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1高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人格发展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3)统合性。“将多种人格整合统一的过程”
(4)功能性。“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之路充分证明了 性格决定命运”
(5)社会性。不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独立性地位提升。
(6)复杂性。“人格面对不同对象时的变化,说明了人格复杂性”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 包含很多成分,主要包括 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

(1)气质 来自先天遗传,通常称为 秉性、脾气、性情。
(2)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不可遏制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暴躁易怒,脾气急,好冲动,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集,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黏液质:安静型,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抑郁质:抑制型,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
(3)不同气质型在教学中的意义
针对胆汁型,老师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有说服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坚持和自制的精神。
针对多血质,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老师们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多给他们一些活动的机会。老师要定期提醒,培养其专一的品质,防止见异思迁。
针对黏液质,老师可以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老师要让他们考虑和做出反应和足够时间。
针对抑郁质,老师可以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所以老师要对其多关心、爱护。

2.性格

(1)性格是 人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质。(性格是个性的核心)
(2)性格的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a. 态度特征
   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对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

b. 意志特征
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
c. 情绪特征

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d. 理智特征

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
(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4)良好性格的培养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根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1)含义
      自我调控系统又叫自我意识。包括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2)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
  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一直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心理自我:心理自我从青春期开始发展而形成的。

三、人格特质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分为 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
遵循快乐原则,最底层。
(2)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例:在饥饿但不能马上得到食物的情况上,人学着等待,这就是自我所起的作用。
(3)超我
遵循道德原则。
抑制本我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
     在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所共有的特质。
     例: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勤劳、朴实、善良的共同特质。
(2) 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代表某个体所具有的特质。
    首要特质 + 中心特质 + 次要特质

3.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

(1)表面特质
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例:一个学生表现出“非常勤劳的干家务活”,原因可能是为了妈妈得到更多的休息,也可能为了更多的零花钱。
(2)根源特质
决定外显行为的潜在变量。例:“焦虑”是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同一原因。
“焦虑”就是一种根源特质。

4. ABCD型人格理论

A型:效率高、进取心强。但A型人格的人过于紧张、急躁。
B型:抱负适度,不争强好胜,没有强烈的支配欲、占有欲,在遇到挫折时,能进行自我调节,不会产生过激的情绪反应。
C型:情绪抑郁,好生闷气,性格内向,不善于宣泄和表达,待人过度友善,表面上是个“好好先生”,内心却分水激素,以极大的忍耐去取悦他人,过分敏感,害怕困难。
D型:忧伤型人格,包括消极情感和社交意志两个维度。D型看待问题很悲观。

四、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口唇期(0-1岁)
“力比多”(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
(2)肛门期(1-3岁)
幼儿享受排便及控制排便的乐趣。
(3)性器期(3-6岁)前生殖器期
儿童开始对生殖器感兴趣,特别好奇自己的生殖器与异性伙伴的差异。
(4)潜伏期(6-11岁):该期进入性的潜伏期。“力比多”均匀分布全身。
(5)生殖器(11、12岁后):‘力比多“重新集中到生殖器上,产生强烈的性冲动。

2.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发展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1)婴儿期(0-1.5岁)

     信任对怀疑。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对羞怯。

(3)学前期(3-6、7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7岁-12岁)

     勤奋对自卑。

(5)青年期(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

 亲密对孤独。

(7)成年中期(30-60岁)

繁殖对停滞。

(8)成年晚期(60岁之后)

完善对绝望。

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1)权威型
(2)放纵型
(3)民主型

4.学校教养方式

5.个人主观因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