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验分享|我为什么离开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去做“自媒体”?

先说下我的背景,我之前在上汽通用的泛亚技术中心,做底盘开发工程师,后来加入一家新能源车企,再后来因为看好自动驾驶的发展前景,自学自动驾驶算法,终于在2017年底加入阿里(菜鸟)自动驾驶团队。

关于这段转型经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篇文章。

转型经验分享|作为传统汽车工程师,我如何转型去阿里做无人驾驶?

一、从新鲜到平淡——阿里生活初体验

伴随着工作的变换,我也从上海回到杭州,回到了大学时期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开始新的旅程。

从传统车企到头部的互联网公司,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的工作内容、新鲜的同事、新鲜的团队文化和公司氛围、新鲜的办公系统。

冲击最大的,还是入职培训。

外界都说,阿里之所以很牛,牛就牛在组织文化,所以我也在日常观察和思考组织文化的不凡之处。

阿里的入职培训,其形式和我之前参与的说教、灌输形式的入职培训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加强调参与和互动。参与人员被要求脱产一个礼拜,手机全部上缴,而且大家被分成几个团队,各自选出自己的队长,开始培训之前每个人“众筹”100块,看哪组表现最好,这些奖金就归那个组。有了培训的目标,还有很多考核项目,整个培训期间就是各组在PK。第一天的“破冰”活动是参加环湘湖骑自行车比赛,后面几天是培训课程,每次课程前后的互动提问环节也会有奖励给到对应的小组,最后的环节是去菜鸟仓库,作为一线员工去体验分拣打包的实际流程,实地体验仓储环节的各个环节。

团队之间要比赛,每个项目都有考核,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会PUSH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拼命去表现,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度很高,最终的培训效果自然也是杠杠的。

这几年观察下来,我发现阿里HR搞组织文化特别牛,可以“不花钱还能办大事”。除了入职培训外,还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年的年会,由于没有预算给每一个人准备礼物,HR就组织大家每个人准备一个100元左右的小礼物,带到现场去,现场随机抽签决定和别人互换礼物,年会现场,那个环节的氛围非常热烈(仅次于老板们发红包的环节),每个人也都玩得很开心。

至于一直饱受质疑的“破冰文化”,可能在早期的中供铁军时代会有,但至少我和我身边同事并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新入职的员工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甚至不少是海归,怎么可能接受那么大尺度的“破冰文化”?

再回到刚入职的我,那种新鲜劲并不会持续太久。入职没多久,就开始归于平淡。

我入职之后主要负责项目管理,负责了几个线控车辆改装的项目,具体就是做计划,按照计划去推进,协调内部(开发、设计)和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2018年初,老板们开了几天的闭门会议,会议结束后,就开始调整团队的战略,新战略强调聚焦,不搞多线开花。团队聚焦做末端配送无人车(也就是小G),我负责的几个改装项目也被取消了,于是就拥抱变化,转做无人车的产品经理。

二、当产品经理的收获——思维“开天窗”

产品经理是做什么的

我一开始对产品经理的了解,也就仅限于“产品经理”这四个字而已,并不知道到底要干嘛。

那段时间开始学习产品经理的方法论,看了很多书,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俞军产品方法论》《产品经理方法论》等。

524141cea7c00ac68a0394611419c1e2.png

后来也慢慢悟出来,产品经理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在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技术实现和商业模式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产品经理既要懂商业,知道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是什么,目标人群是谁,怎么能赚到钱;还要懂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用户用得爽不爽;还要懂开发,这个功能能不能开发出来,怎么实现等等。

就拿末端配送无人车举例,无人车的产品定义是从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倒推回来的。

商业模式是什么:将包裹从菜鸟驿站送到用户楼下,只有送到楼下并且用户成功签收,这笔交易才算完成,这就是商业模式。

用户需求是什么:用户需求既包括了用户预期的确定性,如用户可以主动提前预约,无人车出发和到达时的及时通知用户等,也包括了功能实现的确定性,如打开格口功能的可靠性、交互大屏的人机操作界面是否友好,无人车能否顺利、准时、安全地从驿站到达用户楼下。

技术如何实现:上述拆分出来的每一项功能需求,在具体实现时都非常复杂,拿“车辆需准时、安全地从驿站到达用户楼下”这项功能举例,这需要车辆、算法、云端调度系统和远程人员等多方面配合才能完成。

车辆需要能够适应场景内不同区域的路况,减速带、上下坡等,这需要车辆硬件的产品定义;安全性要求传感器要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覆盖,这考验传感器的布置和选型能力;算法需要应对复杂的工况,如人流穿梭,孩童打闹等,并要快速准时到达,这考验算法的功能定义;如果算法不能应对,还需要远程人员及时接管脱困,这考验远程接管平台的功能定义。

以上种种,都需要产品经理通盘考虑。

当然,以上这些不是一个人能够搞定的,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每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

我想说的是:产品经理才是“场景驱动”背后的真正的“推手”。

技术和商业的关系

随着对产品经理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开始对商业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也逐渐开始对商业感兴趣。

说实话,我作为“血统纯正”的“理工男”,是那种高中文理分科时毫不犹豫选理科,大学报专业时也是毫不犹豫选理工科专业的,也有着理工男那种普遍的“狂妄”和“技术崇拜”倾向,觉得技术才是改变世界的(唯一)驱动力,其他都是“雕虫小技”,不足为奇。

但我慢慢发现,商业和技术并不矛盾。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源动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