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是有SNS血统的分类垂直网站?

大概是三年前,我在朋友的邀请下注册了“Linkedin”,目前在Linkedin上面有272个联系人。基于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我想说一下对Linkedin的一些初步认识。

 

Linkedin的联系人

 

我在Linkedin上的272个联系人,有四个来源:

 

第一种,同学、同事和前同事,占约50%。在注册的时候,Linkedin几乎是强制性地要求你填写详细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然后根据你的经历为你找到同学、同事。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填或者胡编乱造,但下文会介绍,如果你这么做了,Linkedin的筛选机制会使你寸步难行,根本没有骚扰别人或被别人骚扰的机会。

 

第二种,MSNGmail的联系人,约占10%。和所有的社交网站一样,Linkedin会要求你输入MSNGmail帐户及密码,察看现有联系人是否已在Linkedin注册,并建议邀请朋友到Linkedin注册。

 

第三种,Linkedin推荐的联系人,通常是朋友的朋友,约占20%。不得不说,这种推荐是相当精准的,推荐的人中有70%以上是我确实或有兴趣认识的。Linkedin推荐的人当中有一半我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第四种,猎头公司、上下游公司的销售、BD等,约占20%。这些是不请自来的,但也是我乐于接受的。近两年和我联系的猎头,80%以上都是从Linkedin获知的我的信息。

 

Linkedin的筛选机制

 

Linkedin注册三年以来,平均每个礼拜收到2-3封邮件,其中60%是加我为联系人的请求(大部分都被我接受了),20%是猎头通过Linkedin转发的职位机会(这些猎头通常也会被我加为联系人),还有20%是由于我在Linkedin加入了一些群组收到的活动信息(这些信息针对性不强,基本被无视),几乎没有收到过推销的信息。相比之下,我在几年前曾经注册过一个国内Copy Linkedin的网站,但几个月之后就注销了账号,原因就在于不断被保险推销员骚扰。

 

Linkedin是如何避免骚扰信息产生的呢?我推测有以下两个机制在起作用:

 

事前的筛选和预防机制。如果你胡编乱造了一些在大公司的任职经历,Linkedin也会根据你编造的简历搜索出一堆“同事”出来。但Linkedin对用户发送信息有严格的限制,基本账户可以发送的站内邀请极为有限,动辄就告诉你发送更多的站内邀请需要付费升级帐号,或只允许你通过双方都有直接联系的中间人转发联系邀请。当然,这种限制不是永久性的,当我在宝洁的前同事大部分接受了我“加为联系人”的邀请之后,系统似乎就判定了我作为宝洁前雇员身份的真实性,给了我更大的发送站内邀请的权限。

 

事后的纠正和反馈机制。在发送建立联系邀请的时候,系统会要求你注明联系人的类型,有“同事”、“同学”、“业务联系人”、“朋友”及“陌生人”等几个选项。如果对方填写的简历和你的简历并未显示出是同事或同学的关系,系统会要求你添加相应的工作和学习经历。收到站内邀请后,用户可以采取三个行动:“接受”;“存档”;或标注为“我不认识这个人”。虽然没有做过测试,但我相信Linkedin对被标注为“我不认识这个人”的邀请发送者有相当严厉的惩罚,导致好多猎头在给我发站内邀请的时候,往往会附带请求“如果您对这个机会不感兴趣,请直接存档无视,勿使用‘我不认识这个人’的选项”。

 

Linkedin是有着SNS血统的分类信息网站?

 

我个人一直不太同意把Linedin归类为SNS。如果非要给Linkedin贴上SNS的标签,那它也是SNS中的另类。

 

Linkedin和以Facebook为代表的主流SNS差异何在呢?

 

第一,Linkedin只需要弱互动,不需要强互动。据报道,Facebook的用户有高达56%的人每天登陆。在Facebook上,如果你没有几百个以上的好友,如果你不经常对别人分享的东西表示兴趣,那么你写的东西将无人回复,你贴的照片将无人点评,你很快就会觉得Facebook索然无味。对于SNS来说,占有用户的时间份额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Facebook上社会化小游戏大行其道的原因。而Linkedin则根本不需要用户经常登陆,也不太需要用户之间经常互动,一个月登陆几次处理站内邀请,偶尔更新一下简历足矣。

 

第二,Linkedin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用户在Linkedin上面的各种信息,通常希望被联系人、潜在雇主、潜在业务合作伙伴看到,甚至是出于这个目的才使用Linkedin的;而Facebook上的很多信息,用户未必希望被“好友”之外的人看到。另一方面,SNS希望用户能够强互动,而且希望这种互动能够在自己的平台上发生。国内的SNS为什么一直发展得不愠不火?因为好多人建立起联系后就转战QQ群了。所以,各大SNS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发展自己的IM工具。Linkedin则不然,它甚至鼓励双方在建立起联系后自行使用邮件联系。例如,猎头们给我发的站内信会被Linkedin转发到我的邮箱。只要我同意,则Linkedin就可以让双方自行交换邮件地址,去除Linkedin这个中介。

 

第三,Linkedin商业运营对用户数量级的要求远远低于SNS。类似于Facebook的网站,用户数量至少在千万级才有意义,而Linkedin,我觉得有百万级的用户群体就足以支撑其盈利了。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觉得Linkedin更像是个有SNS血统的分类信息网站或招聘网站,而非真正的SNSSNS血统给Linkedin带来的好处有三个:第一,降低了招聘求职的敏感性,毕竟有资格被猎的人大部分都有体面的在职工作,未必愿意自己的简历公开出现在一个招聘求职的网站上;第二,给没有积极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但也不拒绝被猎的在职人员一个不断维护更新自己简历的理由;第三,可能是Linkedin带给猎头的最大价值,就是所有的简历都在熟人面前被公开和验证,可靠性和真实性很高。

 

如果说SNS解决的是泡与被泡的问题,微博解决的是看和被看的问题,Linkedin则很专注和有效地解决了猎和被猎的问题。最近引起很多人关注的QUORA试图利用SNS重新发明问答网站,而Linkedin则似乎在更早之前就树立了SNS和垂直领域相结合的典范。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