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的中间件执行流程与用法详解

一、背景

我们在使用Gin框架进行Web开发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遇到登录拦截的场景。 例如某些接口必须在登录以后才能访问,根据登录用户的信息以及权限,拿到属于自己的数据, 反之,没登录过则直接拒绝访问。  那么我们怎么做到这些登录拦截呢? 做过Java spring开发或者其它框架开发的同学知道,这种场景一般都是设置一个登录的拦截器,全局统一在拦截器进行登录权限校验处理, 符合登录条件则放行请求到业务函数,否则拒绝访问。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做统一管理,不需要每个业务函数再自己重复写一套一模一样的拦截逻辑。

在Gin当中, 中间件和业务处理函数都是一样的类型,都是一种函数,这个函数签名是这样的 func(c *gin.Context){},Gin的Egine对象就是把这些函数func(c *gin.Context){}放到一个slice切片数组里面, 然后默认按照顺序执行。 只要你的函数func(c *gin.Context){}, 我们都可以把这个函数作为Gin的中间件函数。

业务函数这个handlers切片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 那么在业务函数前面我们可以增加很多的函数,这些函数我们称为中间件函数.

我们可以调用c.Next() 执行下一个中间件函数/后续函数, 也可以调用c.Abort()终止后续的中间件执行。

通过c.Next(), 查看源码我们看到这么一个结构:

c.Next()就是将这个handlers[函数链数组]往下移动一个元素,也就是执行调用下一个中间件函数。

每个函数接收到的*Context, 都可以随时结束响应HTTP请求,也可以获取HTTP请求参数,由此做到中间件拦截处理的作用。

二、执行流程图

1、总流程图

如果没有调用Abort()、Next()这些函数,则执行是按照中间件使用的顺序执行。

2、Abort()的使用

调用Abort(), 终止后续中间件的执行,直接响应HTTP内容。 默认Abort(), 响应状态码是200,并且没有任何payload响应内容。  除了Abort(), 还有基于Abort()演变的几个函数,方便我们更改响应状态码例如403、内容等等。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in-gonic/gin"
    "net/http"
)
  
func A(c *gin.Context) {
    fmt.Println("A1")
    c.Abort()
}
  
func B(c *gin.Context) {
    fmt.Println("B1")
}
  
func main() {
    c := gin.Default()
    // 使用两个中间件函数, 按照定义的顺序执行 A,B
    c.Use(A, B)
    c.GET("/hello",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业务函数")
        c.JSON(http.StatusOK, gin.H{
            "message": "hello world",
        })
    })
    c.Run()
}

运行结果:    运行到A中间件遇到Abort(), 后续的中间件或业务函数也不会被执行 

3、Next()的使用 ;

源测试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in-gonic/gin"
    "net/http"
)
  
func A(c *gin.Context) {
    fmt.Println("A1")
    c.Next()
    fmt.Println("A1-end")
}
  
func B(c *gin.Context) {
    fmt.Println("B1")
}
  
func main() {
    c := gin.Default()
    // 使用两个中间件函数, 按照定义的顺序执行 A,B
    c.Use(A, B)
    c.GET("/hello",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业务函数")
        c.JSON(http.StatusOK, gin.H{
            "message": "hello world",
        })
    })
    c.Run()
}

运行结果:

先运行到A中间件, A调用c.Next()此时继续调用下一个中间件, 所以先打印A1、到B1, 最后到业务函数, 输出"业务函数". 最后业务函数执行完毕,退回上一层B中间件,B中间件执行完毕,回到A.  此时A里面的c.Next()已经全部执行完毕,最后输出A1-end, 最后响应HTTP请求.

所以如果要想做最后的响应拦截,那么第一个中间件要通过c.Next()的方式,在c.Next()之后添加最终响应逻辑。 例如可以统一更改status状态码、或者添加header、或者删除header等等。

  • 17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Gin框架中,JWT(JSON Web Token)是一种常用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JWT是一种基于JSON的开放标准(RFC 7519),用于在网络应用间传递信息。它由三部分组成:头部(Header)、载荷(Payload)和签名(Signature)。 在Gin中使用JWT中间件可以实现对请求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下面是使用Gin中间件JWT的步骤: 1. 导入相关的包: ```go import ( "github.com/gin-gonic/gin" "github.com/dgrijalva/jwt-go" ) ``` 2. 定义JWT中间件: ```go func AuthMiddleware()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 tokenString := c.GetHeader("Authorization") if tokenString == "" { c.JSON(http.StatusUnauthorized, gin.H{"error": "Unauthorized"}) c.Abort() return } token, err := jwt.Parse(tokenString, func(token *jwt.Token) (interface{}, error) { // 验证签名的密钥 return []byte("secret"), nil }) if err != nil || !token.Valid { c.JSON(http.StatusUnauthorized, gin.H{"error": "Unauthorized"}) c.Abort() return } // 将解析后的token存储到上下文中,方便后续处理 c.Set("token", token) c.Next() } } ``` 3. 在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的路由上使用中间件: ```go router := gin.Default() router.GET("/protected", AuthMiddleware(), func(c *gin.Context) { // 从上下文中获取解析后的token token := c.MustGet("token").(*jwt.Token) // 在这里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获取用户信息等 // ... c.JSON(http.StatusOK, gin.H{"message": "Authorized"}) }) router.Run(":8080") ``` 这样,当访问`/protected`路由时,会先经过JWT中间件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只有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才会执行后续的处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