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基于RFID和DBSCAN聚类的InSAR室内三维定位算法的matlab仿真

该文提出了一种名为3DinSAR的3D定位方案,适用于室内RFID应用,无需参考标签或额外天线。通过分析RFID标签反向散射载波相位特征,结合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理论,实现高精度定位。算法首先测量相位偏移,计算二维全息图,然后利用相位差推导三维坐标,并采用空间聚类方法提高准确性。在实际环境评估中,系统实现了0.24m的中位误差。MATLAB仿真展示了算法的可行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目录

1.算法描述

2.仿真效果预览

3.MATLAB核心程序

4.完整MATLAB


1.算法描述

       许多室内应用需要有关物体的空间信息。示例应用程序包括项目查找,对象级别映射和在仓库或库中管理的大型对象。然而,使用802.11,可见光或声学的基于位置的服务的传统解决方案通常关注于用户,即人的位置而不是对象的位置。RFID技术通过集成RFID标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定位物体。标签反向散射的RF信号包括关于对象环境的许多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于导出对象的空间信息。为此,Malla等人。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3D定位方案3DinSAR,用于通过分析标签反向散射载波的相位特征为室内RFID应用提供空间信息的对象。为了降低复杂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将我们的解决方案集成到现有系统的工作量,我们的方法不在环境中使用参考标签或额外的读取器天线。我们的3D定位方案仅使用一个可移动天线实现。它适用于便携式阅读器和运输车辆。

        我们的方法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高度确定理论。它扩展了现有的2D全息图定位方案。我们不是遍历所有耗时且因此效率不高的空间像素,而是通过使用与波路差异和标签高度相关的空间域相位差作为附加信息,将幼稚全息图定位扩展为3D方案。我们还考虑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方法来选择最可能的位置以提高准确性。

      我们使用COTS组件实施我们的系统并在大学的办公环境中对其进行评估。使用真实硬件,我们表明我们的系统实现了定位精度,空间中位误差为0.24 m。我们的主要贡献是我们是第一个在没有任何参考标签和额外设备的情况下为基于3D RFID的本地化系统呈现真实世界的结果。

       我们设置的测试场景如下:
 

整个算法的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测量相位偏移

 

第二、计算二维全息图 

第三、

我们根据这个公式,得到xt ,即论文中介绍的 

第四、

 

第五、

然后上面的四个大的步骤,我们得到了xt,yt,zt的一堆数据点,比较散的一堆点。

此时,我们使用

这个聚类算法,分别计算xt,yt,zt中对应的最有可能的目标点。

2.仿真效果预览

matlab2022a仿真结果如下:

 

 

 

 

3.MATLAB核心程序

 
       
for sel = 1:6;   
    pos_reader=[0.2 0 0.63];
 
    N=50;
    d=zeros(1,N);
    for i=1:N;
        pos_reader(1)=0.2+0.02*(i-1);
        d(i)=norm(pos_tag(sel,:)-pos_reader);    %标签与天线之间的距离
    end
    C      = 3e8;                         %propagation speed
    f_c    = 920625000;                 %carrier frequency
    lambda = C/f_c;                  %wavelength
    phi    = [];
    std    = 5;
 
    phi_ii = mod(4*pi*d/lambda+randn(1,N)/2,2*pi);  %the measured phase offset 
 
    %WxL grid
    [w,l] = meshgrid(0.05:0.01:3,0.05:0.01:3);  
%     X     = [w(:) l(:)];
 
    P     = zeros(size(w));
    for n=1:N        
        pos_reader(1) = 0.2+0.02*(n-1);
        %网格点与天线的距离 
        d_2           = sqrt((w-pos_tag(sel,1)).^2+(l-pos_tag(sel,2)).^2);  
        P_1           = exp((mod(4*pi/lambda.*d_2,2*pi)-phi_ii(n)));   %RF holographic image
        P   =  P+real(P_1 );
    end 
 
    
    p = 0;               
    M = length(w);
    idx=0;
    x_t=[];
    y_t=[];
    [x,y]=find(P==min(min(P)));
    x_t=w(x,y);
    y_t=l(x,y);
 
    H=0.63;
    X=[];
    Y=[];
    Z=[];
    R_n=0.8;
    d_yz=sqrt((pos_tag(sel,2)-pos_reader(2))^2+(pos_tag(sel,3)-pos_reader(3))^2);
    STD=5;
    phi_yz=[];
    for j=1:STD
        phi_j=mod(4*pi*d_yz/lambda+randn(1)/2,2*pi);  
        phi_yz=[phi_yz phi_j];
    end
    phi_yz=mean(phi_yz);                        %利用InSAR时天线An测得相位 
    for B=0.01:0.01:0.34                          %改变天线高度 
        k=fix(2*B/lambda);                  %k is integer related to the antenna and tag positions
        for i=-k:1:k
            D=sqrt((pos_tag(sel,2)-pos_reader(2))^2+(pos_tag(sel,3)-pos_reader(3)-B)^2);      %天线高度为H+B时与标签距离  
            phi_B=mod(4*pi*D/lambda,2*pi);      %天线在z轴上的位置为H+B时测得的相位
            Delta_phi=phi_yz-phi_B+2*k*pi;              %相位差
            Delta_Rn=Delta_phi*lambda/(4*pi);           %天线高度改变前后与标签距离的差值
            R_n1=R_n+Delta_Rn;                          %天线高度为H+B时与标签的距离
            cosbeta=(R_n^2+B^2-Delta_Rn^2)/(2*R_n*B);   
            z_t=H+B*cosbeta;
            X=[X x_t];
            Y=[Y y_t];
            Z=[Z z_t];
        end
    end
 
    data1=[X;Y];
    data2=[Y;Z];
    data3=[X;Z];
    [k,C1] = dbscan(data1);
    [k,C2] = dbscan(data2);
    [k,C3] = dbscan(data3);
 
    X1=mean(C1(1,:));
    Y1=mean(C1(2,:));
 
    Y2=mean(C2(1,:));
    Z2=mean(C3(2,:));
 
    X3=mean(C1(1,:));
    Z3=mean(C1(2,:));
 
    X_(sel)=(X1+X3)/2;
    Y_(sel)=(Y1+Y2)/2;
    Z_(sel)=(Z2+Z3)/2;
end
01_179m

4.完整MATLAB

V

### 回答1: DBSCAN是一种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可以在高维空间中对数据进行聚类。在MATLAB中,可以使用Statis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 Toolbox中的dbscan函数来实现三维DBSCAN聚类算法。 使用dbscan函数时,需要提供一个矩阵X,其中每行表示一个数据点的坐标。可以通过指定半径阈值和最小点数来调整聚类的精度。例如,以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dbscan函数对三维数据进行聚类: ``` % 生成随机数据 X = randn(100,3); % 使用DBSCAN算法进行聚类 [idx, C] = dbscan(X, 0.5, 5); % 绘制聚类结果 scatter3(X(:,1), X(:,2), X(:,3), 10, idx, 'filled'); ``` 在上面的示例中,使用dbscan函数对随机生成的100个三维数据点进行聚类。半径阈值为0.5,最小点数为5。聚类结果存储在idx向量中,C向量存储了每个簇的中心点坐标。最后,使用scatter3函数将聚类结果可视化。 ### 回答2: 三维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它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数据点按照密度分成不同的类别。在Matlab中,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该算法的功能。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对于一个给定的数据集,我们定义一个距离阈值以及一个密度阈值。通过计算每个点与其周围点的距离,判断一个点是否为核心点、边界点或噪声点,并将所有的核心点和相邻的边界点构成一个簇。如果两个簇之间密度不够,则它们被认为是孤立的簇。最终,我们将得到一组簇,每个簇都有一组相似的数据点。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导入数据集,并通过三维坐标系可视化数据集。 2. 定义一个距离阈值以及一个密度阈值,用于判断一个点是否属于核心点、边界点或噪声点。 3. 计算每个点与其周围的点的距离。 4. 对于每个点,统计其周围其他点的数量。如果一个点周围的点数大于等于密度阈值,则它为核心点;如果周围点数小于密度阈值,但它仍相邻于核心点,则它为边界点;如果周围点数小于密度阈值且不与核心点相邻,则它为噪声点。 5. 将所有核心点和相邻的边界点构成一个簇。 6. 合并相邻的簇,计算簇之间的距离,如果两个簇密度不够,则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孤立的簇。 7. 最终得到一组簇,每个簇都有一组相似的数据点。 综上所述,三维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有效的空间聚类算法,在Matlab中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它可以用于数据挖掘、图像识别、目标跟踪等领域。 ### 回答3: 三维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对数据点进行聚类算法,它是基于DBSCAN算法(密度聚类算法)的扩展。三维DBSCAN聚类算法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例如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地球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维DBSCAN聚类算法中,首先会对数据点进行密度计算,来判断数据点的密度是否到达了阈值,如果到达了阈值就将该点归类到簇中。然后,在该簇周围为密度可达的数据点也会归类到该簇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簇。 这种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任意形状的簇,而且对于噪声点的识别和剔除也较为准确,但是对于高维数据集,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会非常高,导致算法在效率上存在瓶颈。 在MATLAB中,要实现三维DBSCAN聚类算法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数据预处理:将三维空间中的数据点加载到MATLAB中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其中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等过程。 2. 密度计算:使用MATLAB的函数计算每个数据点在指定邻域内的密度,并将其与预设的密度阈值进行比较。 3. 簇检测:根据密度计算结果判断数据点是否属于簇,并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簇中。 4. 合并簇:在簇检测结束后,为了避免由于噪声点等因素导致的簇的过大或过小,需要进行簇的合并和分裂等操作。 5. 结果评估:最后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包括评估聚类效果和算法效率等。 总之,三维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在三维空间中对数据点进行聚类的有效算法,在MATLAB中通过对数据预处理、密度计算、簇检测等步骤的实现,可以对三维数据集进行高效的聚类分析,为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领域提供务实的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我爱C编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