2-n}{2} Sum(n)=2(n1)+1×(n1)=2n2n
去掉常量、系数和低阶,时间复杂度就是:
O ( n 2 ) O(n^2) O(n2)

平均情况 :

 分析: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找到两个数,满足我们的条件。代码的外层循环显然是找第一个数,内层循环在找第二个数。根据假设,这对数存在并且唯一。(其他情况,比如有重复,复杂度会介于最好和平均之间,因为更容易找到,所以这里我们只分析唯一的情况)

我们假设第一个要找的数 出现在下标 0 - n -2 的概率相等,都是 1/(n-2) , 所以外层循环的次数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1 n − 2 , 2 n − 2 , 3 n − 2 , . . . n − 2 n − 2 , \frac{1}{n-2},\frac{2}{n-2},\frac{3}{n-2},...\frac{n-2}{n-2}, n21,n22,n23,...n2n2,
当外层循环的次数是 1/(n-2) 时,内层需要循环n-1次,因为内层循环次数和外层的当前i有关。所以加权平均情况下的总的比较次数就是:
S u m ( n ) = 1 n − 2 × ( n − 1 ) + 2 n − 2 × ( n − 2 ) + . . . + 1 n − 2 Sum(n) = \frac{1}{n-2} \times (n-1) + \frac{2}{n-2} \times (n-2) +...+\frac{1}{n-2} Sum(n)=n21×(n1)+n22×(n2)+...+n21
求和结果是:
S u m ( n ) = n ( 1 + 2 + 3 + . . . + n − 1 ) − ( 1 + 2 2 + 3 2 + 4 2 + . . . + ( n − 1 ) 2 ) n − 2 Sum(n) =\frac{n(1+2+3+...+n-1)-(1+2^2+3^2+4^2+...+(n-1)^2)}{n-2} Sum(n)=n2n(1+2+3+...+n1)(1+22+32+42+...+(n1)2)
对分子的等差数列和平方和数列分别求和:平方和公式 = n(n+1)(2n+1)/6
S u m ( n ) = ( n − 1 ) ( 3 n 2 − 2 n 2 + n ) 6 ( n − 2 ) Sum(n) =\frac{(n-1)(3n^2-2n^2+n)}{6(n-2)} Sum(n)=6(n2)(n1)(3n22n2+n)

分子和分母的n-1 与n-2可以近似约掉,最后去掉系数和低阶 所以最终结果就是:
O ( n 2 ) O(n^2) O(n2)

小结

 我们通过引入时间复杂度的一些概念,谈了大O表示法,直观感受了一些复杂的的曲线,最后用一个例子演示了如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一般平均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要引入一些概率相关的东西,有可能会很复杂。例子中的演示也只是一个近似估算。对于这类复杂度分析,我们实际中还会采用别的手段,比如递归树分析等。

  • 62
    点赞
  • 28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