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贩卖焦虑,
90后已经快到这个年纪,90年的现在已经31岁了
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吗?35岁前能攒多少钱?
35岁做到管理层了吗?
假如到了35岁公司裁员,你能找到新工作吗?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35岁,国家公务员规定的报考年龄顶线,过了这个年龄连公务员都不能报考了,就算你想压线报考,复习要几个月吧?而且确保一次就能考进去?面试时跟你一起的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你有信心吗?
35岁非公务员的人很多,有刚坐上管理岗位的,有还在做执行岗的,都一直在上班,没什么毛病。但是35岁执行岗还跳槽到什么大厂公司的,这个是真的很少了。
因为对于基层员工来说,这个年龄招进公司,还要担心到底有没有工作的激情!注意,这里说的是激情,并不是工作的能力,工作能力肯定还是有的,但是工作的激情还有吗?还有那种一心只想提升自己的一腔热血吗?还是说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还房贷车贷…
站在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求生存又有什么错呢?谁不是为了生存,背负着房贷车贷呢?但是在企业的角度,老板的角度,他是希望企业一天比一天壮大,而不是公司的所有人都是为了生存而毫无激情,这样宁愿去招一个能力不太强,但是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
管理岗层面呢?35岁的管理岗根本没有问题,因为35岁可能有了3-5年的管理经验,还处在管理岗位的新鲜领域和激情摸索阶段中,所以不管是能力方面还是工作激情方面都是符合要求的。
去年我就有一个35+的女性朋友,被一线大厂开价接近300w年薪,只不过她拒绝了,因为她本身也在另一个一线大厂,也没低于这个年薪太多。
哪怕这样的年龄,还是被市场认可,那是因为她在另一家大厂也是有很高级别和知名度的人了。这些说明了什么?其实不是35岁的就没有出路,而是35岁你的能力远不达到35岁应该有的水准,那你的确是和25岁28岁30岁的更年轻的人在做竞争。
能力一样,我选择更年轻的,没毛病吧?
能力一样,我选择学历更高的,也没毛病吧?
所以核心不是年龄,是能力。
只要你的价值足够大,年龄不是问题。
另外一个角度:选择的行业未来发展。
几年前的新媒体,现在的短视频,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等等,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确定化的,如果能回到十几年前,你会去马云的公司面试吗?如果回到两年前,你会开始做线上带货吗?为什么普通人总是感觉赚钱太难了,关键是没有踩对行业风口。再厉害的专家,如果所处的是夕阳产业,也可能十年如一日的平凡。
中国现在发展的比较快,这几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很火,从2018年开始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二线城市对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非常强烈,未来几年三四线城市也会跟上来。
和国外相比我国在大数据领域发展的比较晚,从2016年开始,仅有200多所大学开设大数据相关的专业,也就是2020年第一批毕业生才刚刚步入社会,而且目前的能力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且企业需求的仅仅是一个“取数机器”吗?人工智能的发展,连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都越来越熟练了,一个取数整理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所代替?
所以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数据分析师其实是任何企业中都需要的,因为数据分析师的工作就是通过数据为企业解决问题。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运用数据,数据分析师不仅可以在互联⽹行业就业,还可以在政府、银行、零售、服装、制造业、医药业以及交通传输等领域服务。
你觉得公司会提拔一个“取数机器”还是一个真正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并且能辅助企业决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