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改善不了软件的质量

 
      这是几年前采访著名 软件专家Ivar Jacobson博士后写的文章,最近在我的电脑中偶然看到.联想到最近,有好几次与一些软件 企业交流,又听到他们在谈CMM/CMMI,所以,贴出来和大家分享。尽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005年8月左右,不过,我觉着仍任有必要重提:不要把 CMM当成灵丹妙药。

  Ivar Jacobson博士认为,如果采用不良的软件过程,通过CMM/CMMI的成熟度级别越高,只会使软件企业生产不合格软件的过程更加有效率,而不是使企业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CMM改善不了软件的质量

  软件外包是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被我国不少软件企业视为一座金矿,而CMM被人们认为是进入这个市场的敲门砖,为了拿到那张代表资格的CMM认证证书,不少企业甚至不惜投入数百万之巨。事实上,拿到CMM认证在国外并不代表企业就能提供一个合格的软件,著名的软件专家、拥有组件技术、用例技术等多项发明、与Grady Booch、James Rumbaugh一起被称为UML之父的Ivar Jacobson博士在近期访华期间一再提醒中国的软件企业,谨防掉入CMM陷阱。

  CMM/CMMI的缺点

  CMM/CMMI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为了改变在采购过程中频繁地采购到大量不合格软件的局面,美国国防部需要一种评估软件质量的方法,这就是要求软件企业进行CMM/CMMI认证。然而,CMM/CMMI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CMM/CMMI被认为是一种最成熟、最有效地提高软件工程化水平的方法和标准,用来评估和改进过程,它是一个描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关键因素的框架,描述了一个能用渐进方式进行改进的途径。它为软件过程改进提供一个基础,将软件开发从一个相对来说随意、不成熟的过程变成非常成熟的、有规律的、可管理的过程。

  然而,CMM/CMMI也有一些与身俱来的缺点不容忽视。比如,CMM/CMMI的评估耗资不菲,一个CMM2级评估就可能达到数百万之巨,而且耗时很长,过程十分复杂,常常导致效果不太理想。不少企业的认证流于形式,评估完成后就只留下一大堆文档,而真正的软件开发过程却依然故我。而且,CMM/CMMI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而没有具体地告诉如何做。比如说,它要求必须改进需求管理,那么到底该如何做需求管理?CMM/CMMI没有提供答案。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少软件企业陷入了一个误区,以为单单通过CMM/CMMI评估就可以解决软件质量不高的问题,而忽略了软件过程这一真正改善软件质量的环节。事实上,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软件成熟度为CMM 1级或2级的企业开发出的软件是真正好用的,而有的企业即使通过了CMM 5级认证,也无法保证它交付好的软件。最糟糕的情形是,如果采用不好的软件过程,通过CMM/CMMI的成熟度级别越高,只会使软件企业生产差劲软件的过程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不是使企业开发出更好的软件。

  Ivar Jacobson认为,好的软件过程首先一定是基于组件的,在此基础之上,还要符合迭代开发、用例驱动开发和以架构为中心的这三个最佳实践。

  合理的软件过程是软件质量的基础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Ivar Jacobson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这是一个农夫和他的奶牛的故事。在奶牛喝水的途中(称为“牛路”)有一片庄稼地,牛会吃掉很多庄稼。农夫看到这种情况后,意识到必须对奶牛喝水的过程进行改进,所以他就在这条道路上铺上了沥青。结果,农夫得到了一个好的“牛路”,牛走得更快了,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牛吃庄稼的问题。它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就是为牛喝水寻找一条全新的道路。

  软件企业利用CMM框架进行软件质量控制的过程,就像是这个农夫为牛路铺沥青。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如果从一个错误的软件过程开始,即使你在这个上面再改进,得到的永远只是“牛路”。这里更应该考虑的是要选择一条更好的路,也就是从一开始时,就采用能够开发出好的软件的过程。然后在这个软件过程的基础上,对这个软件进行度量,改进这个软件的过程,也就是进行CMM/CMMI要求的改进。 B8up

  Ivar Jacobson博士认为,从一个不良的软件过程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实际上会把软件开发变得更糟糕,因为你把软件开发过程固化了,使日后再想对它进行改造,变得更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先要有一个好的软件过程,这是不容易的,但是值得做的事情。Ivar Jacobson 说,“把一个好的软件过程变得可度量非常容易,但是把一个可度量的软件过程变成一个好的软件过程却很难”。也就是说,只有把一个好的软件过程,即能够开发出好的软件的过程变得可度量才是有益的。而把一个已经经过CMMI改进的、可度量的过程变成一个真正的能够开发出好软件的过程,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一个好的软件过程?Ivar Jacobson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别: 第一,坏的过程关注文档上,而好的过程关注在可执行的程序或者系统上; 第二,坏的过程延误了揭露风险的时间,而好的过程一开始就把自己暴露在风险之下,并及时解决它; 第三,坏的过程在项目的最后才能够验证这个项目的质量,而好的过程其质量是每时每刻都能够得到验证的;第四,坏的过程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跟踪关系矩阵,从需求到代码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矩阵,而好的过程,却是一个无缝链接; 第五,在面对变更时,坏的软件很脆弱,好的软件会很健壮。

  Ivar Jacobson提醒软件开发人员要做聪明的农夫,首先得到一个正确的软件过程; 然后,再考虑去度量它、定义它。因为软件项目管理的本质不是能否描述并度量软件过程以及过程到底怎么样,而是首先关注软件,你是否能很好地开发出合格软件。重点是得到结果,通过软件过程得到这个结果,也就是交付的软件产品。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软件CMM,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提升软件开发组织能力的模型。 软件CMM最早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于1986年提出,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模型,旨在帮助软件组织识别其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并提供改进的指导和方法。 软件CMM包括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从初始级(Level 1)到优化级(Level 5)。每个级别都定义了一组关键过程区域,用于评估该组织在该级别上的绩效。通过逐步达到更高的成熟度级别,组织可以持续提升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软件CMM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自我评估和改进:软件CMM可以帮助软件组织进行自我评估,找出自身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指导,使组织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能力。 2. 过程导向:软件CMM强调过程的重要性,通过定义、管理和优化软件开发过程,以提高组织的整体能力。它鼓励组织建立规范化的开发过程,并为过程改进提供方法和技术。 3. 持续改进:软件CMM强调持续改进的理念,要求组织不断追求卓越,通过反馈、学习和调整来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它提供了一套量化的评估标准,使组织能够定期检查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 软件CMM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软件组织提高开发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升组织竞争力。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实施成本高、需要组织的积极合作和长期投入等。因此,在应用软件CMM时,组织需要认真考虑自身的情况和需求,以确保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和收益。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