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hursing
前言
- 文中的培训均指代内部技术培训
- 本文是对《如何优化程序员的内部培训》的补充,但不需要前置阅读,可以读完本文再回过头来看看。http://blog.csdn.net/hursing/article/details/50147549
- 例子是针对iOS、Android客户端开发的,但不影响前后端的同学理解。
培训的发展过程
培训的内容是技术知识,要了解培训的发展,首先要知道技术的发展。技术从无到有再到成为热门,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滞后于技术本身。可以认为,技术需要时间被认可、打磨和消化,然后才更好地被表达和传授。
技术成熟度有个曲线,相关的“培训成熟度”曲线则是在x轴右向平移半年。
换个角度看,亲身经历技术成熟度最高峰的人,它的知识体系是最完善的。在趋势开始向下时,通常伴随着人才转岗或跳槽,最有价值的知识也随之流失。
所以,行内人都会感受到技术在“成熟度上升期”是最“好玩”的。牛叉的技术可以带来优质的体验,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用户,用户规模引发的赚钱效应驱动更多资本和人力投入,投入带来经验总结,总结产出文档书籍,优秀的文稿成就业内专家。还有赚钱多的领头企业产生名人,名人的话语成为风向标,风口内汇聚更多人才。这些正向循环引发了技术大爆炸和革新。
可惜的是,多数新技术都不是中国先发明和流行起来的。这让培训产业也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形式。
一项技术培训在中国发展历程:
- 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新手,全是半路出家,巴不得有人教你带你。Google是唯一救星,百度毫无用处。
- 懂得看书,然而有用的,还是英文版的多
- 英文好的人更快掌握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并做分享。英文差的人趋之若鹜,不管是否能听懂。百度开始出现有用的结果。
- 书籍都只是入门,不可能把你锻炼成专家。先头部队懂得直接看官方文档,这批人有的自己做翻译,翻译出来的东西随便一甩都能做培训,他们也就成了专家
- 翻译的东西多了,更多人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有了主见,至此非翻译版的中文书籍增多,入门门槛降低。随着网络带宽提升,网上视频教学兴起。
- 能百度到的用中文说明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更多人不再主动看官方文档,依赖于被动接触API来熟知SDK。除非是Google不到的东西,否则没人有兴趣做分享。
- 团队人数越来越多,每个人会专注于特定的领域,也没空去关注别的东西,于是视野和思维越来越受限。零散的知识无法贯通,这就再难以产生专家。
- 公司开始把培训委托外包,然而外部培训人员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
- 技术开始没落被淘汰,团队解散,风光一时的技术被尘封,当年的激情成为老一代人独有的辛酸回忆。如塞班、WinPhone。
某司内部的培训形式发展:
- 打印官方的英文入门文档,自己慢慢看。还有国外人写的入门PPT
- 项目结项期间的分享,每个人说说自己学到的东西
- 做PPT,在内部分享
- 鼓励写文档,详细地总结;邮件发送,IM群里讨论
- 学习成长系统,自选课题和导师,季末做总结和考核
- 分享培训成为KPI的一部分,必须在论坛或者文档学习系统里达成指定数量的分享
- 分享之星评比,有金钱奖励
- 职级评价体系中,高等级加入社会影响力,对外需有名声
- 请外部培训
- 关注技术影响力,内部分享成了晒业绩的工具
iOS和Android现在已经很多资料文档可查,和早期自己挖掘的时代已不同,这也导致后来加入的人,能力差一截。公司人数和业务快速发展,同为做ios、android的人也必须分开组,可以是每个组做不同项目,也可能是多个组做同一个项目的不同模块。更细的分工能成就小领域里的专家,但难产生具有大视野的人。
培训
缺陷
从发展历程看,内部培训就像是个牛人晒能力、懒人捡便宜的工具。然而,实际的情况连“牛人晒能力”都未必能达到。大家忙于业务攻关,根本就没有精力关注“培训效率”这个指标。培训本身有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不是每个技术专家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来高效传授知识,所以专业的培训公司才会有市场。如果内部培训不是由专职的人负责,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个形式,参与的人鲜有收获。
很少公司会设立专职的培训师岗位,因为公司的天生属性是雇人来赚钱而不是“倒贴”输出知识。团队里的人通常都专注于业务业绩,在这种环境里很容易思维受限,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自身成长超越团队成长。好的公司会安排外训,然后参与外训的人会把外部知识融入公司,从而成为内部的专家。这种情况大部分只发生在管理岗位,如果这位管理者无心带人,那么属下的小兵一直都只会是小兵。公司也不可能把培训师请到公司里养着,因为根据人员流动规律,通常半年才会用他一次。
总之,不要指望公司把你培训成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本文也只是指引大家看书的。
听者要有心
那培训是否一无是处?肯定不是。但它产生的价值是在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场1小时的会议形式培训,真正对听众有用的信息可能1分钟就能讲完。这1分钟的信息如何被听众利用才是重点。举一反三、联想类比,这是听众必须做的事情。培训中直接传授的知识可能毫无用处,但引发的思考才是值得花费时间参加培训的东西。
(拿技术来举例就太具体了,)举个非技术的例子,如果你所在上市公司高管在内部说“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利润率”,那么你可以思考“以后的财报肯定会很漂亮,股价会涨,即使不加仓也至少可以坚定持有本公司的股票”;但高管从来没直接说过这些话。再来个段子,《教你如何用一块钱赚到10亿》,都是一块钱,怎样才能钱生钱真的得看个人。
在使用的技术成熟度高的团队培训中,分享知识信息是最主要的目的。然而这些信息可能短期用不上,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这样的培训,听众就像是在看新闻,跟我们平常在朋友圈看的行业资讯没什么两样。这就需要我们会做笔记,并对笔记做一定的分类整理,定期回顾,让它们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
听众要会提问。讲师其实很喜欢被问Good Question,那其实是提醒讲师还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没传授给大家。同时,观众问问题也是帮讲师刷存在感。只要问的问题不低级,讲师是很乐意回答的。
形式
- 文档。针对某个主题的描述,在此主题上的知识深度大于书籍。要区别于笔记,笔记是给自己看的,文档是给别人看的。
- 书籍。大部分是宏观和基础的知识,供入门用。少数书名中带有“实战”的,和文档的性质差不多。
- PPT。如果是专业的PPT,那它在会后就不再有用。PPT如果写成文档那么详细,那就不能成为一场培训会议的引导物。
- 会议或上课。上过大学的你,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能考过还是靠笔记和书。
- 视频。最接近手把手教的形式,但看不到操作键盘——快捷键和手速。
- 训练营或实战型的比赛。因为时间成本高,所以很少用这种方式,但收获最大。
- 手把手教。最能保证知识传递到位的方式。(参看下一节)
会议的作用,在于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文档的作用,在于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用。这两种最常见的形式,对受众来说都像是看新闻。真正能让人快点独当一面的方法,都是只有手把手教。
该怎么做
- 成熟的技术,给一个书单,慢慢去研读吸收
- 不成熟的技术,看官方文档(看Guide、Training、Tutorial,不是Reference)
- 有深度的,写成文档
- 实战技巧类的现场演练
- 手把手教
- Review他的代码,毫无保留地指出所有错误和不良习惯
- 亲自示范怎么做出来的,在开始前让他注意观察,然后自己的动作慢一点
- 重构他的代码,让他自己对比好坏
- 指引他要看什么资料来提升自己
- 从较高的角度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思路、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如何做到都是干货”是个具体团队具体分析的问题,不妨一起讨论下吧!
技能的构成
不仅仅是知识
- 理论知识
- 编程实现
- 设计:逻辑、架构
- 动手,附属工具的使用,IDE、硬件
- 辅助工具的使用
- 迅速找答案的能力:相关领域的术语,懂得用什么keyword能google到答案,或者说怎样问问题能得到最有针对性的回答。
- 已有的轮子
- 这个圈子内的朋友
- 业界,舆论
- 自己如何“安置”以上的信息,要懂整理、总结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程序员思维修炼》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17275.html
你能想到怎么自动化刷王者荣耀金币吗?利用adb,只需要写一个20行左右的shell脚本。如果你想不出来,得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很熟悉Android了。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英语很重要。说自己学不好的都是借口,只是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
- 管理者的视野
- 国外公司的经验,Facebook,Google,Apple,可看看回国工程师写的书
- 把官方文档都看完。官方文档的章节安排,也正是看待程序架构的借鉴。
跨领域
只把一个领域的东西精研下去,那就一辈子都是程序员,做不了架构师,更谈不上CTO。不想当老板的程序员,除了Geek就是S**t。
- 从一个模块到多个模块,到整个app,再到不同形态的app
- 从一个端到多个端:客户端、服务器端、HTML5
- 从一个职能到多个职能:产品经理、测试、设计师、项目经理、运营、商务
- 从低层到高层:老板思维
- 了解创业过程和企业的发展路径
必须有自我驱动的能力才能持续学习,不当技术是赚钱工具,而是乐趣。要能得到跟打LOL、王者荣耀一样的成就感。
- 《开发的知识一览》
http://blog.csdn.net/hursing/article/details/52586541 - 《跨平台知识一览》
http://blog.csdn.net/hursing/article/details/45603483
职场技能与素质
软技能:
- 沟通能力
- 表达能力
- 语言组织能力
- 组织能力
- 逻辑思维能力
- 创新能力
- 领导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
- 说服能力
- 战略思维能力
- 抗压能力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00917.html
怎样才算是会沟通?
- 答是所问
- 言简意赅
- 突出重点
- 言辞有礼
- 指出别人错误时,懂得对事不对人,能让人平缓地接受
- 复述别人的话做总结,确认正误
- 情商: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反应
-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3934742436937347.html
素质培养
- 思考如何变得更好,而不是推卸责任
- 多读好书
- 敢于承认错误
- 学习CEO的视野,大局观
- 参加杂志、朋友圈,业内专家的微信群
- 商业到技术映射能力
- 有能力有自信的人,敢于向主管说NO
这本书我看过,可能不太匹配国内的情况,但足够引发很多思考。《程序员的职业素养》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14538/
时间管理
- 市面上的讲时间管理的书籍都不适用于一线(基层)员工的,具有管理职能的人才应该看。
- 对一线员工来说
- 日历/日程软件就是唯一需要的帮手,这包括PC和手机上的app哦。
- 可以尝试跟别人说,哪个时间段不要找你,你这段时间都专心做事
- 上班时间不够用不是应该去学时间管理,而是要想怎样提高工作效率
- 人和人的差异在于下班时间怎么利用,是玩乐还是学习
- 学习也是要讲效率的,选择好的时间、环境来学习
- 年轻的时候应该尽量拼搏,但这不等于要过劳
-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技术的同时要学健康。要懂生活小常识、日用医学、养生保健等
个人成长
怎样才算独当一面
- http://www.xinli001.com/info/100358389
- 能力的差异在于能考虑得多周全
- 高级人才的能力差异在于视野,从技术到公司到行业到业界。
先来看个故事:
两个年轻人和土豆 —— 在英格兰的一家餐馆里,老板同时雇佣了两个相同年龄、相同学历的年轻人,并且他们都拿一样的薪水。过了半年,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得到了老板的嘉奖,加了薪。而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还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做法,他到老板那里发了一通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他抱怨,一边思量着怎样消除布鲁诺的抱怨。“布鲁诺,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一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好吗?”老板开了口。 布鲁诺很快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土豆呢?”老板问。 布鲁诺马上跑到集市上去,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呢?”老板又问。 于是,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询问了价格。“好吧,现在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老板说。老板把同样的任务交给了阿诺德。他也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
阿诺德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商在卖土豆,一共40袋,批发价是每袋1英镑,土豆很新鲜,我带回来了一个样品,您可以看看。另外,这个农商明天还会弄来3箱西红柿,据我了解,昨天他运来2箱西红柿,卖的很快,价格也便宜。考虑到我们的库存不多,这么便宜的西红柿,我想老板您或许想进一些作为存货,所以我把这个农商请来了,他现在正在门外等着您的回话,老板。” 老板这时回头笑着对布鲁诺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何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加油吧小伙子”
如果凡事都要老板详细地告诉你做什么,说明你还不够成熟。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老板认可的独当一面。
有没有人想过这个故事移植到程序员工作中的版本?老大招聘来两个同等条件的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了高级工程师,一个还是低级。低级很不忿,来找老大抱怨。老大说,你研究一下业内的地图SDK好吗?你做研究后会给老板回复什么?
- 业内有哪些sdk
- sdk之间的功能和特点差异,优劣,是否定位准确
- demo接入,看使用情况,性能,包size,稳定性,耗电
- 安全性、权限要求,sdk会不会偷偷做事情
- 成熟的客户,哪些app在用这些sdk,体验如何
- 是否开源,开源的能自己参考再做吗
- 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哪个是最好的选择
- 跟业内的人交流
- 接入后可以用来扩展什么业务。
- 接入成本,是否收费,商业化程度,是否限制流量、IP、次数,是否要换量……
- 工作量评估,人力,维护,sdk的升级频率……
- 可能的收益。提升日活多少?从而能赚多少钱?
职业规划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程序员必读的职业规划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85308.html
选择也就4种:
- 技术线
- 管理线
- 转职能
- 转行、创业
无论哪条路,都得努力才能晋升。没视野,一辈子就是小兵。要看得远,也要看得广。
规划只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 选择平庸,那得配上不羡慕他人的心态
- 选择奋斗,首先要和同样的人为伍
-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于符合性格而不是需要。是工作狂就多赚钱养家,让家人过得更滋润。
时刻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价值
- 更新简历,看知名公司的招聘岗位描述,跟猎头做交流。
- 或者跟我做做交流,微信号是hursing哦。
- 看看业界新闻,当前领域内的新技术,自己掌握多少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买书的投入收益率是百分之几千,它们帮你带来的加薪幅度和年终奖远远超过买书的钱,无论炒股还是炒房都没有这个收益率,更没有这么安全。
- 自费参加外部培训、大会
- 懂得自我营销。写博客,当讲师,运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