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诊断爆发前夜,谁在领跑主动安全服务?

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远程诊断成为汽车故障处理的重要方式。科络达的远程诊断技术利用5G实现主动、实时的车辆健康监测,通过OTA技术进行远程修复,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政策的推动和市场需求使得汽车远程诊断市场预计将以1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科络达的方案不仅包含传统ECU的UDS诊断,还涵盖了智能座舱等新应用,提供更全面的车辆状态信息,助力主机厂实现预防性维护和安全监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传统汽车的机械式部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取代,当汽车发生故障时,能为其诊断把脉的也只有懂得这套复杂系统的“工程师”才能处理。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诊断工具被研发推出,服务汽车的完整生命周期。

同时,随着汽车厂商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必然趋势,如何节约成本、提高测试及软件调整效率、主动了解汽车运行状态信息、高效解决故障问题风险也成为了汽车厂商急迫解决的问题。

来自海外的机构数据显示,汽车远程诊断市场将在未来十年实现强劲增长。到2028年,汽车远程诊断市场预计将以18%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科络达CTO章鑫杰表示,远程诊断将在5G时代的背景下协助车厂完成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远程诊断,整个车厂的成本都可以大幅降低,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查找问题,得到解决方案。

主机厂借助车载电脑和传感器,可以预先远程判断故障,未来将大大降低非正常故障的发生率,以养代修成为趋势。

远程诊断是刚需

政策的出台也在推动这一新生技术走向快速落地。

近期,我国出台了《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关于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备案的补充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汽车OTA召回备案,强化安全技术评估。

接下来,车厂的研发管理体系将出现软硬件不同的研发管理模式,同时OTA的定位将从被动风险防御转向主动安全监测及软件服务营销。

而在上一个车联网时代,远程诊断曾成为行业的热门,但囿于技术条件的不成熟,以及现实环境的复杂性,远程诊断并未成为一个真正便利车主的服务和产品。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目前常见的则是远程诊断终端,通过OBD可以获取车辆的信息,作为对车辆的参考,但并不能作为满意的行车、养车指南。

因为,对车辆最终的确诊、维修、保养,线上无法实现,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和汽车后端服务市场,也无法做到。

其痛点在于,车载终端设备对于故障的检测排除得不到保障,远程维修又缺乏实际工具支持,车主并不能享受到一体化的远程“诊”“断”服务。

“目前,基于CAN总线的车辆故障诊断系统是车辆安全机制的重要要求,而应用最广泛故障诊断方案仍然是传统的UDS诊断方案,其效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章鑫杰表示。

在传统的诊断方案中,当汽车零部件出现问题时,UDS协议会将故障信息保存至内存中,由维修人员通过通信总线读取故障信息。

其特征为,诊断地点受限;需有线操作;待车辆发生事故返厂后才能处理,需时数天不等;诊断内容仅限DTC故障诊断代码;其获取到的数据也仅为事件已发生的DTC相关信息,属于落后指标。

而与博世等传统公司相比,科络达已提前迈出一步。其诊断服务覆盖面更广,不仅包含传统ECU的UDS诊断,也包含了对于智能座舱等新的应用的诊断。

远程诊断爆发前夜,谁在领跑主动安全服务?

相较于传统的诊断方案,科络达的远程诊断技术使诊断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随时或者定期对车辆进行远程诊断,并远程修复故障(借助OTA技术)。

远程诊断爆发前夜,谁在领跑主动安全服务?

章鑫杰介绍,“主动是科络达诊断技术的最大特点。当用户发现车辆有任何异常状况时,可以通过语音方式存到后台。而针对车辆异常,后台会马上通过语音等方式给予反馈,在第一时间让车主安心。”

同时在后台的辅助下,车主将很清楚地知道车辆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整车厂也将对车辆状况有更详尽的了解,为后续修理争取更多的时间。

总结来讲,该诊断方式的优势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远程运行,无需外接线;可随时实时执行,一有问题立马通知用户;诊断内容除了DTC以外,还包括行车状态、系统负载、异常事件数据等;诊断对象为潜在问题之先期趋势指标。

“除了主动式的远程诊断,数据与事件的脚本收集对于主机厂来讲也是宝贵的资源。我们设定好所需要收集的数据之后,可以针对这些事件不断做记录,设定警示问题的数据条件和触发条件,帮助主机厂防患于未然。”章鑫杰介绍。

相较过去将诊断命令脚本下发至车端取得DTC相关资料回传的方式,科络达的方案加入了状态数据与事件数据的交互分析,以及针对智能系统的实时深度解析,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车辆的状态,提升诊断效率。

同时,新一代诊断方案通过预埋监测脚本的方式高效实现了对车辆的持续监控,极大程度提升了诊断的精准度。

总体上,其远程诊断的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分析、统计、警示、以及更新等五大部分。相比之下,传统诊断方案的数据收集受限于CAN网络的传输效率,能够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绝大部分是问题已经发生后的示警。

而新一代方案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做出预判,实现深层分析、智能预警、远程优化。

闭环的重要性

在被问及开拓远程诊断业务的初衷时,章鑫杰表示,其与OTA是强相关的业务。下载即为更新,上传即为诊断。

通过OTA方案的密切配合,科络达可以搜集到车辆中各个ECU中的log,这对于远程诊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讯息。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协助OTA更好地完成,共同实现完整的服务闭环。

“在OTA之后我们已经更新了ECU的固件或软件,当然也就可以同时了解其中是否产生了问题。因为已经传回到了云端,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切入诊断,更好地保障车辆的安全。这对于未来整车厂的整个售后服务体系与技术开发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章鑫杰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远程诊断与OTA升级相辅相成,但远程诊断更需要OEM与专业OTA供货商相互信任及配合。

双方需就设备端数据脚本设计、收集、上传流量的大小、后台数据的解析与判定等等进行讨论,进而交由专业的OTA团队执行。

而科络达的远程诊断与更新服务平台,可提供面向企划、研发、品保、维修等不部门的不同数据展示需求,从设计到研发量产,以及上市后的质量确保,都能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进行运作。

不单单只是维修的部分,而是从产品整体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满意度。

远程诊断爆发前夜,谁在领跑主动安全服务?

结合科络达的OTA技术,将分析后需要的更新发布至车端,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循环系统,从监测预警分析到远程更新,不断为车辆与设备注入更优化的功能与体验。

早在2018年,科络达在国内车用市场不论是在传统燃油还是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客车,科络达所提供的国家专利差分更新技术,已有效替OEM在远程升级与远程诊断所需的数据流量上节省了可观的时间及费用;让问题的发现及修复都能以高效的模式进行,进而赢得各OEM的认同与肯定。

另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对于智能座舱域的诊断,市场目前仍处于空白状态,而科络达已率先在此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智能座舱和IVI为车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衍生诸多的软件系统相关问题,如黑屏、卡顿、闪退、内存及CPU状态等诸多突发状况。这些状况将很大程度影响到用户的实际体验,然而传统的UDS诊断无法有效覆盖这些问题。科络达提供的诊断与实时升级方案对于操作系统问题的诊断及预判是有莫大的帮助。”章鑫杰表示。

接下来,科络达将以提供现有专业OTA整体解决方案至各OEM为基础,落实及强化远程诊断功能上的持续开发及广泛地应用;让各OEM在远程诊断的应用及服务上能得到最大的规模效应,进而拓展整体车载远程诊断在市场上满意度并稳健地提升市场占有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