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输电线路的理想电压
三相交流输电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为:
当输送功率一定时,
如下图所示,图中C1为年电能损耗费(万元/年),C2为归算到运行年的年投资费用(万元/年),C为输电线路的年费用。
对应于一定的输送距离和输送容量存在一个电压,在该电压下运行,输电线路的经济性最好,此电压就是其理想电压。
电压等级越多,越有利于输电线路选择接近理想电压的额定电压;但额定电压等级越多,越不利于电气设备的规模化生产。
电力系统额定电压就是综合使用和制造两方面的要求,经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并由国家颁布实行的。
提高输电电压的利弊
减小载流截面和线路电抗,利于提高线路功率极限和稳定性
增加绝缘成本
电压等级(KV)
0.4,10,35,110,220,330,500,750(60,154已不再发展)
110kV以下的电压级差一般应超过3倍,如110、35、10kV;110kV以上的电压级差以2倍左右为宜,如110、220、500kV
发电机
3.15,6.3,10.5,15.75,23.0
输电网
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的电力网主要用于电能的远距离输送,称为输电网。
直流:±800KV(特高压)、 ±500KV
交流:
110、220:高压。
110:区域网,小电力系统的主干线、大电力系统的二次网络
220:大电力系统主干线
330、500、750:超高压 大电力系统主干线
>750:特高压
配电线路
35kV及以下的电力网主要用于向用户配送电能,称为配电网(有些负荷密度较大的大城市也采用110kV)。
- 高压配电线路:110kV
35kV 大城市或大工业企业内部配电网络;农村电网
- 中压配电线路:10kV 最常用的低压配电电压
- 低压配电线路:380V、220V
电力系统的电压与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
线路电压(kv) |
输送容量(MV) |
输送距离(km) |
6 |
0.1~0.2 |
4~15 |
10 |
0.2~2.0 |
6~20 |
35 |
2~10 |
20~50 |
110 |
10~50 |
50~150 |
220 |
100~500 |
100~300 |
330 |
200~800 |
200~600 |
500 |
1000~1500 |
250~850 |
额定电压
发电机、变压器、用电设备等正常运行时具有最大经济效益的电压
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某一级的额定电压是以用电设备为中心而定的。
- 输电线路允许的电压损耗
用电设备端压允许在额定电压UN的5%内波动,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不超过10%
-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等。
- 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
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和系统的额定电压相等。
线路始端电压不高于额定值的105%,末端电压不低于额定值的95%
- 发电机的额定电压
发电机往往接在线路始端,因此: UN(1+5%)
-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
1. 一次侧相当于用电设备
当变压器直接连在线路上时,额定电压就是用电设备额定电压:U1N = UN
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 U1N = UN(1+5%)
2. 二次侧相当于发电机
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并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U2N = UN(1+10%)
空载:U2N = UN(1+5%)
变压器短路电压<7%或直接连负载时:U2N = UN(1+5%)
- 例题
确定图中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
- G:10.5kv
- T1:10.5/121kv T2:110/38.5/11kv
T3:35/6.3kv T4:10kv/400v - M: 6kv L:380v
电力网
按电压等级的高低、供电范围的大小的分类
- 地方电力网: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供电半径在20~50km以内
- 区域电力网:电压等级在35kV以上(一般为110kV、220kV),供电半径超过50km,联系较多发电厂的网络
- 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电压等级为330kV~500kV的网络,其主要任务是把远处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同时还联系若干区域电力网形成跨省、跨地区的大型电力系统
我国发电厂的发电机组输出额定电压为~20KV,随着大型发电厂的建成投产及输电距离的增加,为了减少线路能耗、压降,以及节约有色金属和降低线路工程造价,必须经发电厂中的升压变电所升压至35~500KV,再由高压输电线传送到受电区域变电所,降压至6~10KV,经高压配电线送到用户配电变电所降压至220/380V 低压,供用电设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