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与班集体-群体概述
1. 群体的概述
群体是为了实现的某种共同目标,其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群人的集合体。
2.群体的心理功能
(1)归属功能:免除孤独与怯懦,获得安全感。
(2)认同功能:会因认同因而与学校群体保持共同的看法与评价。
(3)支持功能: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与行为等得到学校群体的肯定与鼓励时,个体就获得了一种支持的力量,就会增强进一步努力的信息,并将其视为前进的动力。
(4)塑造功能:学校利用群体规范、群体的凝聚力,影响力来教育和塑造人。
3.群体的分类
(1)正是群体:根据制度、章程或其他要求正式成立的群体
(2)非正式群体:对于实现正式群体的目标有积极作用,课可能有消极作用。
二、班级概述
1.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排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2.班级的发展
16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文艺复兴期间的 埃拉斯莫斯
17世纪,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3.班级的地位
班级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三、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
1.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的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组成的活动班集体。
2.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组建阶段: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
(2)核心形成阶段: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
(3)发展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初步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成熟阶段: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最终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和班风。
3.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纪律
(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班风。
4.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