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5G - PUSCH repetition次数

--- R15

  • DCI format 0-1 PUSCH

38.214中的描述,DCI format 0-1调度的PUSCH,包括C-RNTI/MCS-C-RNTI动态DCI调度PUSCH以及CS-RNTI,NDI=1时候指示的Configured Grant的重传调度PUSCH,通过PUSCH-Config中的pusch-AggregationFactor指示PUSCH进行重传。

When transmitting PUSCH scheduled by DCI format 0_1 in PDCCH with CRC scrambled with C-RNTI, MCS-C-RNTI, or CS-RNTI with NDI=1, if the UE is configured with pusch-AggregationFactor, the same symbol allocation is applied across the pusch-AggregationFactor consecutive slots and the PUSCH is limited to a single transmission layer. The UE shall repeat the TB across the pusch-AggregationFactor consecutive slots applying the same symbol allocation in each slot. The redundancy version to be applied on the nth transmission occasion of the TB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able 6.1.2.1-2. - 38.214

  • DCI format 0-0 PUSCH

协议里的描述并未见到C-RNTI/MCS-C-RNTI/CS-RNTI DCI format 0-0调度的PUSCH进行重复发送的描述。

  • RAR PUSCH

RAR调度的PUSCH,以及Temporary C-RNTI DCI format 0-0指示的MSG3重传不进行repetition。

  • Configured Grant PUSCH

Configured Grant调度的PUSCH,根据ConfiguredGrantConfig中的rep-K指示进行重传,传输次数最大为8次。

--- R16

相比较R15,R16在PUSCH-Config中增加了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ListDCI-0-1,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ListDCI-0-2,上述两个list中包含的PUSCH-Allocation-r16中增加了一个field,numberOfRepetitions用来指示DCI format 0-1/DCI format 0-2调度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

  • DCI format 0-1 PUSCH & DCI format 0-2 PUSCH

如果DCI调度使用的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List包含了numberOfRepetitions,那么使用该指示确定传输次数,否则依据PUSCH-Config中的pusch-AggregationFactor确定PUSCH传输次数。

  • DCI format 0-0 PUSCH/RAR PUSCH/Configured Grant PUSCH

同R15。

--- R17

  • DCI format 0-1 PUSCH & DCI format 0-2 PUSCH

在R17中,对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List中numberOfRepetitions重复传输次数进行了扩展,为增强覆盖,最大可以配置的传输次数为32。

  • DCI format 0-0 PUSCH/Configured Grant PUSCH

同R15。

  • RAR PUSCH

在R17中,对于MSG3也可以进行重复传输,重传的次数根据MCS的最高2比特来确定,这里的MCS包括RAR中的MCS field和Temporary C-RNTI加扰DCI format 0-0中的MCS field。

在RACH-ConfigCommon中,如果numberOfMsg3Repetitions配置的话,从集合numberOfMsg3Repetitions获得重传次数,否则集合为{1,2,3,4}。

引来的一个问题是,UE是怎么来确定MCS field是完整地表示MCS,还是需要将最高2比特作为重传次数指示,剩余的其它低位field才表征MCS值?

<think>嗯,用户问的是NR上行调度中的MCS,也就是调制与编码策略。首先我得确认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否正确。MCS在无线通信中确实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影响传输效率和可靠性。不过具体到NR上行调度,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首先,我应该回顾一下NR(New Radio)的基本架构,特别是上行链路的调度机制。NR中的调度是由gNB(基站)负责的,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CI)来指示UE(用户设备)使用的资源,包括MCS。用户需要了解MCS如何影响上行传输,比如不同的调制方式(QPSK、16QAM、64QAM、256QAM)和不同的编码速率,以及它们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选择。 接下来,可能需要解释MCS索引表,这是标准中定义的表格,将MCS索引值映射到具体的调制阶数和目标编码速率。例如,MCS索引0可能对应QPSK和较低的编码速率,而较高的索引则对应更高的调制和编码速率。但需要注意,不同版本的NR规范(如Release 15、16、17)可能会有不同的表格,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使用更高阶调制)的扩展表格。 然后,上行调度中的MCS选择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比如信道质量(CQI,由UE上报)、UE的能力(是否支持高阶调制)、功率余量、以及调度算法本身的策略(追求吞吐量最大化还是可靠性)。此外,上行和下行在调度机制上可能有差异,比如上行通常基于UE的缓冲区状态和功率情况,而gNB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分配资源和MCS。 用户可能还想知道MCS调整的过程,比如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根据实时信道条件动态调整MCS。这里可能需要提到链路自适应技术,以及如何通过HARQ反馈或其他测量来调整MCS。 另外,需要确保提到的内容符合3GPP标准,比如TS 38.214中关于MCS的定义和调度流程。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文档或确认最新的规范更新,比如是否引入了新的调制方式或MCS表格。 最后,要组织这些信息,以结构化的方式逐步解释,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应用,再到影响因素和实际调度中的考虑。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但又要准确,可能需要举例说明不同MCS下的传输效果差异,比如高MCS在好信道下提升速率,但在差信道下可能导致错误率上升,从而触发重传,反而降低效率。 可能还需要比较上行和下行的MCS调度差异,比如上行可能更受限于UE的发射功率,因此在选择高阶调制时可能更谨慎。此外,上行调度中的资源分配(如PUSCH的RB分配)和MCS的关系,如何共同影响传输块大小(TBS)的计算,这也是关键点之一。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定义MCS,解释其在NR上行调度中的作用,MCS索引表的结构,影响MCS选择的因素,调度流程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标准参考。同时,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术语,比如“调制与编码策略”而不是直接翻译的英文缩写,除非必要才保留英文缩写如MCS,并在首次出现时给出全称。</think>### NR上行调度中的MCS(调制与编码策略)详解 #### 1. **基本概念** **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是NR(新空口)中用于动态调整上行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核心参数。它定义了以下两个关键参数: - **调制方式**:决定每个符号携带的比特数,例如: - QPSK(2比特/符号) - 16QAM(4比特/符号) - 64QAM(6比特/符号) - 256QAM(8比特/符号,部分场景支持) - **编码速率**:表示有效信息比特占总传输比特的比例(例如,编码速率0.78表示78%为有效数据,其余为纠错码)。 #### 2. **MCS在NR上行调度中的作用** - **动态适配信道条件**:基站(gNB)根据UE上报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和功率余量报告(PHR),选择最优MCS。 - **平衡效率与可靠性**:高MCS(高阶调制+高编码速率)提升速率,但抗噪声能力下降;低MCS反之。 - **资源分配依据**:MCS联合资源块(RB)数量,共同决定传输块大小(TBS),即单次传输的数据量。 #### 3. **MCS索引表** 3GPP标准(TS 38.214)定义了MCS索引表,将索引值映射到调制阶数和目标编码速率。例如: | MCS索引 | 调制方式 | 目标编码速率 | |---------|---------|-------------| | 0 | QPSK | 0.12 | | 10 | 64QAM | 0.65 | | 15 | 256QAM | 0.93 | 注:实际表格包含28或更多条目,且支持扩展表(例如针对eMBB或URLLC场景)。 #### 4. **上行调度中MCS选择的关键因素** - **信道质量(CQI)**:UE通过PUSCH上报CQI,反映上行信道信噪比(SINR)。 - **UE能力**:是否支持高阶调制(如256QAM)。 - **功率余量**:UE剩余发射功率不足时,可能限制高阶调制的使用。 - **业务需求**:eMBB(高吞吐量)倾向高MCS,URLLC(低时延高可靠)倾向低MCS。 #### 5. **调度流程示例** 1. **UE上报**:发送CQI、PHR、BSR(缓存状态)等信息。 2. **gNB决策**: - 根据CQI和UE能力选择MCS索引。 - 结合可用RB数量计算TBS。 3. **DCI指示**:通过DCI格式0_1或0_2下发调度授权,包含MCS、RB分配等信息。 4. **UE执行**:按授权参数发送PUSCH数据。 #### 6. **MCS与TBS的关系** TBS计算公式为: $$ TBS = N_{RE} \times R \times Q_m \times \nu $$ 其中: - $$N_{RE}$$:分配给UE的RE(资源粒子)数量 - $$R$$:编码速率 - $$Q_m$$:调制阶数(如QPSK为2,64QAM为6) - $$\nu$$:层数(MIMO层) #### 7. **上行与下行MCS的差异** - **功率限制**:上行受UE发射功率限制,高阶调制使用更谨慎。 - **调度灵活性**:下行调度周期更短,上行需提前通过DCI授权。 - **HARQ机制**:上行需考虑HARQ重传对MCS的影响。 #### 8. **实际应用挑战** - **时延敏感场景**:需在MCS选择中平衡重传概率与时延。 - **多UE协调**:在多用户调度中避免MCS冲突导致的干扰。 - **动态调整**:支持基于AI/ML的MCS预测优化(未来演进方向)。 #### 9. **标准参考** - **3GPP TS 38.214**:定义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MCS映射。 - **3GPP TS 38.321**:MAC层调度流程与信令交互。 --- **总结**:NR上行MCS调度是动态适配信道、设备能力和业务需求的核心机制,需联合资源分配、功率控制等多因素优化,以实现高谱效与低时延的平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