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车辆电气系统均在使用保险丝和继电器,对于传统车辆,这种设计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自动驾驶系统,尤其是未来基于线控底盘的自动驾驶系统,这种100年前的技术已无法满足技术需求及安全性需求。
市面上是否有一款车,车上已经干掉了保险丝和继电器了吗?还真有,特斯拉从Model 3开始,整车低压电气部分就干掉了所有的保险丝和继电器,而且目前市场上有且只有特斯拉是这么做的。
前言
本文以传统保险丝和继电器的可靠性为切入点,旨在抛砖引玉,求同存异。
并不是说基于保险丝和继电器的传统设计是“不可靠的”,就像设计精妙的机械表也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但终归是无法超越石英表的,这是由其技术的物理基础决定的。
伴随着车辆的智能化,机械控制电气化和机电控制电子化的进程会不断加速,正如ibooster响应时间只有常规制动的一半,半导体器件的响应速度可以达到保险丝的上千倍,其可靠性也远高于保险丝。同理,未来自动驾驶也必将基于线控底盘才能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及可靠性需求。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业内专家的批评指正,康建芳和隋玉磊对本文提出了大量的修改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定期保养”也无法彻底解决车辆保险和继电器的可靠性问题
如果你买了辆新车,无论他宣传说有多么牛的自动驾驶功能,你都先别信,你也别试图去研究或去作对比,反正你也研究不明白。今天我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分辨出哪些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更安全。
什么方法呢?很简单,打开引擎盖,再打开蓄电池旁边的那个大盒子,看看是里面否有保险丝和继电器,如下图:
乘用车保险盒位置及内部结构
整车所有的用电都要经过保险丝盒(也叫配电盒),里面看到的红、黄、蓝、绿各种颜色的东西就是保险丝,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电流。灰黑色的方块是继电器,车上的大灯、雨刮、油泵、风扇等都是由它来驱动的,控制端还在ECU。
车载保险丝及继电器(来源:Little,Hella)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保险丝和继电器都是可插拔式的,换句话说,是可以更换、需要更换的。为什么需要更换呢?因为这些东西会坏掉,其可靠性和寿命无法支撑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
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能你没有意识到:保险盒的位置就在电池旁边,打开引擎盖就能看到,而且,保险盒的盖子很容易打开,极其方便进行维护,为什么车辆需要这种设计呢?在“寸土寸金”的发动机舱给保险盒预留这么好的地段?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方便维护”。你品,你细品,为什么要“方便维护”?如果三五年才需要维护一次,那就算麻烦一点,按20年车辆寿命计算,也维护不了几次啊?况且我们的车都有定期保养的啊,所以,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没错,能想到这一步,说明你已经接近了问题的真相,这就牵扯出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定期维护保养仍无法解决保险和继电器的可靠性问题!
是不是觉着“细思极恐”?!
但事实就是这样,你的车辆可能“随时随地”因为保险丝和继电器坏掉而出现故障,毫无征兆,让人猝不及防。所以为了“方便维护”,厂家把保险盒的位置设置在了非常容易接近、容易触摸到、“方便维护”的位置,专业的说法叫“易接近性设计”,为了这个设计,车厂的布置工程师要掉不少头发,我们心疼一下!
因为保险爆掉的概率更高,所以车辆电气工程师贴心地给你设计了备用保险;另外,怕你手头没有工具,拔不出来保险(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具,用手真的很难拔出来),还贴心地附带了一个保险夹,就是怕你哪天开车抛锚在了荒郊野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方便你自己动手自救,你说贴心不贴心!
备用保险及保险夹
那你又要问了:为什么这么不可靠的东西,还一直用在车上呢?是的,这是一个好问题。
像我一样生于80年代的小伙伴们,对下图左边的这种闸刀加保险的东西肯定很熟悉,虽然那时候家里用电器很少,但是保险丝(也叫铅丝)可能还是经常的会爆掉,有时候手头没有备用的,就用铝丝给替代了,当然这样是不安全的,这是后话,扯远了。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现在即使在农村,也没有谁家里用保险丝了,都统一用空气开关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空开更可靠,更安全,且成本也不高,技术也很成熟了。
老式家用闸刀及空开
那为什么车上还在用老掉牙的、且不可靠的保险丝呢?很简单,因为经济实惠,别的方案要么更不可靠,要么太贵,目前的方案是综合考虑可靠性和成本后的最佳方案。
家里的空开一般也就三五路,如果你家超过十路,那你住的一定是豪宅。一般情况下,家里所有的插座可以共用一路保护,所有的灯可以共用一路保护,一个插座出问题,所有插座全部断电保护,对于家庭来说,问题不大,但车上就不能这么设计了。
在车上,为了车辆运行安全考虑,电力从蓄电池分配到每一路负载,每根线都需要有保护,所有的ECU几乎都有独立保险丝,因此车上的保险丝动辄几十个,豪华车甚至上百个。要将这些独立保险丝全部升级为更可靠的保护方案,不是做不到,而是成本不允许。那你说我只更换部分对可靠性更要求高的线路行不行?还是不行,平台架构不允许。
二.低压电气安全,一个被忽略了的重要问题
现在我们回归到本文的主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为什么会取决于保险丝和继电器呢?
谈到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那就脱离不了这三大法规:ISO26262功能安全、ISO21448预期功能安全、ISO21434信息安全,我们可以把ISO26262看作是基础,后两者可作为其应用场景的补充。可以参考《九章智驾》往期文章“万字阐述智能驾驶汽车安全体系”和“正确的自动驾驶“安全观”应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从自动驾驶系统安全的基础ISO26262作为切入点,但抛开大家一直关注的传感器、芯片、算法,着重讨论一个大家极少关注但又极为重要的、比自动驾驶系统更为基础的问题——车辆的低压电气安全。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他们的差异仅仅是动力来源的差异,而车辆的控制系统,依然是基于低压电气系统,乘用车是12V系统,而商用车通常是24V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