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说话之道 - 2

14 硬生生的报出数字,很难记住

有时我们经常要介绍自己,这少不了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而时间信息是比较让人难以记忆的数字。

就像你把道理干巴巴的讲给别人听,效果肯定不好,而像本书一样,用两个人物的可爱对话来完成这样的人物,就很亲切。

如果出生那年,某个歌星发布了一首歌,你就可以唱几句这个歌来介绍自己。

当然你提的这些信息,最好是对方可能了解或感兴趣的才有效果。对这个一个老年人说流行歌曲发行可能就不太好。

这一招,还可以避开一些讲出口会有些尴尬的答案。比如你的收入多少。经常会有白目问这样的问题。除了“关你屁事”之外,也可以用一些不算隐瞒,但也不太具体的回答。

如果去住那家最贵的旅馆,大概只够住一个礼拜吧,反正也没讲住哪一级的房间。

这种答案就像乌贼喷出的烟雾一样,也许可以混淆白目发问者的注意力,把话题转向旅行啦、住过哪些旅馆的趣事啦,这些比较有趣的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顺便展现一点你的知识面。

注:白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ái mù,主要来自闽南语,用来形容那些说话不留心眼,经常说出事实而伤害朋友的人。由于此类人经常会遭人白眼,于是以“白目”以概之。

15 打麻将就该用手洗牌,空当是很重要的

有时空当本身,比事情更重要。比如篮球赛中间的啦啦队、电视节目中间的广告(有广告费电视台才能有收入)。

对一些老人来说,电动洗牌麻将桌是本末倒置的错误发明,因为每打一把牌,中间搓洗麻将牌的时间,正好用来稍微“谈一点正事”。

随口探问一下对方对某件事的态度或近度,事后再确认一下,事情就原则上讲定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说打麻将是去应酬,而不是去打牌的意思吧。

谈话、谈天也是一样,空当很重要。没有空当,连续讲三分钟就让听的人头疼死了。

电视上的有些主持人,讲话都很有抑扬顿挫,同时也都慢吞吞的,因为他们讲话的声音,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有时轻、有时重、有时按摩一下你的理性,但大多时候按摩你的感性。

这些人说话,都会三不五时地留下一些空当。当他们提到妈妈养育小孩的辛苦时,一定会停顿一下,因为要让你有空当回想一下自己的妈妈;然后你会感觉像在跟他们聊天一样,自己就在心里默默点着头,默默说着“是啊······是啊······”

电视剧里面,做出动人爱情告白的男女主角们,话都是说得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的,才更显得柔肠百转、柳暗花明。你随便把他们任何一位的深情表白变成三倍速快转,立刻全部变成卡通人,韵味完全消失。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会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说话像机关枪而且很得意的人,也许可以试着改用比较古老的兵器:拉弓→放箭,拉弓→放箭。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话值得一听,不用担心,对方一样会见识到你威力的。

16 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吗? --- 悬疑式说话

人类为什么喜欢刨根问底,想知道后来事情怎么样了,怎么发展怎么结束的。

这是人之常情,从远古时代开始就这样,这是向同伴们学习生存之道的方法。

就像电视剧每次进广告之前,都会留下一个悬疑,比如男主角赏女主角一记耳光等,或说了一句很反转的台词等。

所以,话要说一半,看能不能吊住别人胃口,如果别人不感兴趣,那你下次要换个方式了。

比如说,你讲几句话停顿一下,就看对方是否感兴趣或者问后来呢,如果对方把话题引到其他地方,那就是你讲的不吸引人,下次换个顺序或方式吧。

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讲得吸引人,很有好处。有人个学会了这个,去网络上卖地方特产,你猜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17 把故事爆点藏在太后面,很容易让故事废了

如果讲一个故事,如果别人只是追问后来呢,那只是简单的感兴趣。

如果追问怎么会这样,明显好奇心更强。

比如一个故事,你按部就班的讲,大家最多关心,下一步情节的发展是怎样的。

但如果你把故事的结果放在前面,而其他的信息或逻辑在之后在揭示,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介绍一个人也是这样,按部就班的介绍,很乏味,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一个没有名气的人。所以,先将这个人最闪光的地方以最戏剧化或最具表现力的方式展现给观众,更能吸引人。

把故事的高潮和爆点放在前面,更容易让听众或读者感兴趣,吊起他们的胃口。

就比如有人在看电视,看了开头几分钟,感觉没兴趣,就会果断换台了,和别人谈话也是这样,太长的铺垫会考验人的耐性,你会失去熬不住的听众。

这样就会损耗与你交谈的人的心情和精力。

可以看看报纸或网络上的新闻,都喜欢用什么样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把正则新闻看完。通常标题是整则新闻的爆点。

拟标题的人,并不怕读者看了标题就不看新闻了,他们拟标题的技巧就是要读者好奇,然后去读新闻。

18 幽默像走路,讲笑话像翻跟头

有的笑话会带动话题,比如让别想起自己身边的好笑的事。

但有的时候不能带动话题,还会停止话题。

请试着了解:幽默感和笑话,是两件事。

有的人讲话很有趣,很吸引人,但却很少讲什么“现成的”笑话。就像很会煮菜的人,不会把罐头食品热一热就端给你喝,还期望你说“真好喝”。

笑话不是万灵丹,谈话中一定需要万灵丹的话,有趣的故事,应该会比笑话有效果得多。

讲一些很生活的故事,而不是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接话的罐头笑话,当然是比较能引起众人参与谈话的兴趣。

讲话幽默的人,就像走路好看的人,你跟他走在一起,会觉得很平常的走路也是赏心乐事。而讲笑话好比较像翻跟头,翻得好不好姑且不说,但其实很少有人喜欢跟一个没事就翻跟头的人一起走路的。

19 完全不必担心问题没深度

在两个人进行对话时,如果一方在打游戏、看电视,或者没有耐心,对另一方无动于衷或很敷衍,就会让另一方很不舒服甚至发火。

每个说话的人,都需要从听话的那一方收到鼓励,才会更放开来往下说。

只要你的反应是一种鼓励,不管对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会很受鼓舞,继续往下说的。

虽然你可能真的没有诚意去倾听对方讲话,但起码要学会这个简单的方法:适时重复对方句中的关键词眼。

这并不费神,不会影响你太多,不用专注地听对方讲话,只要分出一部分听力即可,抓到几个比较具体的字眼,就可以交差了,何乐而不为?

举例来说,比如有人告诉你,他的朋友竟然和一个离了婚的女人纠缠不清,你就可以简单的重复一句,“离了婚?” 或者 “你朋友?”,这样就可以了。

另外,有些人认为一直保持谈话的热度很难,其实完全不必担心问题的深度,一律问大白话就可以了。

就和上面你简单重复对方句中的关键词语类似,问出简单的问题,一样效果很好。

在电视上看到某些主持人用比较高深的字眼访问对方,得到的答案,也没有比较好。

最棒的问句,最可能激发对方说下去的问句,多半是这些:“为什么?” “怎么会?” “真的喔?” “我都不知道耶?”  “那怎么办?” “后来呢?”  “原来是这样!”

不信你试试。话题再怎么高深,这些问句都够用的。哪怕你不了解这些话题,或者不感兴趣,只是为了让谈话流畅地进行下去,那扇概念这些问句应该够用的了。就算你很感兴趣,真心地想听对方把来龙去脉好好地分析给你听,这些问句,还是够用的。

简单的问句就好用了。而你不必假装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深度,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20 带来惊叹号,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去模特表演,千篇一律就会觉得很沉闷。当某个人摔了一跤,大家就会突然来了精神,而且会记住这位选手。不过现在也会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计划好的,是为了搏出位。

但当所有人都照本宣科时,确实谁能带来惊叹号,谁就会给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虽然未必是好印象,但似乎比起完全被忽视,还是比较好的事吧。

这种事似乎强求不得,因为如果用演的,必须演得自然。

21 交谈不是有奖金的竞赛,别急着抢答

有个同事很爱聊天,可是老是记不得名字,每次在聊得起劲时,就会出现“跳针”:

“上次碰到那个女的,长得真是像那个明星啊,就是那个······那个演那部······那部电影叫······叫什么·····就是那部,有鬼爬出来的那部·····她长得真的很像那部有鬼的那部叫什么的电影的女主角,那个女主角叫什么······唉呀想不起来,反正那个女的简直长得就跟那个女的一模一样···”

可能你已经习惯这种不知所云的发言,有几次看同事想不起名字来那个痛苦的样子,也会想帮着想一想,但十次有九次帮不上,只是增加彼此的痛苦,所以后来自然也就渐渐不想多帮忙了。

其实这时候,是说话的人,最愿意被别人帮忙的时候。这种时候如果能替他说出人名和片名,他一定舒服得像是有人帮他掏出了大块耳屎一样。

症状比较轻微的,是有一路“很怕别人觉得自己不懂”的人,明明是他来问你问题,但你才说没两句,她就要自作聪明地帮你下结论:

“像很多热钱这样忽然涌进股市,买股票的散户就应该一”

“应该设定止损点!”她抢答。

其实你根本不是要说设定止损点的事,但为了她的面子,你也只好多费点力,敷衍她一下,再把话拉回正轨。但这样的事发生三次以后,说话的人就会不耐烦了,“这人根本不懂装懂,东拉西扯的,真麻烦!”他对你的印象,当然不可能好了。

在高手面前,装懂是没用的,只会自曝其短。最好就是珍惜遇到高手的机会,好好把道理听懂。生活又不是有奖金的抢答竞赛,请问,你一直抢答做什么呢?

22 初次见面,应该说什么?

应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或起码要做到“平等互报”。

比如对方说:“你好,我是尼古拉斯一世”,你就应该回答:“很荣幸见到您,我是XXX。”

逼得对方必须补充多问一句:“请问我该如何称呼你?”  这就麻烦对方了。

23 赞赏,观察都覅那个最渴望的部分

有个同事,嘴超甜,需要讨好对方的时候,再瞎的话也说得出口。上司的头发明明烫得像欧巴桑,他也能称赞上司像欧洲古堡走出来的公主;老板明明胖到电梯都快进不去,他也能说他要拜托老板指导他怎么健身,才能保持这么英挺的身材。

但你注意到,上司或老板被她同事这样鬼扯式的称赞时,常常笑得很尴尬。这些人,能够做到上司和老板,应该是有基本智商的人,要他们相信太离谱的赞美,有点强人所难。

要怎么样才能判断出对方想听到什么样的赞美呢?走进一位老师的办公室,或者,走进一位贵妇的客厅,应该都可以发现不少线索的。

桌上相框里或者计算机的桌面,展示着什么样的照片,通常是最明确的线索:如果放着他和高官巨贾的合照,那你应该可以赞美他的人脉之广、什么都搞得定;如果照片是他跟亲爱的子女,那你自然应该问候他的宝贝子女们安好,并且盛赞他家的公子、千金们看起来好优秀好聪明之类。

东张西望就能看到的东西,当然就是对方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东西,可能也是他渴望被人提到或问起的东西。要是见不得人的东西,像情趣用品,或赃款赃物之类的,请放心,对方绝对藏得好好的。

日本出版圈的大人物见城彻,说他做编辑时,有一个杀手锏,就是称赞大牌作家时,都会努力称赞到那位作家“最渴望被人称赞的那部分”。他说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个大牌作家就会忘不了你。

要做到这一点嘛······推理能力就很重要了。演艺圈很多外型出色的人,整天听别人称赞他们漂亮,多少会听习惯,虽然应该还是会高兴(总比被别人说丑来得高兴吧?),但他们做的某些事,一定有透露出他们想被称赞的那块、他们很缺乏自信的部分。一个大美女会去演脸烂掉的女鬼、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偶像却挑战饶舌歌曲、明明是歌坛天王却去跑马拉松、明明是身材完美的女星却愿意为了演老鸨增胖十五公斤······

所以说,线索其实很多,只待有心人去观察,观察清楚再出手,骂他或赞他,都会让他刻骨铭心,对你“另眼相看”。

24 自问自答,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

你周末不想值班,想出去玩。想到就开口和同事说,“周末你帮我值班好不好?”同事说:“不行耶,我有事。”   结果就是被打枪。

你开口前,为什么没有先想一想?嗯,可能因为“想一想”很麻烦,不要想比较轻松。可惜你享受了这三秒的轻松,结果整个周末的轻松就泡汤了。

“周末你帮我值班好不好?”这是在交涉事情,虽然是小事,但仍是在交涉,性质跟“贵国明年起必须每年从我国购买100吨水果”,是一样的事。

重要的谈判,双方一定会先各自演练一番,才会比较知道谈判的底限要定在哪里。古古如果真的希望同事可以代替自己值班,其实也可以预先演练一下。

电影里面,演到一个男生要第一次对一个女生开口,邀她一起出去玩时,常会出现这个男生在家里演练的画面。他一人分饰二角,自问自答,神经兮兮的,看电影的观众就笑了,这是有点好笑,但很有用,因为透过这样的自问自答,你正在训练自己“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想”的能力。

“周末你帮我值班好不好?下个月换我帮你。”多加这一句的人,就是有先想过对方立场的人。当然,同事可能还是会回答:“不行耶,我有事。”但起码你不会显得像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讨厌鬼。

如果演练之后,发现对方会有哪些招数,结果就设下阴险的陷阱,让对方无路可退,这样可以吗?

“这个周末你有没有事呀?”  你很愉悦地问同事,害得同事以为古古要相招一起出去玩。

“我没事呀。”同事回答。

“那拜托你帮我值班好不好?下个月换我帮你。”

嗯,你大概会成功,因为同事掉进你的陷阱了。但同事可能会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你当“可能的朋友”看待,这是你在人际关系上付出的代价。下次如果账目上出了小问题,同事可能会在背后捅你一刀,反正你们没有要做朋友。

但起码以单次交涉的成败来看,你是成功地请对方代班了。

被借钱借怕了的人,都会由交涉经验中学习如何应对别人来借钱。

“请你借我十万。”“我的钱都交给我妈妈管耶。”

“请你借我十万,我太太生病了。”“真糟糕,那我借你两万吧,我只有两万能借你,我所有钱都是交给我妈妈在管的。”

“我妈妈在管”大概是很好用的说法,足以对抗“我太太生病了”这种重量级的理由。

借到这两万的人,也许会因为你用“妈妈管”的说法来搪塞,而因此借到的这两万就再也不还你了。人跟人之间是有一本账,只是每个人,计算的方式不同啊。

25 在台上,把人当西瓜就糟了

有的演讲指导里说:“如果上台演讲会紧张,就把台下的人,都想成是一颗一颗的西瓜就好了。”

可演讲动人的人,怎么可能把台下的听众当做西瓜呢?教堂里的牧师、竞选时踩在箱子上用扩音器大声疾呼的候选人、直销大会的讲师、学校最受欢迎的教授·····他们谁会天真到把台下听讲的人,当成西瓜呢?

演讲的人,要设身处地地以台下观众的立场来想,才是最有用的原则。

例如:他们是被学校逼着,在寒风中站着发抖听你演讲的应届毕业生吗?他们是一群刚吃完中饭、昏昏欲睡的企业家吗?

人能够集中精神“听事情”的单位,每单位大概只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在每十五分钟之内,对方如果能听进去一件你要告诉他的事(只有一件喔!)剩下的十三分钟或十二分钟,他可以听些不要紧的闲话、扯淡、八卦、你问我答之类的。这样过了十五分钟后,你可以再开始讲下一件事,浓度也请继续保持如此。每十五分钟,试着只讲清楚一件事。

而如果你是演讲一小时,也不必硬邦邦地把六十分钟除以十五分钟,然后认定你的听众,就一定可以记住“四”件事。

依据我的经验,一场演讲,或者一集节目能让人记住三件事,已经是非常好的内容了。剩下的时间,你就是逗他们开心,勾起他们的兴趣,调查他们的星座,或者从他们之中找几位看起来人缘很好的人,站起来和你玩些问答或猜谜。

不管他是自己花钱买票,还是被老师逼着来听你演讲。只要你体谅听讲者容易恍神,给他一些乐趣,以及两到三样有用的讯息,他就会觉得你是个非常好的演讲者,下次还会乐意听到你的演讲。

不要任性地把别人当西瓜,当心西瓜们联合起来把你当成苹果。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夜流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