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电路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见图2.1
图2.1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
1.设置静态工作点
(1)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2)静态工作点设置: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量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工作点尽可能低。
(3)在输入A端接入频率为1KHz幅度为100mV的交流信号(一般采用实验箱上加衰减的办法,即信号源用一个较大的信号。例如100mV,在实验板上经100:l衰减电阻衰减,降为lmV),使Vi1为1mV,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不失真。
注意:如发现有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
①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短线。
②可在三极管eb间加几p到几百p的电容。
③信号源与放大电路用屏蔽线连接,
2.按表2.1要求测量并计算,注意测静态工作点时应断开输入信号。
表2.1
静态工作点 | 输入/输出电压(mV) | 电压放大倍数 | ||||||||||
第一级(V) | 第二级(V) | 第1级 | 第2级 | 整体 | ||||||||
VC1 | Vb1 | Ve1 | VC2 | Vb2 | Ve2 | Vi | V01 | V02 | AV1 | AV2 | AV | |
空载 | 10.479 | 0.600 | 0 | 6.758 | 2.472 | 1.833 | 0.45 | 11.05 | 1192 | 24.556 | 107.873 | 2649 |
负载 | 10.487 | 0.600 | 0 | 6.765 | 2.470 | 1.831 | 0.45 | 11.10 | 610 | 24.667 | 54.955 | 1356 |
3.接入负载电阻RL=3KΩ,按表2.1测量并计算,比较实验内容2,3的结果。
4.测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1)将放大器负载断开,先将输入信号频率调到1KHz,幅度调到使输出幅度最大而不失真。
(2)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频率,按表3.2测量并记录,
(3)接上负载、重复上述实验。
表3.2
f(Hz) | 50 | 100 | 250 | 500 | 1000 | 2500 | 5000 | 10000 | 20000 | |
VO(V) | RL=∞ | 0.40 | 0.74 | 1.55 | 2.41 | 3.08 | 3.38 | 3.43 | 3.43 | 3.37 |
RL=3KΩ | 0.20 | 0.37 | 0.78 | 1.23 | 1.58 | 1.78 | 1.82 | 1.82 | 1.80 |
四、实验分析及反馈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组成它的各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之积。接入负载后,电路的放大倍数减少,是由第二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减小引起的。初步估计是由耦合电容引发的,由于耦合电容对低频信号呈现出很大电抗,低频信号在耦合电容上的压降很大,致使第二级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小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所以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低频特性差,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
2.画出实验电路的频率特性简图,标出fH和fL。
由图可知,fL大概在500Hz之间,在实验范围中无法找到fH
3.写出增加频率范围的方法。
1.多级放大电路通频带小于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而且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有多个放大管影响电路的高频特性,为了增加高频范围,应当减少放大器的使用级数
2.在多级放大电路中使用阻容耦合来隔离前后级,还是旁路电容的存在都影响了电路的低频特性,为了增加低频范围,应该减少电容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