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激发和控制,构成了一部华为的发展史。
来 源 | 《任正非:成就员工就是最好的人性管理》
作 者 | 余胜海,华为资深研究专家、知名财经作家
管理管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激发和控制人的欲望。一家企业管理的成与败、好与坏,背后所展示的逻辑,都是人性的逻辑、欲望的逻辑。
任正非曾说:“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叫无欲则刚。我想这个说法,第一,违背了人性;第二,无欲者很难做到所谓刚强、有力量。欲望其实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欲望是企业、组织、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欲望的激发和控制,构成了一部华为的发展史。”
任正非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知识型劳动者的欲望可以被分为五个层面:物质的饥饿感、安全感、成长的愿望与野心、成就感、使命主义。
欲望的第一层面:物质的饥饿感
我希望我的员工有挣大钱的企图和愿望,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我们要培养他们对奖金的渴望、晋级的渴望、成功的渴望。
对物质的饥饿感是人的本能,是驱动人拼搏进取的原动力。正是有了这种为了活下来、为了活得更好、为了物质上更自由的原始动力,人们的斗志才得以激发。人们如果没有欲望,就会失去奋斗心。
物质是我们每个人最基础层面的诉求,员工加入到企业,最直接、最朴素的诉求就是财富的获取。企业、组织能不能给员工提供相对的物质满足,实际上是企业人力资源最基础的部分。
任正非曾说,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其最基本的使命就是要为员工创造幸福生活。幸福从哪里来?虽然我们说物质条件好的、有钱的不一定幸福,但对常人来说,没有钱是很难幸福的。特别是对基层员工来说,如果基本的物质条件不具备,买不起房,不能养家糊口,能幸福起来吗?
任正非曾在华为的员工大会上问大家:“2000年之后华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告诉大家:“是钱多得不知如何花。你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客厅可以小一点,卧室可以小一点,但阳台一定要大一点,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在阳台上晒钱,否则你的钱就会发霉了。”
管理就是激发人的欲望,让员工有梦想。员工最想实现的梦想是什么?有车有房,孝敬爹娘!员工的工作动力来自哪里?对基层员工来说,就是对物质的“饥饿感”,这让员工有了企图心。
什么是企图心?就是对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渴望,对奖金的渴望,对成功的渴望。这种渴望将会成为激发基层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改善生活条件、多挣钱,是最朴素的追求,也是努力工作的原动力。
任正非从不忌讳与员工谈钱。“我希望我的员工有挣大钱的企图和愿望,能够对钱产生饥饿感,我们要培养他们对奖金的渴望、晋级的渴望、成功的渴望。”他直白地表现出对金钱的渴望,“华为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让员工分到更多的钱,让员工及其家人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任正非认为,“与懒惰相比,贪婪并不可怕,懒惰才是最大的敌人”。这是任正非对人性本能的一种道德认同,从而释放了人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