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的代码如何存储内部信号、状态和参数数据

目录

生成的代码中的内部数据

生成的代码中的局部变量

生成的代码中测试点的外观

生成的代码中工作区变量的外观

将内部数据提升到接口

控制内部数据的默认表示形式 (Embedded Coder)


        为了根据输入计算输出,生成的代码会在全局内存中存储一些内部数据。未连接到根级别输入或输出(Inport 或 Outport 模块)的信号是内部数据。

        内部数据还可以包括:

  • 模块状态,例如 Unit Delay 模块的状态。算法必须保留执行周期之间的状态值,因此生成的代码通常将状态存储在全局内存中(例如,作为全局变量或全局结构体变量的一个字段)。

  • 模块参数,例如 Gain 模块的 Gain 参数,代码生成器不能在代码中内联该参数的值。例如,代码生成器不能内联非标量参数的值。

  • 条件执行子系统(例如使能子系统)的状态指示符。

        要获得更高效的代码,您可以配置优化,例如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Default parameter behavior 和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Signal storage reuse,这些优化会尝试消除内部数据的存储。但是,优化不能消除某些数据的存储,这会占用生成的代码的内存使用量。

        当了解生成的代码存储内部数据的默认格式时,您可以:

  • 默认情况下,使信号可访问且参数可调。然后,可以在执行期间与代码进行交互并监视代码。

  • 消除内部数据存储,并根据您的硬件和编译工具链来控制优化不能消除的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从而生成高效的生产代码。

  • 将内部数据段提升到模型接口,以便其他组件和系统可以访问这些数据。

生成的代码中的内部数据

        此示例说明生成的代码如何存储模块状态等内部数据。

浏览模型示例

        打开示例模型 rtwdemo_roll。

open_system('rtwdemo_roll')

如图所示:

        该模型包含不连接到根级别 Inport 或 Outport 模块的内部信号。某些信号具有名称,例如 phiCmd 信号。

        该模型还包含一些维护状态数据的模块。例如,在 BasicRollMode 子系统中,标记为 Integrator 的 Discrete-Time Integrator 模块用于维护状态。

        在模型中,将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Code Generation > System target file 设置为grt.tlc。

set_param('rtwdemo_roll','SystemTargetFile','grt.tlc')

        检查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Code Generation > Interface >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的设置。设置 Nonreusable function 表示生成的代码不可重用(可重入)。

对于此示例,通过清除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Code Generation > Interface > Advanced parameters > Mat-file logging 生成更简单的代码。

set_param('rtwdemo_roll','MatFileLogging','off')

生成不可重用的代码

设置以下配置参数:

  • 将 Default parameter behavior 设置为 Tunable

  • 清除 Signal storage reuse

set_param('rtwdemo_roll','DefaultParameterBehavior','Tunable',...
    'OptimizeBlockIOStorage','off')

        从模型中生成代码。

slbuild('rtwdemo_roll')
### Starting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Build Summary

Top model targets built:

Model         Action                       Rebuild Reason                   
============================================================================
rtwdemo_roll  Code generated and compiled  Generated code was out of date.  

1 of 1 models built (0 models already up to date)
Build duration: 0h 0m 13.735s

        文件 rtwdemo_roll.h 定义了几种表示内部数据的结构体类型。例如,模块输入和输出结构体为模型中的每个内部信号定义一个字段。每个字段名称都派生自生成该信号的模块的名称,或者派生自该信号的名称(如果您指定了信号名称)。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h');
rtwdemodbtype(file,...
    '/* Block signals (default storage) */','} B_rtwdemo_roll_T;',1,1)
/* Block signals (default storage) */
typedef struct {
  real32_T phiCmd;                     /* '<Root>/ModeSwitch' */
  real32_T hdgError;                   /* '<S2>/Sum' */
  real32_T DispGain;                   /* '<S2>/DispGain' */
  real32_T Product;                    /* '<S2>/Product' */
  real32_T Abs;                        /* '<S3>/Abs' */
  real32_T FixPtUnitDelay1;            /* '<S4>/FixPt Unit Delay1' */
  real32_T Xnew;                       /* '<S4>/Enable' */
  real32_T TKSwitch;                   /* '<S3>/TKSwitch' */
  real32_T RefSwitch;                  /* '<S3>/RefSwitch' */
  real32_T Integrator;                 /* '<S1>/Integrator' */
  real32_T DispLimit;                  /* '<S1>/DispLimit' */
  real32_T Sum;                        /* '<S1>/Sum' */
  real32_T DispGain_f;                 /* '<S1>/DispGain' */
  real32_T RateLimit;                  /* '<S1>/RateLimit' */
  real32_T Sum1;                       /* '<S1>/Sum1' */
  real32_T RateGain;                   /* '<S1>/RateGain' */
  real32_T Sum2;                       /* '<S1>/Sum2' */
  real32_T CmdLimit;                   /* '<S1>/CmdLimit' */
  real32_T IntGain;                    /* '<S1>/IntGain' */
  boolean_T NotEngaged;                /* '<S3>/NotEngaged' */
  boolean_T TKThreshold;               /* '<S3>/TKThreshold' */
  boolean_T RefThreshold2;             /* '<S3>/RefThreshold2' */
  boolean_T RefThreshold1;             /* '<S3>/RefThreshold1' */
  boolean_T Or;                        /* '<S3>/Or' */
  boolean_T NotEngaged_e;              /* '<S1>/NotEngaged' */
} B_rtwdemo_roll_T;
rtwdemodbtype(file,...
    '/* Block states (default storage) for system','} DW_rtwdemo_roll_T;',1,1)

/* Block states (default storage) for system '<Root>' */
typedef struct {
  real32_T FixPtUnitDelay1_DSTATE;     /* '<S4>/FixPt Unit Delay1' */
  real32_T Integrator_DSTATE;          /* '<S1>/Integrator' */
  int8_T 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S1>/Integrator' */
} DW_rtwdemo_roll_T;

        该文件定义一种表示参数数据的结构体类型。模型中的每个可调模块参数(例如 Gain 模块的 Gain 参数)显示为此结构体的一个字段。

        如果模块参数从 MATLAB 变量或 Simulink.Parameter 对象获取其参数值,则该变量或对象显示为字段,而不是模块参数。

        该文件还定义一种结构体类型,即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其单个字段表示一种运行时指示,用于指示生成的代码在执行期间是否遇到错误。

rtwdemodbtype(file,'/* Real-time Model Data Structure */',...
    '/* Block parameters (default storage) */',1,0)
/* Real-time Model Data Structure */
struct tag_RTM_rtwdemo_roll_T {
  const char_T *errorStatus;
};

        对于表示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的结构体类型,文件 rtwdemo_roll_types.h 会创建一个别名,生成的代码稍后将使用该别名为结构体分配内存。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_types.h');
rtwdemodbtype(file,'/* Forward declaration for rtModel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1,1)
/* Forward declaration for rtModel */
typedef struct tag_RTM_rtwdemo_roll_T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c 使用这些结构体类型来定义用于为生成的算法存储内部数据的全局结构体变量(为其分配内存)。该文件还定义表示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的变量和指向该结构体的指针。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c');
rtwdemodbtype(file,'/* Block signals (default storage) */',...
    '= &rtwdemo_roll_M_;',1,1)
/* Block signals (default storage) */
B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B;

/* Block states (default storage) */
DW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DW;

/* External inputs (root inport signals with default storage) */
ExtU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U;

/* External outputs (root outports fed by signals with default storage) */
ExtY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Y;

/* Real-time model */
static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M_;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const rtwdemo_roll_M = &rtwdemo_roll_M_;

        模型 step 函数(表示主模型算法)使用 void void 接口(不带参数)。

rtwdemodbtype(file,...
    '/* Model step function */','void rtwdemo_roll_step(void)',1,1)
/* Model step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step(void)

        在函数定义中,算法通过直接访问全局变量来执行计算并将中间结果存储在信号和状态结构体中。该算法还从对应的全局变量中读取参数数据。例如,在 BasicRollMode 子系统中,为 Integrator 模块生成的代码在结构体中读取和写入信号、状态和参数数据。

rtwdemodbtype(file,'/*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 End of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1,1)
  /*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if (rtwdemo_roll_B.NotEngaged_e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0))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IC;
  }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else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B.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Saturate: '<S1>/Disp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phiCmd;
  u1 = rtwdemo_roll_P.Disp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disp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DispLimit' */

  /* Sum: '<S1>/Sum'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Phi'
   */
  rtwdemo_roll_B.Sum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rtwdemo_roll_U.Phi;

  /* Gain: '<S1>/DispGain' */
  rtwdemo_roll_B.DispGain_f = rtwdemo_roll_P.dispGain * rtwdemo_roll_B.Sum;

  /* Saturate: '<S1>/Rate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DispGain_f;
  u1 = rtwdemo_roll_P.Rate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rate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RateLimit' */

  /* Sum: '<S1>/Sum1'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Rate_FB'
   */
  rtwdemo_roll_B.Sum1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rtwdemo_roll_U.Rate_FB;

  /* Gain: '<S1>/RateGain' */
  rtwdemo_roll_B.RateGain = rtwdemo_roll_P.rateGain * rtwdemo_roll_B.Sum1;

  /* Sum: '<S1>/Sum2' */
  rtwdemo_roll_B.Sum2 = rtwdemo_roll_B.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B.RateGain;

  /* Saturate: '<S1>/Cmd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Sum2;
  u1 = rtwdemo_roll_P.Cmd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cmd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CmdLimit' */

  /* Gain: '<S1>/IntGain' */
  rtwdemo_roll_B.IntGain = rtwdemo_roll_P.intGain * rtwdemo_roll_B.Sum1;

  /*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gainval *
    rtwdemo_roll_B.IntGain;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else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int8_T)
    rtwdemo_roll_B.NotEngaged_e;

  /* End of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 End of Outputs for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Switch: '<Root>/EngSwitch'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AP_Eng'
   */
  if (rtwdemo_roll_U.AP_Eng) {
    /* Outport: '<Root>/Ail_Cmd'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else {
    /* Outport: '<Root>/Ail_Cmd' incorporates:
     *  Constant: '<Root>/Zero'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rtwdemo_roll_P.Zero_Value_c;
  }

  /* End of Switch: '<Root>/EngSwitch' */
}

/*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initialize(void)
{
  /* Registration code */

  /* initialize error status */
  rtmSetErrorStatus(rtwdemo_roll_M, (NULL));

  /* block I/O */
  (void) memset(((void *) &rtwdemo_roll_B), 0,
                sizeof(B_rtwdemo_roll_T));

  /* states (dwork) */
  (void) memset((void *)&rtwdemo_roll_DW, 0,
                sizeof(DW_rtwdemo_roll_T));

  /* external inputs */
  (void)memset(&rtwdemo_roll_U, 0, sizeof(ExtU_rtwdemo_roll_T));

  /* external outputs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0.0F;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UnitDelay: '<S4>/FixPt Unit Delay1' */
  rtwdemo_roll_DW.FixPtUnitDelay1_DSTATE = rtwdemo_roll_P.LatchPhi_vinit;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IC;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0;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 Model terminat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terminate(void)
{
  /* (no terminate code required) */
}

        由于存在 void void 接口和直接数据访问,该函数不可重入。如果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多次调用该函数,则每次调用都会将数据写入全局结构体变量,后续调用可以读取该数据,从而导致各次调用之间出现意外的干扰。

        模型初始化函数 rtwdemo_roll_initialize 将所有内部数据初始化为零。该函数还通过调用专用宏函数对错误状态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函数直接访问全局变量,这意味着该函数不可重入。

rtwdemodbtype(file,'/*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
    'sizeof(DW_rtwdemo_roll_T));',1,1)
/*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initialize(void)
{
  /* Registration code */

  /* initialize error status */
  rtmSetErrorStatus(rtwdemo_roll_M, (NULL));

  /* block I/O */
  (void) memset(((void *) &rtwdemo_roll_B), 0,
                sizeof(B_rtwdemo_roll_T));

  /* states (dwork) */
  (void) memset((void *)&rtwdemo_roll_DW, 0,
                sizeof(DW_rtwdemo_roll_T));

        然后,该函数将 DWork 结构体中的模块状态初始化为模型中的模块参数指定的初始值。模型的三个状态中的两个具有可调初始值,因此代码通过从参数结构体中读取数据来初始化它们。

rtwdemodbtype(file,...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Model terminate function */',1,0)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UnitDelay: '<S4>/FixPt Unit Delay1' */
  rtwdemo_roll_DW.FixPtUnitDelay1_DSTATE = rtwdemo_roll_P.LatchPhi_vinit;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IC;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0;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生成可重用的代码

        可以将生成的代码配置为可重入代码,这意味着您可以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多次调用入口函数。使用此配置时,入口函数并不直接访问全局变量,而是通过形参(指针参数)接受内部数据。通过使用这些指针参数,每次调用都可以在一组单独的全局变量中维护内部数据,从而防止各次调用之间出现意外的交互。

        在模型中,将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Code Generation > Interface >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设置为 Reusable function。

set_param('rtwdemo_roll','CodeInterfacePackaging','Reusable function')

        从模型中生成代码。

slbuild('rtwdemo_roll')
### Starting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Build Summary

Top model targets built:

Model         Action                       Rebuild Reason                   
============================================================================
rtwdemo_roll  Code generated and compiled  Generated code was out of date.  

1 of 1 models built (0 models already up to date)
Build duration: 0h 0m 14.159s

        现在,在 rtwdemo_roll.h 中,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包含指向错误指示的指针、内部数据以及 ExtU 和 ExtY 子结构体形式的主输入和输出数据(其字段表示模型根级别的 Inport 和 Outport 模块)。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h');
rtwdemodbtype(file,'/* Real-time Model Data Structure */',...
    '/* External data declarations for dependent source files */',1,0)
/* Real-time Model Data Structure */
struct tag_RTM_rtwdemo_roll_T {
  const char_T *errorStatus;
  B_rtwdemo_roll_T *blockIO;
  ExtU_rtwdemo_roll_T *inputs;
  ExtY_rtwdemo_roll_T *outputs;
  DW_rtwdemo_roll_T *dwork;
};

/* Block parameters (default storage) */
extern P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P;

        要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多次调用生成的代码,代码必须在每次调用时为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分配内存。文件 rtwdemo_roll.c 定义一个专用函数,它为新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分配内存并返回指向该结构体的指针。该函数还为模型数据结构体中的字段指向的子结构体(例如 DWork 结构体)分配内存。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c');
rtwdemodbtype(file,'/* Model data allocation function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void)',1,1)
/* Model data allocation function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void)

        模型 step 函数接受表示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的参数。

rtwdemodbtype(file,'/* Model step function */','void rtwdemo_roll_step',1,1)
/* Model step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step(RT_MODEL_rtwdemo_roll_T *const rtwdemo_roll_M)

        在函数定义中,算法首先将每个指针从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中提取到局部变量中。

rtwdemodbtype(file,'*rtwdemo_roll_B =','rtwdemo_roll_M->outputs;',1,1)
  B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B = rtwdemo_roll_M->blockIO;
  DW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DW = rtwdemo_roll_M->dwork;
  ExtU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U = (ExtU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M->inputs;
  ExtY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Y = (ExtY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M->outputs;

        然后,为了访问存储在全局内存中的内部数据,该算法与这些局部变量交互。

rtwdemodbtype(file,'/*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 End of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1,1)
  /*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if (rtwdemo_roll_B->NotEngaged_e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0))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IC;
  }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else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B->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Saturate: '<S1>/Disp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phiCmd;
  u1 = rtwdemo_roll_P.Disp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disp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DispLimit'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DispLimit' */

  /* Sum: '<S1>/Sum'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Phi'
   */
  rtwdemo_roll_B->Sum = rtwdemo_roll_B->DispLimit - rtwdemo_roll_U->Phi;

  /* Gain: '<S1>/DispGain' */
  rtwdemo_roll_B->DispGain_f = rtwdemo_roll_P.dispGain * rtwdemo_roll_B->Sum;

  /* Saturate: '<S1>/Rate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DispGain_f;
  u1 = rtwdemo_roll_P.Rate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rate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RateLimit'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RateLimit' */

  /* Sum: '<S1>/Sum1'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Rate_FB'
   */
  rtwdemo_roll_B->Sum1 = rtwdemo_roll_B->RateLimit - rtwdemo_roll_U->Rate_FB;

  /* Gain: '<S1>/RateGain' */
  rtwdemo_roll_B->RateGain = rtwdemo_roll_P.rateGain * rtwdemo_roll_B->Sum1;

  /* Sum: '<S1>/Sum2' */
  rtwdemo_roll_B->Sum2 = rtwdemo_roll_B->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B->RateGain;

  /* Saturate: '<S1>/CmdLimit' */
  u0 = rtwdemo_roll_B->Sum2;
  u1 = rtwdemo_roll_P.CmdLimit_LowerSat;
  u2 = rtwdemo_roll_P.cmdLim;
  if (u0 > u2)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2;
  } else if (u0 < u1)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1;
  } else {
    /* Saturate: '<S1>/CmdLimit'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u0;
  }

  /* End of Saturate: '<S1>/CmdLimit' */

  /* Gain: '<S1>/IntGain' */
  rtwdemo_roll_B->IntGain = rtwdemo_roll_P.intGain * rtwdemo_roll_B->Sum1;

  /*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gainval *
    rtwdemo_roll_B->IntGain;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Lim;
  } else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LowerSat;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int8_T)
    rtwdemo_roll_B->NotEngaged_e;

  /* End of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 End of Outputs for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Switch: '<Root>/EngSwitch' incorporates:
   *  Inport: '<Root>/AP_Eng'
   */
  if (rtwdemo_roll_U->AP_Eng) {
    /* Outport: '<Root>/Ail_Cmd'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rtwdemo_roll_B->CmdLimit;
  } else {
    /* Outport: '<Root>/Ail_Cmd' incorporates:
     *  Constant: '<Root>/Zero'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rtwdemo_roll_P.Zero_Value_c;
  }

  /* End of Switch: '<Root>/EngSwitch' */
}

/*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initialize(RT_MODEL_rtwdemo_roll_T *const rtwdemo_roll_M)
{
  DW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DW = rtwdemo_roll_M->dwork;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UnitDelay: '<S4>/FixPt Unit Delay1' */
  rtwdemo_roll_DW->FixPtUnitDelay1_DSTATE = rtwdemo_roll_P.LatchPhi_vinit;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RollAngleReference' */

  /* SystemInitialize for Atomic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InitializeConditions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rtwdemo_roll_P.Integrator_IC;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0;

  /* End of SystemInitialize for SubSystem: '<Root>/BasicRollMode' */
}

/* Model terminat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terminate(RT_MODEL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M)
{
  /* model code */
  rt_FREE(rtwdemo_roll_M->blockIO);
  rt_FREE(rtwdemo_roll_M->inputs);
  rt_FREE(rtwdemo_roll_M->outputs);
  rt_FREE(rtwdemo_roll_M->dwork);
  rt_FREE(rtwdemo_roll_M);
}

/* Model data allocation function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void)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M;
  rtwdemo_roll_M =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 malloc(sizeof
    (RT_MODEL_rtwdemo_roll_T));
  if (rtwdemo_roll_M == (NULL)) {
    return (NULL);
  }

  (void) memset((char *)rtwdemo_roll_M, 0,
                sizeof(RT_MODEL_rtwdemo_roll_T));

  /* block I/O */
  {
    B_rtwdemo_roll_T *b = (B_rtwdemo_roll_T *) malloc(sizeof(B_rtwdemo_roll_T));
    rt_VALIDATE_MEMORY(rtwdemo_roll_M,b);
    rtwdemo_roll_M->blockIO = (b);
  }

  /* states (dwork) */
  {
    DW_rtwdemo_roll_T *dwork = (DW_rtwdemo_roll_T *) malloc(sizeof
      (DW_rtwdemo_roll_T));
    rt_VALIDATE_MEMORY(rtwdemo_roll_M,dwork);
    rtwdemo_roll_M->dwork = (dwork);
  }

  /* external inputs */
  {
    ExtU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U = (ExtU_rtwdemo_roll_T *) malloc(sizeof
      (ExtU_rtwdemo_roll_T));
    rt_VALIDATE_MEMORY(rtwdemo_roll_M,rtwdemo_roll_U);
    rtwdemo_roll_M->inputs = (((ExtU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U));
  }

  /* external outputs */
  {
    ExtY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Y = (ExtY_rtwdemo_roll_T *) malloc(sizeof
      (ExtY_rtwdemo_roll_T));
    rt_VALIDATE_MEMORY(rtwdemo_roll_M,rtwdemo_roll_Y);
    rtwdemo_roll_M->outputs = (rtwdemo_roll_Y);
  }

  {
    B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B = rtwdemo_roll_M->blockIO;
    DW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DW = rtwdemo_roll_M->dwork;
    ExtU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U = (ExtU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M->inputs;
    ExtY_rtwdemo_roll_T *rtwdemo_roll_Y = (ExtY_rtwdemo_roll_T *)
      rtwdemo_roll_M->outputs;

    /* block I/O */
    (void) memset(((void *) rtwdemo_roll_B), 0,
                  sizeof(B_rtwdemo_roll_T));

    /* states (dwork) */
    (void) memset((void *)rtwdemo_roll_DW, 0,
                  sizeof(DW_rtwdemo_roll_T));

    /* external inputs */
    (void)memset(rtwdemo_roll_U, 0, sizeof(ExtU_rtwdemo_roll_T));

    /* external outputs */
    rtwdemo_roll_Y->Ail_Cmd = 0.0F;
  }

  return rtwdemo_roll_M;
}

        同样,模型初始化函数接受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作为参数。

rtwdemodbtype(file,...
    '/*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void rtwdemo_roll_initialize',1,1)
/* Model initialize function */
void rtwdemo_roll_initialize(RT_MODEL_rtwdemo_roll_T *const rtwdemo_roll_M)

        由于对入口函数的每次调用都与一个单独的实时模型数据结构体交互,因此可以避免各次调用之间发生意外交互。

使用代码生成优化消除内部数据

        为了获得消耗更少内存的更高效代码,请选择优化,例如在前面清除了的 Default parameter behavior

set_param('rtwdemo_roll','DefaultParameterBehavior','Inlined',...
    'OptimizeBlockIOStorage','on',...
    'LocalBlockOutputs','on')

        在此示例中,为了获得更简单的代码,请将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设置为 Nonreusable function。

set_param('rtwdemo_roll','CodeInterfacePackaging','Nonreusable function')

        从模型中生成代码。

slbuild('rtwdemo_roll')
### Starting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build procedure for: rtwdemo_roll

Build Summary

Top model targets built:

Model         Action                       Rebuild Reason                   
============================================================================
rtwdemo_roll  Code generated and compiled  Generated code was out of date.  

1 of 1 models built (0 models already up to date)
Build duration: 0h 0m 12.188s

        现在,rtwdemo_roll.h 没有定义用于模块输入和输出的结构体。对于模型中的所有内部信号,优化要么已消除了存储,要么创建了局部函数变量而不是全局结构体字段。

        优化未能消除三种模块状态的存储,因此文件继续定义 DWork 结构体类型。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h');
rtwdemodbtype(file,...
    '/* Block states (default storage) for system','} DW_rtwdemo_roll_T;',1,1)
/* Block states (default storage) for system '<Root>' */
typedef struct {
  real32_T FixPtUnitDelay1_DSTATE;     /* '<S4>/FixPt Unit Delay1' */
  real32_T Integrator_DSTATE;          /* '<S1>/Integrator' */
  int8_T 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S1>/Integrator' */
} DW_rtwdemo_roll_T;

        现在,为 Discrete-Time Integrator 模块生成的代码仅在 DWork 结构体中存储状态和输出数据。

file = fullfile('rtwdemo_roll_grt_rtw','rtwdemo_roll.c');
rtwdemodbtype(file,'/*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 End of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1,1)
  /* Update for DiscreteIntegrator: '<S1>/Integrator' incorporates:
   *  Gain: '<S1>/IntGain'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0.5F * rtb_TKSwitch * 0.025F;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5.0F)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5.0F;
  } else if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5.0F)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DSTATE = -5.0F;
  }

  rtwdemo_roll_DW.Integrator_PrevResetState = (int8_T)rtb_NotEngaged_f;

        优化还消除了模型中模块参数的存储。例如,在 Discrete-Time Integrator 模块中,Upper saturation limit 和 Lower saturation limit 参数设置为 intLim 和 -intLim。

        intLim 是 Simulink.Parameter 对象,用于存储值 5。在为 Discrete-Time Integrator 生成的代码中,这些模块参数和 intLim 显示为内联字面数字 5.0F 和 -5.0F。

        如果模型包含代码生成器不能直接内联的参数(例如数组参数),则代码会定义表示该数据的结构体类型。此常量参数结构体使用 const 存储类型限定符,因此某些编译工具链可以进一步优化程序集代码。

        结构体 ConstParam__model_ 的声明位于 model.h 中。

/* Constant parameters (auto storage) */
typedef struct {
   /* Expression: [1 2 3 4 5 6 7]
    * Referenced by: '<Root>/Constant'
    */
   real_T Constant_Value[7];
   
   /* Expression: [7 6 5 4 3 2 1]
    * Referenced by: '<Root>/Gain'
    */
   real_T Gain_Gain[7];
 } ConstParam_model;

        默认情况下,常量参数 model_ConstP 的声明位于 model_data.c 中。

/* Constant parameters (auto storage) */
const ConstParam_model model_ConstP = {
   /* Expression: [1 2 3 4 5 6 7]
    * Referenced by: '<Root>/Constant'
    */
   { 1.0, 2.0, 3.0, 4.0, 5.0, 6.0, 7.0 },

   /* Expression: [7 6 5 4 3 2 1]
    * Referenced by: '<Root>/Gain'
    */
   { 7.0, 6.0, 5.0, 4.0, 3.0, 2.0, 1.0 }
};

        model_ConstP 作为参数传递给引用模型。

生成的代码中的局部变量

        当选择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Enable local block outputs 优化时,代码生成器会尝试通过将内部信号表示为局部变量(而不是全局结构体的字段)来生成更高效的代码。如果局部变量消耗的内存有超过目标硬件上的可用堆栈空间的风险,请考虑通过设置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Maximum stack size (bytes) 来指示最大堆栈大小。

生成的代码中测试点的外观

​        测试点是存储在唯一内存位置的信号。有关在模型中包含测试点的信息,可以参考将信号配置为测试点。​

        为包含测试点的模型生成代码时,编译过程会为每个测试点分配单独的内存缓冲区。默认情况下,测试点存储为标准数据结构体的成员,例如 model_B。

        如果有 Embedded Coder®:

  • 通过在 Code Mapping Editor 中为 Internal data 类别的数据指定代码生成设置,可以控制测试点的默认表示形式。

  • 可以使用Ignore test point signals(Embedded Coder) 参数指定编译过程忽略模型中的测试点,从而允许最佳缓冲区分配。忽略测试点可加快从原型构建到部署的过程,并避免由于工作流的产物而导致生成的代码出现意外的性能降级。

        虚拟总线不显示在生成的代码中,即使与测试点相关联时也是如此。要在生成的代码中显示总线,请使用非虚拟总线或使用通过Signal Conversion 模块转换为非虚拟总线的虚拟总线。

生成的代码中工作区变量的外观

        可以使用工作区变量来指定模型中的模块参数值。工作区变量包括您存储在工作区(例如基础工作区)或数据字典中的 MATLAB® 数值变量和 Simulink.Parameter 对象。

        将 Default parameter behavior 设置为 “Tunable” 时,默认情况下,工作区变量在生成的代码中显示为全局参数结构体的可调字段。如果使用一个这样的变量指定多个模块参数值,则该变量显示为全局参数结构体的单个字段。代码不会创建多个字段来表示模块参数。因此,在代码执行期间调整字段值会更改模型的数学行为,就像在仿真期间调整 MATLAB 变量或参数对象的值一样。

        ​如果有 Embedded Coder,则可以通过在 Code Mapping Editor 中指定参数数据类别的代码生成设置来控制工作区变量的默认表示形式。

  • Model parameters 类别适用于存储在模型工作区中的变量。

  • External parameters 类别适用于存储在基础工作区或数据字典中的变量。

将内部数据提升到接口

        默认情况下,代码生成器假定应用程序中的其他系统和组件不需要访问内部数据。例如,代码生成器会对内部数据进行优化,以从生成的代码中消除它们。对于原型构建和测试目的,可以通过清除优化或配置测试点并应用存储类来访问内部数据。对于优化的生产代码,将单个数据项配置为作为模型接口的一部分显示在生成的代码中。

可以提升的数据

        根据生成的代码的重入性,即为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选择的设置,可以通过将模型中的每个数据项配置为在代码中显示为下列实体之一来参与接口:

  • 全局符号,例如全局变量或对专用函数的调用

  • 生成的入口函数的形参(参数)

下表显示了每个数据类别参与接口时可使用的机制。

数据类别显示为全局符号显示为入口函数的参数
根级别 Inport 或 Outport 模块仅适用于非重入模型。是。
连接两个模块的信号仅适用于非重入模型。

仅适用于可重入模型,且仅作为结构体字段。

或者,将信号连接到根级别 Outport 模块。

模块状态仅适用于非重入模型。仅适用于可重入模型,且仅作为结构体字段。
数据存储,例如 Data Store Memory 模块是。仅适用于可重入模型,且仅作为结构体字段。
模块参数或参数对象,例如 Simulink.Parameter是。仅作为结构体的字段。

单实例算法

        对于单实例算法(将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设置为 “Nonreusable function”),使用模型数据编辑器或 Property Inspector 将存储类直接应用于单个数据项。使用直接应用的存储类时,数据项在代码中显示为全局符号,例如全局变量。存储类还可以防止优化消除数据项的存储。

        可以将存储类应用于信号、模块状态和模块参数。(对于模块参数,可以通过 Simulink.Parameter 等参数对象间接应用存储类)。但是,对于信号,请考虑将信号连接到模型根级别的 Outport 模块。然后,可以选择将存储类应用于模块。在模块图中,Outport 模块显示信号表示系统输出。

可重入算法

        对于可重入算法(将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设置为 “Reusable function”),可使用不同方法将数据项配置为在代码中体现为生成的入口函数的形参。

  • 对于内部信号,可直接应用存储类 Model default(可参考模型接口元素的 C 代码生成配置)。如果有 Embedded Coder,在 Code Mappings 编辑器中,对于 Internal data 类别,请将默认存储类设置为 “Default” 或者设置为在 Embedded Coder 字典中定义的结构化存储类(可参考Create Code Definitions for Use in the Code Mappings Editor (Embedded Coder))。或者,将信号配置为测试点(可参考生成的代码中测试点的外观)。默认情况下,信号显示为标准数据结构体之一的字段(请参阅生成的代码如何存储内部信号、状态和参数数据)。如果不希望信号显示在生产代码中,请使用测试点,以便稍后选择模型配置参数 Ignore test point signals

    或者,将信号连接到模型根级别的 Outport 模块。将信号连接到根级别 Outport 模块可防止优化从代码中消除信号。为了帮助在大型模型中进行信号路由,请使用 Goto 和 From 模块。

  • 对于模块参数,请创建一个参数对象,例如 Simulink.Parameter,并直接将 Auto 之外的存储类应用于该对象。存储类可防止优化在代码中内联参数值。

    使用存储类时,会在模型的实例之间共享该参数,这些实例是对入口函数的调用。这些函数以全局符号而不是实参形式直接访问参数数据。不能将参数配置为在代码中体现为实参,因此您无法使模型的每个实例都使用不同的参数值。

控制内部数据的默认表示形式 (Embedded Coder)

        默认情况下,代码生成器会将优化无法消除的内部数据(如大多数状态数据)聚合到 DWork 结构体等标准结构体中。使用 Embedded Coder,可以控制生成的代码存储这些数据的方式。

通过插入 pragma 指令控制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

        使用 Code Mapping Editor 为每个类别的数据(例如属于内部数据的状态和信号数据)指定默认内存段。在生成的代码中,自定义 pragma 指令或其他装饰元素位于数据定义和声明的前后位置。

        还可以根据模型中的原子子系统对结构体进行分区,以便为子例程和其他算法子组件的数据指定不同的默认内存段。

控制标准数据结构体的类型、字段和全局变量的名称

可以控制标准数据结构体的某些特性。要对结构体特性施加更多控制,例如在生成的代码文件中的位置,请使用 Embedded Coder Dictionary 创建自己的结构化存储类。然后,使用 Code Mapping Editor 将存储类应用于数据类别。存储类会删除标准结构体中的数据,从而创建您可以施加更多控制的其他结构体。

根据子组件将数据组织到结构体中

  • 在标准数据结构体中,要创建包含单实例(非重入)子例程或子组件的数据的子结构体,请使用原子子系统来封装对应的模块。在子系统参数中,将 Function packaging 设置为 “Reusable function”。

    或者,将模块封装在模型中并使用 Model 模块。在引用模型中,将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Model Referencing > Total number of instances allowed per top model 设置为 “Multiple”。

  • 要在模型中创建包含多实例(可重入)子例程或子组件的数据的单独独立结构体,请使用原子子系统来封装对应的模块。在子系统参数中,将 Function packaging 设置为 “Nonreusable function”,然后选择 Function with separate data

    或者,将模块封装在模型中并使用 Model 模块。在引用模型中,选择以下方法之一:

    • 将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 Model Referencing > Total number of instances allowed per top model 设置为 “One”。

    • 将 Total number of instances allowed per top model 设置为 “Multiple”,并使用 Embedded Coder Dictionary 创建一个结构化存储类。然后,使用 Code Mapping Editor 将存储类应用于数据类别。

将信号和参数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自定义结构体和子结构体

        要将任意信号和参数组织成自定义结构体和子结构体,请创建非虚拟总线信号和参数结构体。(可选)要防止优化消除代码中的数据,请将总线信号或参数结构体的存储类设置为 “Auto”(默认设置)以外的值。

        在向模型添加模块时,必须将每个新信号和参数显式放入总线或结构体中。

创建单独的全局变量而不是结构体字段

        要使内部数据的类别在生成的代码中显示为单独的非结构化全局变量而不是标准数据结构体的字段,请使用 Code Mapping Editor 将非结构化存储类应用于数据类别。例如,应用存储类 ExportedGlobal。但是,如果通过将配置参数 Code interface packaging 设置为 “Nonreusable function” 以外的值来生成多实例可重入代码,则不能将此方法用于某些数据类别。

        要使用 Code Mapping Editor 将默认存储类应用于数据类别。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书介绍了Linux下图形用户接口(GUI)编程技术。全书共18章,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Linux GUI编程架构以及编程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Linux 编程常用C语言函数库glibc、构件库Gtk+、Gnome,第三部分介绍Linux下的GUI生成器Glade,第四部分介绍Linux编程调试工具gdb及xxgdb。第五部分包括三个附录,附录A是书使用的示例GnomeHello的源代码,附录B介绍了一些与Gtk+/Gnome编程相关的在线资源,附录C是Gtk+/Gnome对象的简要介绍。本书的Gtk+构件示例都来自于GTK 1.2.3软件包的示例。如果下载并安装了GTK 1.2.3软件包,则能够在展开的源代码目录下找到这些示例代码。本书适用于有Linux使用经验及C语言编程基础的读者阅读。 目 录 前言 第一部分 Linux GUI编程框架及编程基础 第1章 Linux软件开发概述 1 1.1 关于Linux 1 1.2 关于Linux的桌面环境 2 1.3 Linux系统的软件开发 3 1.3.1 开发所使用的库 3 1.3.2 Gnome的开发结构 4 1.4 开发Linux应用程序的编程语言 和编程工具 6 1.5 本书的结构 7 第2章 Gtk+/Gnome开发简介 8 2.1 安装Gtk+/Gnome库 8 2.2 第一个Gtk+应用程序 9 2.2.1 一个什么也不能做的窗口 9 2.2.2 示例代码的含义 9 2.2.3 GTK的Hello World 10 2.2.4 Gtk+的信号和回调函数原理 12 2.2.5 Hello World代码解释 14 2.2.6 运行helloworld 17 2.3 Gnome应用程序 17 2.4 GNU C 编译器 18 2.4.1 使用 gcc 18 2.4.2 gcc 选项 18 2.5 初始化库 19 2.6 用popt分析参数 20 2.6.1 参数分析方法 20 2.6.2 GnomeHello程序的参数分析 22 2.7 国际化 25 2.8 保存配置信息 27 2.8.1 读出存储的配置数据 28 2.8.2 在配置文件存储数据 30 2.8.3 配置文件迭代器 30 2.8.4 节迭代器 33 2.8.5 其他的配置文件操作 33 2.9 会话管理 34 2.10 Gtk+的主循环 36 2.10.1 主循环基本知识 36 2.10.2 退出函数 36 2.10.3 Timeout函数 37 2.10.4 idle函数 37 2.10.5 输入函数 38 2.11 编译应用程序 39 2.11.1 生成代码树 39 2.11.2 configure.in文件 41 2.11.3 Makefile.am文件 43 2.11.4 安装支持文件 44 第二部分 Linux 编程常用C 语言 函数库及构件库 第3章 glib库简介 49 3.1 类型定义 49 3.2 glib的宏 49 3.2.1 常用宏 49 3.2.2 调试宏 50 3.3 内存管理 52 3.4 字符串处理 53 3.5 数据结构 55 3.5.1 链表 55 3.5.2 树 59 3.5.3 哈希表 63 3.6 GString 65 3.7 计时器函数 66 3.8 错误处理函数 67 3.9 其他实用函数 67 第4章 构件定位 69 4.1 构件的显现、映射和显示 69 4.2 其他的构件概念 70 4.3 构件的类型转换 72 4.4 组装构件 72 4.4.1 尺寸分配 73 4.4.2 GtkWindow构件 74 4.4.3 GtkBox 76 4.4.4 表格构件GtkTable 79 4.4.5 固定容器构件GtkFixed 83 4.4.6 布局容器构件GtkLayout 85 第5章 按钮构件 87 5.1 普通按钮GtkButton 87 5.2 开关按钮GtkToggleButton 90 5.3 检查按钮GtkCheckButton 91 5.4 无线按钮GtkRadioButton 91 第6章 调整对象 95 6.1 创建一个调整对象 95 6.2 使用调整对象 95 6.3 调整对象内部机制 96 第7章 文本构件GtkText 98 7.1 创建、配置文本构件 98 7.2 操作文本 99 7.3 键盘快捷键 100 7.4 GtkText示例 100 第8章 范围构件GtkRange 105 8.1 滚动条构件GtkScrollBar 105 8.2 比例构件GtkScale 105 8.2.1 函数和信号 105 8.2.2 常用的范围函数 106 8.2.3 键盘和鼠标绑定 107 8.2.4 示例 107 第9章 杂项构件 114 9.1 标签构件GtkLabel 114 9.2 箭头构件GtkArrow 117 9.3 工具提示对象GtkTooltips 119 9.4 进度条构件GtkProgressBar 120 9.5 对话框构件 126 9.6 pixmap 127 9.7 标尺构件GtkRuler 134 9.8 文本输入构件GtkEntry 137 9.9 微调按钮构件GtkSpinButton 140 9.10 组合框GtkCombo 146 9.11 日历构件GtkCalendar 148 9.12 颜色选择构件GtkColorSelect 158 9.13 文件选择构件GtkFileSelect 162 第10章 容器构件GtkContainer 165 10.1 事件盒构件GtkEventBox 165 10.2 对齐构件GtkAlignment 166 10.3 框架构件GtkFrame 167 10.4 比例框架构件GtkAspectFrame 169 10.5 分栏窗口构件GtkPanedWindow 170 10.6 视角构件GtkViewport 174 10.7 滚动窗口构件GtkScrolled Window 175 10.8 按钮盒构件GtkButtonBox 177 10.9 工具条构件GtkToolbar 181 10.10 笔记本构件GtkNotebook 187 第11章 分栏列表构件GtkCList 193 11.1 创建分栏列表构件GtkCList 193 11.2 操作模式 193 11.3 操作分栏列表构件列标题 194 11.4 操纵列表 194 11.5 向列表添加行 196 11.6 在单元格设置文本和pixmap 图片 197 11.7 存储数据指针 198 11.8 处理选择 198 11.9 信号 199 11.10 GtkCList示例 199 第12章 树构件 204 12.1 创建新树构件 204 12.1.1 添加一个子树 204 12.1.2 处理选的列表 205 12.1.3 树构件内部机制 205 12.1.4 信号 206 12.1.5 函数和宏 206 12.2 树项构件GtkTreeItem 208 12.2.1 信号 209 12.2.2 函数和宏 210 12.3 树构件示例 210 第13章 GnomeApp构件和GnomeUIInfo 215 13.1 主窗口GnomeApp 215 13.2 GnomeUIInfo 216 13.2.1 创建GnomeUIInfo 216 13.2.2 将GnomeUIInfo转换为构件 218 第14章 状态条构件 221 14.1 状态条构件简介 221 14.2 GnomeAppBar构件 221 14.3 状态条构件GtkStatusbar 222 第15章 对话框 225 15.1 GnomeDialog构件 225 15.1.1 创建对话框 225 15.1.2 填充对话框 226 15.1.3 处理GnomeDialog的信号 226 15.1.4 最后的修饰 227 15.2 模态对话框 229 15.3 一个对话框示例 230 15.4 特殊对话框 231 15.4.1 GnomeAbout 231 15.4.2 GnomePropertyBox—属性框 233 15.4.3 GnomeMessageBox—消息框 234 第16章 GDK 基础 236 16.1 GDK和Xlib 236 16.2 GdkWindow 237 16.2.1 GdkWindow和GtkWidget 237 16.2.2 GdkWindow属性 238 16.3 视件和颜色表 240 16.3.1 GdkVisual 240 16.3.2 视件的类型 241 16.3.3 颜色和GdkColormap 242 16.3.4 获得颜色表 244 16.4 可绘区和pixmap 244 16.5 事件 245 16.5.1 事件类型 245 16.5.2 事件屏蔽 247 16.5.3 在Gtk+接收Gdk事件 248 16.5.4 鼠标按键事件 250 16.5.5 键盘事件 252 16.5.6 鼠标移动事件 254 16.5.7 焦点变更事件 257 16.6 鼠标指针 257 16.6.1 指针定位 257 16.6.2 独占指针 258 16.6.3 改变光标 259 16.7 字体 259 16.8 图形上下文 263 16.9 绘图 267 16.9.1 画点 267 16.9.2 画线 268 16.9.3 矩形 268 16.9.4 画弧 269 16.9.5 多边形 269 16.9.6 文本 270 16.9.7 pixmap像素映射图形 270 16.9.8 RGB缓冲 271 第三部分 Linux GUI 生成器Glade 第17章 Glade:GUI生成器 273 17.1 安装Glade 273 17.1.1 Glade简介 273 17.1.2 安装Glade 273 17.1.3 在Gnome主菜单下为Glade 创建菜单项 274 17.1.4 在Gnome面板上创建快捷 按钮 275 17.2 用Glade生成图形用户接口 275 17.2.1 Glade的界面简介 275 17.2.2 用Glade创建应用程序界面 277 第四部分 调试工具 第18章 程序调试 283 18.1 用gdb调试应用程序 283 18.1.1 为调试程序做准备 283 18.1.2 获得gdb帮助 284 18.1.3 gdb常用命令 284 18.1.4 gdb 应用举例 286 18.2 用xxgdb调试应用程序 289 第五部分 附 录 附录A GnomeHello源代码 293 附录B 在线资源 304 附录C Gtk+/Gnome对象总览 306
1、图书管理系统 以UNIX系统文件部分系统调用为基础设计一个简易的图书管理系统。要求实现: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清理、统计等功能、还要实现对每天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并打印出统计报表,操作界面要尽量完善。图书资料信息必须保存在文件。 2、信号通信与进程控制 (l)进程的创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fork()创建两个或多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有一个父进程和其余为子进程在活动。 (2)进程的控制:在程序使用系统调用lockf()来给每一个进程加锁,实现进程之间的互斥。 (3)进程通信:①软断通信;②在程序使用实例signal(SIGINT,SIG_IGN)和signal(SIGQUIT,SIG_IGN)进行通信操作,观察执行结果,并分析原因。 (4)软断的捕获与重定义。首先定义一个服务函数function(),然后利用signal(sig,function)系统调用来实现断的捕获与改道。 (5)使用操作系统保留给用户的信号SIGUSR1和SIGUSR2进行通信。 (6)扩展程序,使之成为信号或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 3、管道通信 利用UNIX系统提供的管道机制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1)管道通信。利用pipe()和lockf()系统调用,编写程序,实现同族进程间的通信。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创建子进程P1、P2、…。子进程Pi分别向管道各写信息,而父进程则从管道读出来自于各子进程的信息,实现进程家族间无名管道通讯。 扩展之,使之成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自己定义)。 (2)命名管道通信:利用mkfifo(name,mode)或mknod(name,mode,0)创建一个命名管道,然后利用它和文件部分系统调用实现不同进程间的通信。 改造之,使之成为客户/服务器模式,并完成一定的任务(自己定义)。 4、进程间通信(IPC):消息机制 (1)消息的创建、发送和接收 使用系统调用msgget(),msgsnd(),msgget(),及msg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作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SERVER和CLIENT也可分别为2个各自独立的程序。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175的消息队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遇到类型为1的消息,则作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每接收到一个消息后显示一句“(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使用key为175的消息队列,先后发送类型从10到1的消息,然后退出。最后的一个消息,即是SERVER端需要的结束信号。CLIENT每发送一条消息后显示一句“(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2)功能扩展:在sever端创建一个服务函数,从而实现C/S通讯 要求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不仅仅显示“(server)received”,而是做一些其它事情,比如读取或查询某个文件,或者执行一个shell命令等。此功能可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客户端,比如设计一个菜单界面,接收不同的选项,并发送到服务器端,请求对方提供服务。 5、进程间通信(IPC):共享内存机制 (1) 共享存储区的创建,附接和断接 使用系统调用shmget(),shmat(),msgdt(),shmctl(),编制一长度为1K的消息发送和接收的程序。 1)为了便于操作和观察结果,用一个程序作为“引子”,先后fork()两个子进程,SERVER和CLIENT,进行通信。SERVER和CLIENT也可分别为2个各自独立的程序。 2)SERVER端建立一个Key为375的共享区,并将第一个字节置为-1,作为数据空的标志,等待其他进程发来的消息。当该字节的值发生变化时,表示收到了信息,并进行处理。然后再次把它的值设为-1。如果遇到的值为0,则视为结束信号,取消该队列,并退出SERVER。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显示“(server)received”。 3)CLIENT端建立一个Key为375的共享区,当共享取得第一个字节为-1时,SERVER端空闲,可发送请求。CLIENT随即填入9到0。期间等待Server端的再次空闲。进行完这些操作后,CLIENT退出。CLIENT每发送一次数据后显示“(client)sent”。 4)父进程在SERVER和CLIENT均退出后结束。 (2)功能扩展:在sever端创建一个服务函数,从而形成C/S通讯模式 要求SERVER每接收到一次数据后不仅仅显示“(server)received”,而是做一些其它事情,比如读取或查询某个文件等。此功能可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客户端,比如设计一个菜单界面,接收不同的选项,并发送到服务器端,请求对方提供服务。 6、文件加密存储 利用文件系统的系统调用编程对文件的内容进行加、解密。 要求程序从环境的命令行携带4个参数。第一个是文件名,第二个是操作方式,第三个是密钥,第四个是加密钥循环使用长度。其后两个参数是可以忽略,但对忽略的情况要提供缺省值。 要求最后实现对文件的加密转储,或通过改道的办法进行转储。对于已加密的文件可以进行解密显示或解密后转储。形成加密或解密文件后要删除原来的文件。 建议加密过程使用按字符进行异或的方式处理,也可以是仿射加密方式,比如把所有的字符做一个平移变换:A-A+C(A为任意字母表的字母,C为常数,为了防止越界或溢出,可以改造其为A-(A+C)MOD 256),这里要提醒的是,要注意逆变换。 建议,设计者也提供自己的加密方式。 7、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请求页式管理是一种常用的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本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要求: (1)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320条指令。指令的地址按下述原则生成: ①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②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前地址部分;③25%的指令是均匀分布在后地址部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①在[0,319]的指令地址之间随机选取一起点m;②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l的指令;③在前地址[0,m+1]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地址为m’;④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m’+1;⑤在后地址[m’+2,319]随机选取一条指令并执行;⑥重复上述步骤①~⑤,直到执行320次指令。 (2)将指令序列变换成为页地址流。设:①页面大小为1K;②用户内存容量为4页到32页;③用户虚存容量为32K。 在用户虚存,按每页存放10条指令排列虚存地址,即320条指令在虚存的存放方式为: 第0条~第9条指令为第0页(对应虚存地址为[0,9]); 第10条~第19条指令为第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10,19]); … … … 第310条~第319条指令为第31页(对应虚存地址为[310,319])。 按以上方式,用户指令可组成32页。 (3)计算并输出下述各种算法在不同内存容量下的命率(要为以下各种算法定义数据结构)。 ①先进先出的算法(FIFO); ②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 ③最近最不经常使用算法(NUR/NRU/CLOCK)。 命率=1-页面失效次数/页地址流长度 在本设计,页地址流长度为320,页面失效次数为每次访问相应指令时,该指令所对应的页不在内存的次数。 (4)关于随机数产生办法,Linux/UNIX系统提供函数srand()和rand(),分别进行初始化和产生随机数。例如:srand()语句可初始化一个随机数: a[0]=10*rand()/32767*319+1, a[1]=10*rand()/32767*a[0]; … … … 语句可用来产生a[0]、a[1]、…的随机数。 8、shell程序模拟设计 shell是UNIX系统的命令解释程序。Shell的基本功能是:命令解释执行、shell编程、系统环境设置、文件名替换、I/O重定向、连通管道建立。试按照shell程序的基本功能,利用UNIX系统提供的进程控制的系统调用,设计一个程序来模拟shell功能。要求至少要做到: 1)从终端键盘接收命令,若是合法,则执行之; 2)设置一条内部命令,比如print,用于显示被执行命令的返回状态和它自己的参数; 3)实现shell命令替换。 9、Windows文件系统分析 在Linux系统下,使用与文件相关的系统调用实现对物理设备文件的读写,参照Linux系统源代码,对不同介质上的FAT格式文件系统进行分析。要求在Linux环境下设计出C语言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分析DOS/Windows系统引导记录DBR(DOS Boot Record)和引导机制; 2)通过DBR的BPB(BIOS Parameter Block)信息分析,构建相关信息的数据结构,比较FAT16、FAT32和VFAT等文件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3)至少要实现对给出第一FAT入口文件的只读访问。 4)建议根据文件名读取文件。 10、UNIX/Linux文件系统分析 在Linux系统下,使用与文件相关的系统调用实现对物理设备文件的读写,参照Linux系统源代码以及Grub系统的源代码,对不同介质上的FAT格式文件系统进行分析。要求在Linux环境下设计出C语言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分析UNIX SysV/Linux系统引导记录的作用; 2)分析UNIX SysV/Linux的超级块及其结构,并建立相关数据结构,通过编程实现UNIX SysV/Linux文件系统内各部分的定位。 3)至少要实现对给定i节点文件的只读访问。 4)建议根据文件名读取文件。
第一篇 起步篇 第1章 初识Java 3 1.1 Java简介 3 1.1.1 Java的不同平台 3 1.1.2 Java发展的历程 3 1.1.3 Java的特点 4 1.2 安装开发工具包 5 1.2.1 下载JDK 5 1.2.2 安装JDK 6 1.2.3 安装后Java目录的解读 7 1.3 学会使用API 7 1.4 第一个Java程序 8 1.4.1 开发代码 8 1.4.2 编译运行 9 1.5 小结 11 第2章 基本数据类型——构建Java 大厦的基础 12 2.1 源代码注释 12 2.1.1 单行注释 12 2.1.2 区域注释 12 2.1.3 文档注释 13 2.2 基本数据类型 14 2.2.1 整型 15 2.2.2 浮点型 17 2.2.3 char型 17 2.2.4 boolean型 18 2.3 基本数据类型值间的转换 18 2.3.1 自动转换 18 2.3.2 手动强制转换 19 2.3.3 隐含强制转换 19 2.4 标识符命名规范 20 2.4.1 正确的命名标识符 20 2.4.2 提倡的命名习惯 21 2.5 小结 21 第3章 表达式——描述行为的元素 22 3.1 不简单的算术运算符 22 3.1.1 “+”运算符 22 3.1.2 “-”运算符 24 3.1.3 “*”运算符 25 3.1.4 “/”运算符 25 3.1.5 “%”运算符 26 3.2 自增自减运算 27 3.3 关系运算 28 3.3.1 等于/不等于运算 28 3.3.2 比较大小运算 29 3.4 逻辑运算 30 3.4.1 “与”运算 30 3.4.2 “或”运算 31 3.4.3 “非”运算 32 3.5 三元运算符 32 3.6 位运算 33 3.7 移位运算 34 3.7.1 “”左移 35 3.7.2 “”右移 35 3.7.3 “”无符号右移 36 3.7.4 令人困扰的例子 37 3.8 赋值运算 37 3.8.1 普通赋值运算 37 3.8.2 运算赋值运算 38 3.9 括号及运算符间的优先级关系 38 3.10 常用数学工具包——java.lang.Math类 39 3.10.1 数学常量 39 3.10.2 常用数学函数 40 3.11 小结 41 第4章 流程控制——Java世界的航行舵手 42 4.1 if条件语句 42 4.1.1 简略形式 42 4.1.2 完全形式 43 4.1.3 语句的嵌套 43 4.2 switch多分支语句 45 4.2.1 基本语法 45 4.2.2 合法的判断表达式 46 4.2.3 合法的case表达式 47 4.2.4 详细执行流程 49 4.3 while循环语句 50 4.4 do-while循环语句 52 4.5 for循环语句 53 4.5.1 基本语法 53 4.5.2 声明的三大组成部分 54 4.5.3 复杂的for循环案例 55 4.5.4 用for实现其他循环 55 4.6 break断语句 56 4.7 continue继续语句 57 4.8 小结 58 第5章 数组——以不变应万变的哲学 59 5.1 数组的声明及创建 59 5.1.1 声明数组引用 59 5.1.2 创建数组对象 60 5.2 Java数组的实现机制 61 5.3 数组的初始化 63 5.3.1 默认初始化 63 5.3.2 利用循环初始化 64 5.3.3 枚举初始化 66 5.4 数组的相互赋值 67 5.4.1 基本类型数组赋值规则 67 5.4.2 引用型数组赋值规则 68 5.5 数组的常用操作 69 5.5.1 数组复制 69 5.5.2 数组排序 71 5.5.3 搜索指定元素 72 5.5.4 比较数组的元素 73 5.6 关于args[] 73 5.7 小结 74 第二篇 基础篇 第6章 对象和类——Java世界的细胞 77 6.1 面向对象概述 77 6.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诞生 77 6.1.2 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思想的对比 78 6.1.3 面向对象技术的背景和特点 79 6.2 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 80 6.3 成员变量 81 6.3.1 成员变量的开发与使用 81 6.3.2 成员变量的初始值 82 6.3.3 对象引用变量的比较 84 6.4 方法 85 6.5 变长参数 86 6.6 引用问题 87 6.6.1 调用不存在的方法或成员变量 87 6.6.2 用空引用进行调用 88 6.6.3 数组的空引用问题 89 6.7 局部变量 89 6.7.1 局部变量的作用域 89 6.7.2 局部变量的初始化 90 6.8 this预定义对象引用 92 6.9 擅用系统已有的类 94 6.9.1 Java的Date类 94 6.9.2 Java的GregorianCalendar类 96 6.9.3 擅用系统已有类的思想 98 6.10 小结 99 第7章 访问控制——Java世界的卫兵 100 7.1 包的使用 100 7.1.1 声明创建包 100 7.1.2 引入包内的资源 102 7.1.3 静态引入 104 7.2 类的访问控制 105 7.2.1 公有访问级别 105 7.2.2 默认访问级别 106 7.2.3 类与源代码文件的搭配 106 7.3 成员的访问控制 107 7.3.1 公共类型 107 7.3.2 私有类型 108 7.3.3 默认类型 109 7.3.4 保护类型 109 7.3.5 Java封装的实现 110 7.4 final的变量 112 7.4.1 final的成员变量 113 7.4.2 final的局部变量 115 7.5 static关键字的使用 116 7.5.1 静态成员 116 7.5.2 静态成员的访问 117 7.5.3 静态最终成员变量 119 7.6 小结 121 第8章 继承——多态的支柱 122 8.1 继承概述 122 8.1.1 类之间的关系 122 8.1.2 面向对象的继承性 124 8.2 类的继承 125 8.3 成员变量的继承与隐藏 126 8.3.1 成员变量的继承规则 126 8.3.2 成员变量的隐藏 129 8.4 对象引用的使用 130 8.4.1 对象引用能指向的对象类型 130 8.4.2 对象引用的强制类型转换 131 8.4.3 对象引用所能调用的成员 132 8.4.4 对象引用的赋值与比较 133 8.5 方法的继承与重写 135 8.5.1 方法的继承规则 135 8.5.2 方法重写的基本知识 136 8.5.3 构成重写的条件 137 8.5.4 返回类型的规则 138 8.5.5 访问级别的要求 140 8.5.6 重写基于继承 141 8.5.7 静态方法没有重写 141 8.5.8 通过重写扩展父类方法的功能 143 8.5.9 替代性原理 144 8.6 方法的重载 145 8.6.1 方法重载的规则 145 8.6.2 重载方法的匹配 145 8.6.3 重写与重载的区别 149 8.7 final与继承 149 8.7.1 最终的类 149 8.7.2 最终的方法 150 8.8 abstract与继承 151 8.8.1 抽象的类 151 8.8.2 抽象的方法 152 8.9 基于继承的多态 154 8.10 小结 155 第9章 接口——灵活性的基石 156 9.1 概述及其特性 156 9.2 成员变量在接口的使用 157 9.2.1 语法规则 157 9.2.2 接口成员变量的作用 158 9.3 方法在接口的使用 159 9.3.1 语法规则 159 9.3.2 如何实现接口 160 9.3.3 接口引用的使用 162 9.3.4 接口方法无法使用的修饰符 165 9.4 接口与抽象类 166 9.4.1 语法上的不同 167 9.4.2 具体含义的不同 167 9.5 基于接口的多态 169 9.6 接口与回调 170 9.7 instanceof的使用 172 9.7.1 基本语法与使用 172 9.7.2 不允许进行测试的情况 174 9.8 小结 175 第10章 构造器——对象制造的工厂 176 10.1 基础知识 176 10.1.1 编写构造器的语法规则 176 10.1.2 访问限制修饰符与构造器 176 10.1.3 构造器与返回类型 179 10.2 创建对象 180 10.3 重载构造器 181 10.4 级联调用的构造器 182 10.4.1 构造器的调用流程及默认构造器 182 10.4.2 自定义构造器需要注意的问题 185 10.4.3 不能继承构造器 186 10.4.4 调用兄弟构造器 187 10.5 单列模式 189 10.6 Java程序的加载过程 190 10.7 小结 192 第三篇 高级基础篇 第11章 异常处理——Java世界的医生 195 11.1 异常处理的基本知识 195 11.1.1 try和catch捕获异常 195 11.1.2 异常的传播过程 198 11.1.3 finally语句块的使用 199 11.1.4 try、catch及finally语句块之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 11.2 异常的层次结构 203 11.2.1 捕获异常 203 11.2.2 未捕获异常 205 11.3 再次抛出异常 206 11.3.1 什么是异常的再抛出 206 11.3.2 显性再抛出 207 11.3.3 隐性再抛出 209 11.3.4 方法重写对抛出异常声明的约束 210 11.4 定义自己的异常 212 11.4.1 创建自己的异常类 212 11.4.2 使用自定义的异常类 213 11.4.3 显性再抛出作用的体现 215 11.5 异常的匹配 217 11.5.1 同时捕获多种异常 217 11.5.2 多个catch语句的先后顺序 218 11.6 断言 219 11.6.1 什么是断言 219 11.6.2 如何启用/关闭断言 220 11.6.3 防止滥用断言 222 11.7 小结 222 第12章 封装类——鸿沟之上的桥梁 223 12.1 封装类的基本知识 223 12.1.1 封装类概述 223 12.1.2 创建封装类对象 223 12.1.3 封装类对象的其他知识 225 12.2 数据转换功能 226 12.2.1 基本数据类型值转换为字符串 226 12.2.2 字符串转换为基本数据类型值 229 12.3 其他常用方法 231 12.3.1 静态工厂方法 231 12.3.2 isNaN方法 232 12.3.3 equals方法 233 12.4 自动打包/解包 -235 12.4.1 自动打包 235 12.4.2 自动解包 236 12.5 特殊的数值计算 237 12.5.1 特大整数的计算 237 12.5.2 浮点数的精确计算 239 12.6 小结 242 第13章 字符串——优异的内存组织机制 243 13.1 String类的基础知识 243 13.1.1 对象的创建 243 13.1.2 巧用构造器 244 13.1.3 String类的重要方法 245 13.2 String对象的内存机制 248 13.2.1 一段令人困惑的字符串程序 248 13.2.2 “一次投入,终身回报”的String内存机制 249 13.2.3 String对象特殊机制付出的代价 252 13.3 StringBuffer类 253 13.3.1 弥补String不足的StringBuffer类 253 13.3.2 编写方法链以及StringBuffer类的重要方法 255 13.4 StringBuilder类 258 13.5 正则表达式 259 13.5.1 正则表达式的基本语法 259 13.5.2 Pattern类简介 262 13.5.3 Matcher类简介 263 13.5.4 Pattern与Matcher类的综合应用 264 13.6 String类正则式的应用 266 13.6.1 模式匹配检查 266 13.6.2 利用正则式进行查找替换 267 13.6.3 利用正则式对字符串进行分析 268 13.7 小结 269 第14章 集合框架——强大的对象管理器 270 14.1 Object类——所有类的超类 270 14.1.1 toString方法的重写 270 14.1.2 equals方法的意义 271 14.1.3 hashCode方法的意义 272 14.2 重写equals与hashCode方法 273 14.2.1 重写equals方法 273 14.2.2 重写hashCode方法 275 14.3 集合框架的层次结构 -277 14.4 Ordered与Sorted的接口 278 14.4.1 Ordered的排序 278 14.4.2 Sorted的排序 279 14.5 列表 279 14.5.1 列表接口——st 279 14.5.2 列表的数组实现 281 14.5.3 历史悠久的向量 282 14.5.4 列表的链接实现 284 14.5.5 依赖性倒置原理 285 14.5.6 将数组转换为列表 285 14.6 集合 286 14.6.1 Set接口及含义 286 14.6.2 HashSet类的使用 287 14.6.3 equals与hashCode方法重写规定的作用 288 14.6.4 LinkedHashSet类的使用 291 14.6.5 SortedSet接口与TreeSet类 292 14.6.6 自定义满足Sorted集合的类 293 14.6.7 定制SortedSet的排序规则 296 14.6.8 集合的遍历 298 14.6.9 使用for-each循环遍历集合 300 14.7 映射集 301 14.7.1 Map接口及含义 301 14.7.2 HashMap类的使用 302 14.7.3 Hashtable类的使用 303 14.7.4 LinkedHashMap类的使用 304 14.7.5 SortedMap接口与TreeMap类 305 14.7.6 映射的遍历 308 14.8 栈在Java的实现 309 14.8.1 Stack类的使用 309 14.8.2 Deque接口的使用 310 14.8.3 利用栈计算数学表达式 311 14.9 集合元素的常用操作 314 14.9.1 元素排序 315 14.9.2 搜索特定元素 316 14.9.3 任意打乱元素顺序 317 14.9.4 其他的简单操作 318 14.10 小结 320 第15章 内部类——Java世界的多面手 321 15.1 非静态内部类 321 15.1.1 语法规则 321 15.1.2 外部类之内创建内部类对象 322 15.1.3 外部类之外创建内部类对象 323 15.1.4 内部类与外部类之间的成员互访 324 15.1.5 内部类与外部类的预定义对象引用this 327 15.2 局部内部类 328 15.2.1 局部内部类的定义及创建 328 15.2.2 局部变量与局部内部类 329 15.2.3 静态方法的局部内部类 331 15.3 静态内部类 332 15.3.1 语法规则 332 15.3.2 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 332 15.3.3 静态/非静态内部类的区别 333 15.4 匿名内部类 334 15.4.1 基于继承的匿名内部类 334 15.4.2 基于接口实现的匿名内部类 335 15.4.3 匿名内部类的初始化 337 15.4.4 匿名内部类作用的体现 337 15.5 理解内部类 339 15.6 内部接口 340 15.6.1 定义在类内部接口 340 15.6.2 定义在接口内部接口 341 15.7 小结 342 第16章 多线程——Java的并发协作 343 16.1 线程的基本知识 343 16.1.1 多线程编程的意义 343 16.1.2 定义自己的线程 344 16.1.3 创建线程对象 345 16.1.4 启动线程 347 16.1.5 同时使用多个线程 348 16.2 线程的状态 350 16.3 线程的调度 351 16.3.1 睡眠 351 16.3.2 线程的优先级 353 16.3.3 线程的让步 355 16.3.4 守护线程 357 16.4 线程的同步 359 16.4.1 同步方法简介 359 16.4.2 简单使用同步方法 360 16.4.3 线程同步调度的方法 362 16.4.4 “生产者-消费者”案例的框架 362 16.4.5 “生产者-消费者”案例的实际运行 365 16.4.6 notify方法的使用 366 16.4.7 同步的语句块 367 16.4.8 线程的死锁 369 16.4.9 防止错误的使用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 371 16.5 获取当前正在运行的线程 372 16.6 volatile关键字的含义与使用 372 16.7 小结 373 第17章 高级线程开发 374 17.1 线程池的使用 374 17.1.1 线程池的基本思想 374 17.1.2 JavaSE 5.0固定尺寸线程池的基本知识 374 17.1.3 自定义尺寸固定线程池的使用 375 17.1.4 单任务线程池的使用 377 17.1.5 可变尺寸线程池的使用 378 17.1.6 延迟线程池的使用 380 17.1.7 使用自定义参数的线程池 381 17.2 有返回值的线程调用 384 17.2.1 Callable接口简介 384 17.2.2 Future接口简介 384 17.2.3 Callable与Future接口的具体使用 385 17.3 资源的封锁 386 17.3.1 Lock接口与ReentrantLock类简介 386 17.3.2 ReentrantLock锁的具体使用 387 17.3.3 ReadWriteLock接口与ReentrantReadWriteLock类简介 390 17.3.4 ReentrantReadWriteLock读/写锁的具体使用 391 17.4 信号量的使用 393 17.4.1 Semaphore类简介 393 17.4.2 Semaphore类的具体使用 394 17.5 队列 396 17.5.1 Queue接口介绍 396 17.5.2 PriorityQueue类的知识与使用 397 17.5.3 BlockingQueue接口介绍 399 17.6 阻塞的栈操作 401 17.6.1 BlockingDeque接口与LinkedBlockingDeque类简介 401 17.6.2 LinkedBlockingDeque类的具体使用 402 17.7 线程安全的单变量操作 403 17.7.1 atomic包简介 403 17.7.2 atomic包类的具体使用 404 17.8 障碍器 406 17.8.1 CyclicBarrier类简介 406 17.8.2 CyclicBarrier类的具体使用 407 17.9 小结 408 第18章 内存管理与垃圾收集——自动化的典范 409 18.1 什么是“垃圾” 409 18.1.1 对象成为“垃圾”的条件 409 18.1.2 符合条件的几种情况 409 18.2 垃圾收集器 411 18.2.1 垃圾收集器的基本介绍 411 18.2.2 申请垃圾收集器运行 412 18.3 垃圾收集前的处理工作 413 18.3.1 finalize方法的重写 414 18.3.2 finalize方法的安全问题 415 18.3.3 最终守护者模式 417 18.3.4 再谈非线程“垃圾” 418 18.3.5 再谈线程“垃圾” 419 18.4 3种特殊的引用 420 18.4.1 弱引用 421 18.4.2 软引用 422 18.4.3 幻影引用 424 18.5 小结 424 第四篇 Swing GUI篇 第19章 初识Swing 427 19.1 Swing概述 427 19.2 一个简单的Swing程序 428 19.3 Swing的过人之处 429 19.3.1 完全轻量级的控件 430 19.3.2 可插拔的感观风格 430 19.3.3 更多的控件扩展 430 19.4 Swing和AWT的对比 432 19.4.1 Swing与AWT之间的关系 432 19.4.2 Swing与AWT的控件的混用建议 432 19.5 小结 433 第20章 开始创建Swing应用程序 434 20.1 窗体——JFrame类 434 20.1.1 JFrame类简介 434 20.1.2 创建简单窗体 436 20.2 AWT1.1事件处理模型 438 20.2.1 事件的处理模型简介 438 20.2.2 事件的层次结构 439 20.2.3 窗体事件 440 20.2.4 事件适配器 442 20.3 面板——JPanel类 444 20.3.1 容器的基本知识 444 20.3.2 JPanel类简介 445 20.3.3 JPanel的简单使用 445 20.4 标签——JLabel类 446 20.4.1 JLabel类简介 446 20.4.2 使用JLabel类 448 20.5 按钮——JButton类 449 20.5.1 JButton类简介 449 20.5.2 动作事件 450 20.5.3 监听器与事件源对应关系的研究 451 20.6 小结 454 第21章 布局管理器——界面设计的利器 455 21.1 布局管理器设计思想概述 455 21.2 常用布局管理器简介 455 21.3 流布局 456 21.3.1 流布局简介 456 21.3.2 使用流布局 458 21.4 网格布局 459 21.4.1 网格布局简介 459 21.4.2 使用网格布局 460 21.5 边框布局 462 21.5.1 边框布局简介 462 21.5.2 使用边框布局 464 21.6 空布局 465 21.6.1 空布局简介 465 21.6.2 使用空布局 466 21.7 卡片布局 467 21.7.1 卡片布局简介 467 21.7.2 使用卡片布局 468 21.8 箱式布局 470 21.8.1 箱式布局简介 471 21.8.2 Box容器简介 472 21.8.3 Box容器与BoxLayout布局管理器的使用 473 21.9 弹簧布局 475 21.9.1 弹簧布局的基本思想 475 21.9.2 SpringLayout类简介 478 21.9.3 SpringLayoutConstraints内部类简介 479 21.9.4 Spring类简介 480 21.9.5 弹簧布局的简单使用 480 21.9.6 描述法弹簧布局的具体使用 482 21.10 小结 483 第22章 Swing常用基本控件 484 22.1 控件类概述 484 22.2 文本框与密码框 487 22.2.1 JTextField类简介 487 22.2.2 JPasswordField类简介 488 22.2.3 登录窗口的案例 489 22.3 Swing的文本区 491 22.3.1 JTextArea类简介 491 22.3.2 JScrollPane类详细介绍 493 22.3.3 文本区与滚动窗口的组合使用 494 22.4 可以记录状态的开关按钮 496 22.4.1 JToggleButton类简介 496 22.4.2 开关按钮的使用 497 22.5 单选按钮与复选框 499 22.5.1 JRadioButton类简介 499 22.5.2 ButtonGroup类简介 500 22.5.3 JCheckBox类简介 500 22.5.4 ItemEvent事件 501 22.5.5 一个关于ItemEvent事件的例子 502 22.5.6 单选按钮与复选框的综合案例 504 22.6 小结 506 第23章 Swing常用高级控件 507 23.1 选项卡的相关知识与使用 507 23.1.1 JTabbedPane类简介 507 23.1.2 ChangeEvent事件 509 23.1.3 JTabbedPane实现选项卡的例子 509 23.2 分割窗格 511 23.2.1 JSplitPane类简介 511 23.2.2 分割窗格的嵌套使用 513 23.3 滑块与进度条 514 23.3.1 JSlider类简介 514 23.3.2 JProgressBar类简介 516 23.3.3 滑块与进度条的使用 518 23.4 格式化文本框 519 23.4.1 JFormattedTextField类简介 520 23.4.2 JFormattedTextField的格式器 521 23.4.3 格式化文本框的具体使用 523 23.5 编辑器面板 525 23.5.1 JEditorPane类简介 525 23.5.2 HyperlinkEvent事件 527 23.5.3 使用JEditorPane实现简单的浏览器 527 23.6 列表框的知识与使用 529 23.6.1 JList类简介 530 23.6.2 ListSelectionEvent事件 531 23.6.3 控件MVC设计模式简介 532 23.6.4 JList类的使用 533 23.7 下拉列表框 534 23.7.1 JComboBox类简介 534 23.7.2 下拉列表框的具体使用 536 23.8 微调控制器 538 23.8.1 JSpinner类简介 538 23.8.2 微调控制器模型简介 539 23.8.3 微调控制器的具体使用 542 23.9 小结 543 第24章 菜单、工具栏与对话框 544 24.1 Swing的菜单 544 24.1.1 Swing菜单的基本知识 544 24.1.2 JMenuBar类简介 545 24.1.3 JMenuItem类简介 546 24.1.4 JMenu类简介 549 24.1.5 JRadioButtonMenuItem类简介 550 24.1.6 JCheckBoxMenuItem类简介 551 24.1.7 菜单使用综合案例 551 24.2 Swing的弹出式菜单 554 24.2.1 JPopupMenu类简介 554 24.2.2 弹出式菜单的显示 555 24.3 鼠标事件 555 24.3.1 鼠标事件简介 555 24.3.2 弹出式菜单的具体使用 557 24.4 工具栏的开发 559 24.4.1 JToolBar类简介 559 24.4.2 工具栏的具体使用 560 24.5 Swing的对话框 562 24.5.1 JDialog类简介 562 24.5.2 JOptionPane类简介 563 24.5.3 JOptionPane对话框的具体使用 566 24.5.4 文件选择器 568 24.5.5 颜色选择器 571 24.5.6 文件、颜色对话框综合案例 572 24.6 小结 574 第25章 Swing的树状列表 575 25.1 与树有关的专有名词 575 25.2 JTree类简介 576 25.2.1 JTree类构造器简介 576 25.2.2 JTree类的常用方法说明 577 25.2.3 一个简单JTree的实例 579 25.3 树模型 580 25.3.1 TreeModel接口简介 580 25.3.2 默认树模型DefaultTreeModel类 581 25.4 树的节点 582 25.4.1 TreeNode接口简介 582 25.4.2 MutableTreeNode接口简介 583 25.4.3 DefaultMutableTreeNode类简介 583 25.5 树的路径 586 25.6 树的相关事件 587 25.6.1 TreeSelectionEvent事件 587 25.6.2 TreeExpansionEvent事件 589 25.6.3 TreeModelEvent事件 589 25.7 树节点的绘制 590 25.7.1 TreeCellRenderer接口简介 590 25.7.2 DefaultTreeCellRenderer类简介 590 25.7.3 自定义绘制器案例 592 25.8 树状列表的综合案例 593 25.8.1 案例概述 593 25.8.2 搭建界面 594 25.8.3 添加信息提示功能 595 25.8.4 开发节点增删功能 597 25.8.5 添加图标更改功能 600 25.9 小结 602 第26章 Swing的表格 603 26.1 初识表格 603 26.2 JTable类 604 26.2.1 JTable类简介 604 26.2.2 使用JTable的简单案例 606 26.3 表格的数据模型 608 26.3.1 TableModel接口简介 608 26.3.2 AbstractTableModel类简介 608 26.3.3 DefaultTableModel类简介 609 26.3.4 使用表格模型的简单案例 611 26.4 表格列 612 26.5 表格列模型 613 26.5.1 TableColumnModel接口简介 614 26.5.2 DefaultTableColumnModel类简介 614 26.6 表格的相关事件 616 26.6.1 表格相关事件简介 616 26.6.2 表格事件的示例程序 618 26.7 表格绘制器与编辑器 620 26.7.1 表格绘制器简介 620 26.7.2 表格编辑器简介 622 26.8 自定义表格编辑器与绘制器的综合案例 624 26.8.1 案例概述 624 26.8.2 界面框架的搭建 624 26.8.3 自定义表格模型的开发以及表格控件的添加 625 26.8.4 自定义绘制器的开发 627 26.8.5 添加自定义编辑器 628 26.9 表格的排序与过滤 630 26.9.1 RowSorter类简介 631 26.9.2 DefaultRowSorter类简介 631 26.9.3 TableRowSorter类简介 632 26.9.4 RowFilter类简介 633 26.10 表格排序与过滤的综合案例 635 26.10.1 案例概述 635 26.10.2 搭建界面框架 636 26.10.3 添加表格 637 26.10.4 为表格添加排序器 638 26.10.5 添加设置过滤条件的控件 639 26.10.6 为表格设置过滤器 641 26.11 小结 643 第27章 高级Swing开发 644 27.1 Swing线程 644 27.1.1 事件分发线程简介 644 27.1.2 事件分发线程单线程模型带来的问题 644 27.1.3 解决不当使用事件分发线程引发的问题 645 27.2 Robot类的知识与应用 648 27.2.1 Robot类简介 648 27.2.2 利用Robot类实现自动演示功能 649 27.3 Desktop类的知识与应用 652 27.3.1 Desktop类简介 652 27.3.2 使用Desktop的综合案例 654 27.4 Swing应用程序的感观 656 27.4.1 UIManager类简介 657 27.4.2 MetalLookAndFeel类简介 658 27.4.3 动态切换外观风格的案例 658 27.5 系统托盘 661 27.5.1 SystemTray类简介 661 27.5.2 TrayIcon类简介 662 27.5.3 使用系统托盘的简单案例 663 27.6 应用程序的监控与管理 665 27.7 小结 666 第五篇 图形图像篇 第28章 图形绘制与动画 669 28.1 绘制简单图形 669 28.1.1 画布的相关知识 669 28.1.2 画笔的相关知识 670 28.1.3 颜色的调配 672 28.1.4 图形绘制的简单案例 673 28.2 绘制各种文本 674 28.2.1 drawString方法简介 675 28.2.2 字体的控制 675 28.2.3 文本绘制的简单案例 676 28.3 Java 2D 677 28.3.1 Graphics 2D类简介 677 28.3.2 控制线条的粗细 679 28.3.3 使用颜渐变色 680 28.3.4 图形变换 681 28.3.5 异或模式绘图 683 28.3.6 抗锯齿 685 28.4 动画的开发 685 28.4.1 动画实现的原理 685 28.4.2 Timer类简介 686 28.4.3 简单动画的案例 687 28.5 小结 689 第29章 图像处理 690 29.1 图像的加载与绘制 690 29.1.1 Image类简介 690 29.1.2 绘制Image图像 692 29.2 图标的使用 693 29.2.1 Icon接口简介 694 29.2.2 ImageIcon类简介 695 29.3 图像的编码处理 697 29.3.1 JPEG编码器简介 697 29.3.2 GifEncoder编码器简介 698 29.4 屏幕图像抓取 700 29.4.1 createScreenCapture方法简介 700 29.4.2 抓屏功能的案例 700 29.5 图像滤镜的开发 703 29.5.1 图像的灰度处理的基本知识 703 29.5.2 图像灰度处理的案例 705 29.5.3 RGB色彩通道过滤的基本知识 707 29.5.4 RGB色彩通道过滤的案例 708 29.5.5 卷积滤镜的基本知识 711 29.5.6 卷积滤镜的案例 712 29.6 小结 714 第六篇 高级应用篇 第30章 JDBC数据开发 717 30.1 数据库应用的两种架构模型 717 30.1.1 两层结构数据库应用的架构模型 717 30.1.2 三层结构数据库应用的架构模型 718 30.2 JDBC的层次结构 718 30.3 JDBC编程基础 719 30.3.1 创建数据库 720 30.3.2 JDBC-ODBC连接桥 721 30.3.3 加载JDBC驱动 722 30.3.4 建立数据库连接 723 30.3.5 执行SQL命令 725 30.3.6 结果集 725 30.3.7 连接数据库的简单案例 726 30.3.8 预编译语句 728 30.4 访问其他数据库 730 30.4.1 访问MySQL数据库 730 30.4.2 访问Oracle数据库 732 30.5 事务 733 30.5.1 编写事务 734 30.5.2 批处理 736 30.6 可滚动结果集 738 30.6.1 获得可滚动的结果集 738 30.6.2 可滚动与不可滚动结果集的比较 739 30.6.3 控制游标移动 739 30.7 元数据 742 30.7.1 数据库元数据 742 30.7.2 结果集元数据 744 30.8 数据库综合案例——DBManager 746 30.8.1 案例概述 746 30.8.2 搭建主界面 747 30.8.3 开发输入数据库连接信息的对话框 749 30.8.4 初始化树状列表根节点 751 30.8.5 初始化树状列表表节点 753 30.8.6 初始化树状列表列节点 754 30.8.7 添加显示表数据的功能 756 30.8.8 添加显示列信息的功能 758 30.8.9 自定义树节点图标 759 30.8.10 连接其他类型数据库 761 30.8.11 案例小结 761 30.9 小结 761 第31章 Derby数据库的应用 762 31.1 Derby数据库简介 762 31.1.1 Derby的发展史及特性概述 762 31.1.2 JavaSE 6.0Derby的目录结构 762 31.2 管理工具ij 763 31.2.1 准备工作 763 31.2.2 简单使用 764 31.3 Derby数据库的嵌入式应用 767 31.3.1 嵌入式Derby的工作原理 767 31.3.2 嵌入式Derby应用的开发步骤 767 31.3.3 使用嵌入式Derby的简单案例 768 31.4 Derby数据库的网络模式应用 770 31.4.1 网络模式Derby的工作原理 771 31.4.2 操作网络模式的Derby 771 31.4.3 开发启动Derby网络服务的程序 772 31.4.4 使用网络模式Derby的简单案例 774 31.5 小结 775 第32章 I/O流 776 32.1 I/O流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776 32.1.1 流的概念 776 32.1.2 节点流与处理流 776 32.1.3 字节流与字符流 777 32.2 节点流 780 32.2.1 常用节点流简介 780 32.2.2 使用节点流的简单案例 782 32.3 处理流 783 32.3.1 常用处理流简介 783 32.3.2 使用处理流的简单案例 785 32.4 系统输入输出 786 32.4.1 系统输入流 787 32.4.2 系统输出流 788 32.4.3 格式化输出的简单案例 790 32.4.4 系统错误流 791 32.4.5 系统输入输出重定向 792 32.5 进程控制 793 32.5.1 Process类简介 793 32.5.2 控制进程的简单案例 794 32.6 目录文件管理 795 32.6.1 File类简介 796 32.6.2 使用File的简单案例 797 32.7 I/O流综合案例——数据库图片查看器 798 32.7.1 案例概述 798 32.7.2 主界面与程序框架的搭建 799 32.7.3 添加图片功能的开发 801 32.7.4 查看图片功能的开发 804 32.7.5 删除图片功能的开发 806 32.7.6 案例小结 806 32.8 小结 806 第33章 套接字网络开发 807 33.1 TCP/IP协议简介 807 33.2 网络开发的常用工具类 808 33.2.1 URL简介 808 33.2.2 URL类简介与使用 809 33.2.3 InetAddress类简介与使用 811 33.3 Socket编程 812 33.3.1 Socket编程简介 813 33.3.2 ServerSocket类简介 813 33.3.3 Socket类简介 814 33.3.4 C/S架构程序的简单案例 815 33.4 小结 817 第34章 反射与注解 818 34.1 反射 818 34.1.1 Class类简介 818 34.1.2 Class类的简单使用 820 34.1.3 数组与Class类 822 34.1.4 精确判断对象类型 823 34.1.5 Field类的知识与使用 824 34.1.6 Method类的知识与使用 826 34.1.7 Constructor类的知识与使用 828 34.1.8 反射与修饰符 830 34.1.9 取消访问限制 833 34.1.10 利用反射动态创建数组对象 835 34.2 程序注解 836 34.2.1 声明自己的注解 837 34.2.2 确定注解的使用目标 837 34.2.3 确定注解的使用时效 838 34.2.4 通过反射提取注解信息 839 34.2.5 标注性注解的使用 840 34.2.6 常用的系统注解 842 34.2.7 利用注解方便开发Web服务 844 34.2.8 注解与代码自动生成 845 34.3 小结 845 第35章 泛型程序设计 846 35.1 泛型简介 846 35.1.1 没有泛型的烦恼 846 35.1.2 泛型技术的好处 846 35.2 简单泛型程序的开发 847 35.2.1 泛型类或接口的声明 847 35.2.2 泛型方法的开发 849 35.2.3 类型变量的限制 850 35.3 泛型参数的继承以及通配符 851 35.3.1 泛型参数的继承问题 852 35.3.2 泛型通配符 852 35.3.3 泛型通配符使用的特殊注意 854 35.3.4 有限制的通配符 855 35.4 泛型的擦除 857 35.4.1 擦除的基本概念与规则 857 35.4.2 擦除引出的约束与局限性 858 35.5 系统提供的泛型类 859 35.6 小结 859 第36章 安全类型枚举 860 36.1 JavaSE 5.0之前的枚举 860 36.1.1 传统枚举实现方式的案例 860 36.1.2 传统实现方式带来的问题 861 36.2 JavaSE 5.0的安全类型枚举 862 36.2.1 基本语法与简单使用 862 36.2.2 复杂的枚举类型 864 36.2.3 枚举类 866 36.3 小结 867 第37章 嵌入式脚本开发 868 37.1 基本步骤与知识 868 37.1.1 ScriptEngineManager类简介 868 37.1.2 ScriptEngineFactory接口简介 869 37.1.3 ScriptEngine接口简介 870 37.1.4 基本步骤 870 37.1.5 执行外部的脚本文件 871 37.2 其他第三方脚本引擎 872 37.2.1 引擎支持jar包的下载与安装 872 37.2.2 Ruby脚本的简单案例 873 37.2.3 Groovy脚本的简单案例 874 37.3 小结 874
在Simulink,您可以通过使用功能子系统来实现重用和生成功能函数的需求。以下是实现这个过程的一般步骤: 1. 创建一个功能子系统:在Simulink模型,选择一个适当的位置并创建一个功能子系统。您可以将该子系统视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其包含了您想要重用的功能。 2. 将功能实现放入子系统:在功能子系统内部,您可以添加所需的块和逻辑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可能涉及到信号输入/输出、状态变量、算法等。 3. 设计子系统接口:为了将子系统作为功能函数进行重用,您需要定义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接口。这可以通过使用Inport和Outport块来实现。根据您的需求,可以设置接口的数据类型、尺寸和其他属性。 4. 配置代码生成选项:在Simulink模型,打开“模型配置参数”对话框,并转到“代码生成”选项卡。在这里,您可以选择生成功能函数的选项,并进行相关的配置,如函数命名、文件路径等。 5. 生成代码:当您完成配置后,可以使用Simulink代码生成工具来生成C代码。根据您的设置,生成代码将包含与功能子系统对应的功能函数,并适合于在其他项目进行重用。 请注意,上述步骤提供了一般的指导,实际的操作可能会因具体的Simulink版本和需求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您参考Simulink的文档和教程以获取更详细的指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