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概述

马哲内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唯物论:世界是什么

辩证法:世界是怎样的存在

认识论:如何认识世界

唯物史观:人类历史本身有何发展规律

注: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2大历史贡献:创立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章——辩证唯物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基本问题

谁是第一性?

a.物质是第一性——唯物主义,讨论什么是物质

如果只有实物是物质,则属于古典朴素唯物主义

如果微观粒子是物质,则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如果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物质,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注:人类历史也是物质,古典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旧(半截子)唯物主义。辩证唯           物论包含上述两种唯物论。

b.精神是第一性——唯心主义,讨论什么是世界本源的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本我的精神。代表:王阳明、笛卡尔

客观唯心主义:独立于人之外的精神。代表:柏拉图绝对理念

是否有同一性?(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外界?)

如果有同一性,则属于可知论,既有唯物主义,又有唯心主义

如果没有同一性,则属于不可知论(二元论),是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二、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恩格斯的定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注:物和物质是具体/个性/特殊/个别,而概念是抽象/共性/普遍/一般

列宁的定义: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2、物质和运动

概念: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变化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A是B的A,B是A的B

2种错误的观点:脱离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3、运动和静止

静止的概念: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2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注:“不可分割”是“对立统一”中“联系”的那一部分。

       2种错误的观点: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导致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导致诡辩论

       物质的存在形式(方式)——运动

       运动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方式)——时空

4、物质运动和时空

时空的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不可分割

时空的特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5、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一方面,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和相互作用的

另一方面,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从属于客观世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基础、前提),也是它们相统一的关键。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促进=重要影响,弱于决定性)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注:意识不是物质,也不是人脑的分泌物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意识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实质: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实质上是对人脑组织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智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但它们也达不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

AI不能取代或超过人类智能的原因:

1、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2、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3、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4、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约化为数字信号的内容

  • 7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