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心理本质是什么?

1.不协调理论——意外感

  1. 学派代表:在一切大笑里,肯定有荒谬、背理的东西 ——康德
  2. 原理:我们会因为一些行为或话语出乎意料而发笑。在某种场景下,我们根据固有经验认为接下来很可能会出现某种行为或话语。当这种固有模式被打破,我们便有可能发笑。心理学家Nerhardt还指出幽默刺激与预期结果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明显。
  3. 例子: 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地域歧视的人,一种是北京人

2.优越理论——优越感

  1. 学派代表:笑,是发现事物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感时,那种突然的荣耀感。——托马斯·霍布斯
  2. 原理:这个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行为角度去分析幽默。当我们在调侃别人或者自嘲的时候,对他人或者过去的自己都会存在一种优越感。 Bain认为, 幽默常常意味着对客体的劣化,而且在幽默产生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马上可以意识到自己的优越。他还指出被嘲笑的对象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想法、制度、现象,甚至是日出日落等自然现象。
  3. 例子:雷军的Are you ok的鬼畜视频,他被全世界发现英文发音很不标准,但你没有,你就产生了优越感。大家会觉得好笑

3.紧张释放理论——宣泄感

  1. 学派代表:笑是对压抑神经的释放。——哲学家斯宾塞
  2. 原理:幽默与笑被认为具有强大的社会交际功能。弗洛伊德认为笑可以帮助我们发泄情绪,释放压抑自己的紧张感,让我们以轻松的方式对抗原先不敢应对的状况。简单来说,有时候我们发笑,因为我们发现警报解除了。
  3. 例子:楼下新开了一家拉面馆,拉面一上,肉片特别薄,我就叫:“老板,关门!”老板问:“为什么?”我说:“再不关门这些肉片就被风刮跑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什么是自嘲式应对技能”。之前他们让我介绍公交司机首班车前可能遇到的烦人问题,里面提到了司机们会发展出这种技能。我需要先回顾之前的对话,确保回答连贯。 首先,用户可能是在理解之前的回答时对这个术语产生了兴趣,或者想更深入了解其含义。他们可能是学生、研究人员,或者对心理学、职场应对策略感兴趣的人。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是定义和例子,可能还想知道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或实际应用。 “自嘲式应对技能”这个术语在之前的回答中用来描述公交司机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处理日常问题。接下来需要详细解释这个概念,可能包括定义、例子、心理学依据,以及优缺点。要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学术术语过多,但也要准确。 需要确认用户是否想要具体的例子,或者更深入的分析。根据之前的回答,用户可能希望了解该技能在具体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所以结合公交司机的例子会更贴切。同时,可能需要解释为什么这种应对方式有效,比如缓解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等。 还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或相关概念,比如幽默应对、积极应对策略等,是否需要简要提及以丰富回答。同时,注意不要偏离用户的问题核心,保持回答的针对性。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便于用户理解。可能需要包括定义、特点、例子、作用、局限性和总结部分。检查是否有遗漏,是否需要补充更多实际场景的例子,或者是否有用户可能关心的其他方面,比如如何培养这种技能等。</think>**自嘲式应对技能** 是一种通过幽默、自嘲或调侃的方式,化解日常压力、尴尬或无奈情绪的心理调节能力。它并非正式的心理学概念,而是对人们在面对重复性琐碎问题时,自发形成的一种“苦中作乐”的生存智慧。尤其在高压、重复性强或资源有限的工作中(如公交司机、医护、服务业等),这种技能常被用来缓解无力感,维系心理平衡。 --- ### **核心特点** 1. **以幽默消解挫败感** - 将烦心事转化为笑料,例如车辆总出小毛病时自嘲:“这车和我一样,年纪大了就爱闹脾气。” 2. **降低对“完美”的期待** - 承认问题的普遍性,例如钥匙总被误拿后说:“找钥匙是我每天的‘寻宝游戏’。” 3. **弱化个人责任压力** - 将问题归因于外部环境而非自身失误,例如抱怨充电桩被占:“新能源车抢不过油车,咱这地位不如垃圾桶。” --- ### **实际场景中的表现** - **公交司机**:轮胎漏气时调侃:“这胎八成是属刺猬的,天天给我扎钉子。” - **职场白领**:电脑卡顿时苦笑:“我和它谁先崩溃,就看谁命硬了。” - **医护人员**:夜班忙乱时自嘲:“我这是拿‘猝死体验券’上班呢。” --- ### **作用与局限性** 1. **积极作用** - 快速释放负面情绪,避免长期压抑; - 拉近同事关系(共同吐槽形成共鸣); - 提升对重复性问题的耐受度。 2. **潜在风险** - 过度使用可能掩盖真实问题(如用自嘲替代反馈维修需求); - 长期“习得性幽默”可能导致对改善现状的麻木。 --- ### **本质反思** 这种技能本质上是普通人在资源有限、系统性缺陷难以快速改变时,为维持工作动力而发明的“心理缓释剂”。它虽不能解决问题本身,却能帮助个体在“烦人日常”中保持韧性。但若一个群体长期依赖这种技能,往往也暗示着背后存在需要优化的管理或制度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