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01| 批判性思维


Hello,大家好,这里是连载的《学会提问》读书笔记01,接下来将持续分享本人阅读《学会提问》的一些读书笔记和关于读书的思考。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太多的习惯了海绵式思维方式,而学习批判性思维对我们做产品,以及和人打交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信息科技发达,工作生活场景繁杂的社会,快思考使用效率低,我们需要慢思考,而《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再传授我们批判性思考(慢思考)和提问的技能。这本书也是产品大大俞军推荐的产品经理入门的书,希望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可以学会辨别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重点内容概括

本文主要概括了《学会提问》前两章的内容—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和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文章基本结构和重点概念如下:

正确提问的好处:

  • 如何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 弱势批判思维和强势批判思维
  • 价值观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 思考过快
  • 刻板印象
  • 自我中心
  •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障碍

读书笔记

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我们有必要依靠自己的大脑

一旦我们对自己作决定时所处的环境有了清晰的把握,我们就要直面一个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要理性的掌控自己的信念和结论。与之相对的选择就是谁留在我们系统1大脑(system 1 Brain)里的印象最深,我们就甘愿做谁的精神奴隶。

批判性思维鼓励你倾听他人,向他人学习,同时又会掂量别人所说的话,看看它们的分量,所以批判性思维要我们依赖他人,但又不是来者不拒。所以批判性思维可以解放你的身心,让你有能力监控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倾听和阅读,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批判,然后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 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 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 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

  • 获取的知识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基础
  • 海绵式思维相对比较被动,不需要你去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

但是海绵式思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对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相信,哪些信息和观点应该摈弃,提供不了任何判断方法。长期以来海绵式思维,最后读到什么就会依赖什么。

我们需要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吸收什么,忽略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带着不断提问(发问)的态度。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的参与,作者不断向你兜售观点,而你应该随时与之反驳。这种互动方式即为“淘金式思维”(panning-for-gold style of thinking)。

淘金式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参与。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获取的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它展开互动。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互补。同样阅读一本书,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海绵式思维的读者逐字逐句地细读,尽可能的记住自己所读的内容,采用划线,重点标记的方法确保自己没有忘掉任何重要的知识点。他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出作者的观点并充分理解它们。他会记住作者的论证过程,但不会对它作评估。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常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写批注,与材料互动,目的在于批判性地评价所读的材料,并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果别人的话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它们不会自动跳到你的眼前。作为读者你需要积极主动地去查究,你就要不断的提出问题。最好的查漏补缺的方法就是批判性地提问的策略。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

  • 捍卫自己的信念;
  • 对自己当初的信念加以评估和修正

弱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它的目的就是坚决***和驳倒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把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驳得哑口无言、乖乖认输,根本不关心自己是否接近真理和美德。

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信念和判断,由其对自己的断言和信念加以评估。只有强迫自己批判性地看待当初的一切信念,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变得自欺欺人和人云亦云。

区分这两种思维的另个一个方法就是对比一下思想开放和思想封闭这两种状态。当思想开放的时候,我们欢迎别人对自己的信念展开批判,而当我们思想封闭的时候,我们就会坚决维护自己的各种信念。容不得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价值观和与人交往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为较有价值的那些观念,正是人们对于抽象概念所赋予的重要性和对其选择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举例来说,我们也许会选择性地去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重要人物,我们之所以重视“重要人物”(具体概念)是因为我们重视“身份地位”(抽象概念)。

  • 价值观怎么和批判性思维的社会属性产生联系

虽然我们必须要求自己耐心倾听那些与我们价值观不同之人的观点,但是依靠价值观建立起来的最明显的社会联系还是彼此之间价值观的相似性。如何使自己尽量去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不同的人的论证方式。批判性思考者拥有的最主要的价值观:

  • 自主决断
  • 好奇心
  • 谦恭有礼
  • 发自内心地尊重严密的论证

任何下决心死抱自己的结论不放手的人,都有可能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论证方式成为“操纵性论证”,就是说这种论证方式经过事先挑选,以便达成某个特定结论。

让对话进行下去

很多人不喜欢让别人对他们的思考过程逐一提问,他们常把别人的提问当成不怀好意,没事找茬。当使用批判性思维的各项技能的时候,一定要让别人明白你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本意是好的。使用一些策略,可以让谈话一直继续下去。

不妨问一下“你是不是说······?”确保你完全明白对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问一下对方,有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让他改变想法。
提议大家休息一会儿,这样双方都可借此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恭的样子,不要目空一切的架势。
营造交流的友好氛围

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在我们使用和掌握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障碍,了解潜在的问题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作为一个潜在的批判性的思考者,一路上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提问带给人的不快

批判性思维是个社交性的活动,想要和别人打成一片,我们就要愿意提出一些正确的问题,以便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见到自己的论证被质疑。所以,为了维系社会关系,我们也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谈话对象,在使用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注重策略。

  • 思考过快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考方式,快思考和慢思考。所谓慢思考就是利用我们的大脑来吸收和理性评估别人说过的话。在你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

  • 刻板印象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刻板印象,我们就会失去强势批判思维所需的开放、包容的精神,从而便难以用开放的态度去接触这些人和他们的思想。每个人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他所提出的观点都值得我们加以注意。刻板印象之所以会挡住批判性思维的道,是因为它们总是想绕开客观评价的艰难过程。要成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我们就要成为充满好奇心和开放心态的表率,而刻板印象会阻断我们的道路,不让我们仔细考虑别人所说的话。

不好的思维习惯

  •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所谓晕轮效应,是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特征,然后就把这些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比如某个人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我们就会在大脑里给他“涂上一层光环”,以为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与之相对,如果某人做了什么让我们觉得比较讨厌的事情,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方方面面都很讨厌。

  • 信念固着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引导我们的所见所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文化传统,促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我们总是带着各种”“观点”上路,我们在个人信念上坚持不改或绝不言弃的倾向阻挡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这种对个人信念的过分忠诚是一种“确认性偏见”的重要来源。所谓确认性偏见,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那些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要***信念固着的倾向,我们要记住,强势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认识到所有的判断都是临时性的,或者与情境相关。我们绝不可因坚信某件事而导致故步自封,不愿去寻找更好的答案。

  • 可得性启发

所谓可得性启发,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比如恐怖主义和饥饿,哪个对人类安全的威胁最大?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是什么,疟疾还是暴力?这种可得性启发和另一个有害的习惯紧密相连–近因效应。

  • 答非所问

对于一个批判性思考者来说,关键在于只要有人给出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这种行为马上就会将大家的注意力从开始讨论的问题上引开。

  • 自我中心

上述提到了多种“减速带”,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减速带的根源都处于同一个位置。我们总是自我陶醉并忠于自己。所谓自我中心,是指自己与其他人的经历和观点相对照,我们赋予自我世界以中心地位。我们在论证或者评价其他论证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我们沉浸在自己的知识世界里,沉浸在我们所知道的解决方案里。而这正是自我中心主义在发挥作用。

一厢情愿–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

一厢情愿的思维之所以会如影随行,是因为我们惯于否认的思维模式常常出现。我们不知不觉地与事实抗争,竭力在冰冷冷的现实之外强化我们对升平世界的幻想,因我们一起面对或单独面对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则构成了一道防护墙,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

治疗一厢情愿的良药,就是积极主动地使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在我们通往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减速带”会不时出现;它们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忽视它们,但只要我们不缺好奇心,只要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批判性思维的各项原则,我们就能够跨越这些障碍。

其他文章

学会提问01|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02|论题和论证
学会提问03|论证中的谬误和证据的效力
上瘾01|如何让用户养成习惯和行动及案例分析
上瘾02|多变的酬赏和投入及案例分享

关于我

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更多信息等你来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