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器件系列三十四:智能除湿装置

冷凝智能除湿装置是采用半导体冷凝方式,主动将密闭空间的潮湿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吸入除湿风道,空气中的水汽经过冷凝机构后凝结成水,再通过导水管排出柜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智能除湿装置把被动防止凝露方式,改为主动引导凝露,有效的防止了柜内设备老化、绝缘强度降低、二次端子击穿、材料霉变及钢结构件锈蚀等安全隐患,从而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产品概述

智能型除湿装置是采用半导体制冷除湿方式,主动将密闭空间的潮湿空气在风扇的作用下吸入除湿风道,空气中的水汽经过半导体制冷机构后冷凝成水,再通过导水管排出柜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除湿效果。通过减低空气中含水量,使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同时下降,几乎不提高温度,不产生温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不会因高温而加速柜内器件及柜体的老化。智能型除湿装置把被动防止凝露方式,改为主动引导凝露,有效的防止柜内设备老化、绝缘强度降低、二次端子击穿、材料霉变及钢结构件锈蚀等安全隐患,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设备内部发生凝露引起爬电、闪络事故,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地区湿度高,天气温度变化大,开关柜底部湿润,有的电缆沟甚至有积水;二是有的开关柜在地下室,湿度高,柜体内温度特别是接近地面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三是有的设备处于暂时停运状态,电气柜内小环境温度就比四周环境温度低,在其表面就极易形成结露,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送电投运,事故就随之发生。为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电气设备的长寿命、安全有效使用,电力系统对柜内防潮、防凝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品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快捷;

◇自动运行与手动除湿功能切换、温度启动值和除湿启动值可调;

◇除湿风道主动引凝、排出气体加热降湿,有效达到了对电气柜密闭空间防潮除湿的综合治理;

◇湿度、温度传感器24小时实时采样,超出设定启动值自动引凝;

◇湿度、温度设置具有记忆功能,不会因为停开机而消失;

◇故障显示功能,可提示故障保证安全正常运行;

◇除湿引凝管路,可把引凝后的水排出柜外,同时也可用储液袋柜外收集。

◇型号带C的具有RS485通讯功能,通讯地址可调;以及故障上报功能。

功能特点

1、温湿度监测及显示功能,除湿/低温阈值可设置;

2迅速降低开关柜内湿度,水份直接排出柜外;

3.低温输出接点:一路无源接点输出;

4、除湿工作控制方式:手动/自动;

5、通讯功能与除湿故障报警功能。

显示说明

开机后,除湿装置进入自检状态,自检完成后,左边数码管显示温度值,右边数码管显示湿度值。

应用范围

1、GIS控制柜、高低压开关柜、环网柜、户外端子箱、机械控制柜、箱式变电站、干式变电站等电气设备;

⒉集成电路,硅晶体,液晶器件,陶瓷器件、阻容元件,有源器件,接插件,SMD器件,CPU,计算机板卡防潮储存;

3、物理化学仪器、实验材料、绝缘材料的防潮管理,化学品、药品、食品、纤维、生物制剂的防潮储存。

工作原理

智能型除湿装置系列由电源系统、送风系统、半导体制冷器、温湿度检测控制回路、加热回路、及排水管路组成。

除湿原理

当潮湿空气经风扇吸入后,通过特别设计的风道流动,先经半导体制冷器降温结露,制冷器的结露在重力作用下滴入引水槽,再由导水管流出柜外。在设定启动值内经过充分循环除湿,使柜内空气湿度降至结露点以下,完成整个防潮引凝加热过程。同时,智能型除湿装置信号采集传感器外置,能实时准确的集到柜内的真实湿度,保证智能型除湿装置在柜内将要达到凝露条件时提前启动除湿。

低温加热功能

当箱体温度低于设定的启动值时,除湿装置启动内部加热器回路(加热器外接,功率可接50~50OW),直到箱体温度升高到设定启动值加5°℃时,加热器回路停止工作。

RS485通讯功能

当具有RS485通讯功能的除湿装置收到上位机的数据时,分析数据后马上回复数据给上位机。

湿度rh:

温湿度表中的RH是Relative Humidity的缩写,意思为相对湿度,单位是%RH。因此,准确的说,%RH是相对湿度的单位。

相对湿度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通常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相同体积气体中水蒸气饱和时水蒸气含量的百分比。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湿度,即为相对湿度。例如天气预报中的环境湿度。

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用RH表示。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和气压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和气压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这个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用d1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密度(用d2表示)的百分比,即RH(%)= d1/d2x100%。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实际的空气水气压强(用p1表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强(用p2表示)的百分比,即RH(%)= p1/p2x100%。

凝露条件

自然条件下的空气,是由少量尘埃、水汽以及绝干空气所组成。空气所能够容纳的水汽与环境温度成正比,即环境温度越高,空气就能够容纳更多数量的水汽。而所谓的露点温度,是指特定湿度空气出现凝露现象的最高温度。

    在较高温度下包容在空气中的水汽,由于温度的下降,会使得无法继续容纳于空气中的水汽,通过液态水的形式析出。如果湿度较大且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碰到温度相对较低(低于该条件下空气的露点温度)的固态表面,就会产生凝露现象,进而在相关设备部件的表面产生一定量的液态水。

    以电力设备举例,在电力设备(如开关柜、环网柜、屏柜)底部是电缆沟,电缆沟湿气由设备电缆室通道持续上升,当湿气遇到设备内部顶板、端子等金属、塑料元器件时,由于元器件表面温度较低,从而在冷热交换界面使湿气通过液态水的形式析出,继而产生了凝露现象。

2、凝露带来了哪些的危害?

    当液态水与设备内部的灰尘混合后,会产生相应的导电通道,进而对设备的电气绝缘造成影响,使得本该不导电的区域转换为正常导电的区域。

举例来说,一旦混合了灰尘凝露附着于端子箱的顶端,当露水集结一定的重量后便会向下滴落在内部的裸露的工作元件上(如接线端子),会导致金属元件两极之间形成通路,从而使得元件短路烧坏、失去正常功能;又比如混合了灰尘凝露直接附着于接线端子上,会产生原本不存在的导电通道,导致逻辑脉冲出现混乱,进而产生电源短路、电子元器件失效等故障,更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火灾、炸机等严重事故的产生。

3、凝露的解决方法:

    根据凝露产生的机理(湿度以及温差)我们可以得知通过对温差和湿度等凝露形成条件的破坏,可以起到从根本上消除凝露现象发生的目的。破坏了任何一个形成条件,都不会出现凝露现象。

回差值:

仪表控制加热输出值到设定值,当温度下跌到设定值减回差值时又开始加热,在回差范围内输出(继电器)是不动作的,这样可减少继电器动作次数以利延长继电器寿命。例:若设定值是80.0℃,回差为0.5,仪表控制加热到80.0℃时继电器释放,温度下跌到80.0℃-0.5℃=79.5℃时继电器又吸合。回差值越大继电器动作次数越少,回差值过大会降低控制精度。

所谓回差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的,回去的差值,即在某个设置值A从一种输出状态变成了另外一种输出状态,然后再回到原先的输出状态的差值(升温A-1,降温A+1),所以上面举的例子不完全对,要看上下两个输出的类型. 如果你的仪表支持这个功能,只要一个输出(加热,升温),设置回差为5,控制温度为80,即可完成所要求的功能的.。

报警回差一般用于监控告警系统应用中,用于限制频繁产生告警。回差值即告警后返回到非告警状态时需要的一个差值。例如告警上限设置为60,回差值为5,当数据达到60时产生告警,如果要消除告警,则需要等待数据达到55以下。

当采样值在报警点附近波动时,仪表不断进入和退出报警状态,这样输出触点会经常跳动,产生频繁报警,导致外部联锁装置产生故障。RX4000B/RX6000B无纸记录仪具有报警回差功能,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对于上限和上上限报警,若报警限设为60,报警回差设为5,当采样值大于等于60时仪表报警触点动作;当输入减小,采样值小于60,仪表不会马上退出报警状态,而是直到仪表采样值小于等于55后,仪表才退出报警状态。

同样,对于下限和下下限报警,若将报警限设为35,报警回差设为5,当采样值小于等于35时仪表报警,触点动作;当输入增大,采样值大于35后,仪表不会马上退出报警状态,而是直到仪表采样值大于等于40后,仪表才退出报警状态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制作智能车需要从元器件和机电系统两方面进行考虑和操作。 首先是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智能车的元器件包括控制芯片、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相关的电路。在选择控制芯片时,需要考虑处理能力、稳定性和功耗等因素。目前常用的控制芯片有Arduino、Raspberry Pi等,它们具有丰富的外围接口和开源软件支持。传感器方面,需要根据智能车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以便实现障碍物检测、地图导航等功能。执行器则包括电机、舵机等组件,用于实现车辆行走、转向等动作。此外,还需要使用电源模块和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来支持电路稳定运行。 其次是机电系统的搭建。智能车的机电系统包括车身结构、驱动装置和动力系统。车身结构通常使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作,需要考虑车辆外观、重量和稳定性等因素。驱动装置主要是电机和减速器,用于带动车辆前进或后退。根据车辆的需求,可选择直流电机或步进电机,并配备适当的减速器以提高扭矩和控制精度。动力系统需要考虑电源供电和电池管理,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和电源模块,以确保智能车的稳定运行和续航能力。 在元器件和机电系统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和编程操作,使智能车能够根据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决策。这包括编写控制算法、图像处理、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制作智能车需要在元器件选择和机电系统搭建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以实现智能车的功能与应用。 ### 回答2: 智能车制作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元器件选购和机电系统设计。 首先,元器件选购是智能车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在选购元器件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品质和可靠性、价格和供货等。根据智能车的具体功能需求,我们可以选择传感器、控制器、开关电源等各种不同的元器件。在选择元器件时,我们需要考虑元器件的性能指标,例如传感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控制器的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等,以确保智能车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此外,品质和可靠性也是选购元器件的重要考虑因素,选择具有较高品质和可靠性的元器件可以提高智能车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最后,价格和供货也是选购元器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需要寻找性价比较高的元器件,并确保所选元器件的供货稳定性。 其次,机电系统设计是智能车制作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设计机电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机械结构、传动系统和控制算法。机械结构设计涉及到智能车的整体形状和组件布局,我们需要根据智能车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设计出合适的机械结构,以确保智能车能够达到所需的运动能力和载荷要求。传动系统设计包括电机选型、减速器设计和传动元件选取等,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电机和减速器,并合理设计传动元件,以实现智能车的运动控制。最后,控制算法设计涉及到智能车的自主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以实现智能车的智能行驶。 综上所述,智能车制作涉及到元器件选购和机电系统设计两个主要步骤。通过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设计合理的机电系统,我们可以制作出满足功能需求并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智能车。 ### 回答3: 智能车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级车辆,具备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进行准确的导航、避障和远程控制等功能。 智能车的制作需要使用各种元器件和机电系统,以实现其自主感知和执行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使用传感器来实现车辆的感知功能,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车辆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例如检测障碍物、测量距离和速度等。 其次,智能车还需要使用电路板和微控制器等电子元件来处理和分析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这些元件可以帮助车辆进行信息加工和决策,确定行驶方向、制定避障策略等。一些常用的微控制器有Arduino、Raspberry Pi等,它们具有强大的计算和控制能力。 另外,机电系统在智能车制作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需要使用电机、舵机等来实现车辆的驱动和操控功能,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和舵机角度,可以实现车辆的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此外,智能车还可以使用GPS模块来实现定位和导航功能,通过与地图数据的结合,可以实现精确的导航,准确地行驶到指定的目的地。 总之,智能车的制作需要使用各种元器件和机电系统,通过组合和控制这些元件,可以实现车辆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从而使智能车能够进行自主驾驶和智能交通等应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