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相关介绍

本文详细介绍了USB充电的不同模式,包括标准下行端口(SDP)、专用充电端口(DCP)和充电下行端口(CDP),以及BC1.2协议在USB充电中的作用。此外,还探讨了USB充电线的线损补偿机制和未来的USB快充技术,如USB Power Delivery (USBPD)和USB Type-C接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术语:

标准下行端口(SDP,Standand Downstream Port):

这种端口的D+和D-线上具有15kΩ下拉电阻。限流值为:挂起时2.5mA, 连接时为100mA,连接并配置为较高功率时为500mA。 它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的USB模式,当USB处于这种模式时 既可以为外部设备(手机充电、充电宝)充电, 也可以起到数据连接的作用(U盘、手机上传/下载)。

● 专用充电端口(DCP,Dedicated Charging Port): 这种端口不支持任何数据传输,但能够提供1.5A以上的电流。 端口的D+和D-线之间短路。这种类型的端口支持较高充电能 力的墙上充电器和车载充电器,无需枚举。它其实就是简单 的充电器,当USB处于这种模式时只能进行充电而不能进行数据连接。

● 充电下行端口(CDP,Charging Downstream Port): 这种端口既支持大电流充电,也支持完全兼容USB 2.0的数据传输。 端口具有D+和D-通信所必需的15kΩ下拉电阻,也具有充电器检测阶 段切换的内部电路。内部电路允许便携设备将CDP与其它类型端口 区分开来。它其实就是带有快充功能(1.5A)的USB接口,当USB 处于这种模式时既可以进行快充,也可以起到数据连接的作用。

一、关于USB充电的一些背景知识

很多开关电源方案供应商在推荐其电源方案时会把USB电源方案单独归类,这是为何呢?在我们的直觉之中,USB端口的电源不就是提供一个稳定的5伏输出而已吗?实际上,USB端口的电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

1、首先,USB接口是一个对外的接口,所以需要更多的保护及错误诊断措施,保护方式分电源输出端的过压、过流、短路(短路至电池正极或负极,Short to Battery/GND)的保护和对数据线的ESD及短路至电源或电池(Short to VBUS/Battery)的保护等;

2、其次,USB接口的服务对像是各式各样的便携设备,为了更好的服务和兼容不同的外设,USB协会制定了一套USB充电协议,这就是著名的BC1.2协议

3、此外,USB充电线也许会很长(一米甚至更长),所以充电线上会损失较大的电压,到达终端设备的USB接口处电压也许会不足,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线损补偿

1、何为BC1.2?

BC是Battery Charging的简写,这是隶属于USB-IF的一个工作小组。BC工作小组的诞生是为了规范便携设备的电池充电的需求,因为此前的USB2.0协议(于2000年颁布)没有预料到便携外设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会如此迅猛。USB2.0协议规定外设从USB充电器抽取电流的最大值为500mA,具体规定如下:

1、外设默认只能抽取100mA的电流;

2、外设只有在与主机进行功率协商(一系列的握手与配置)成功之后才能抽取最大为500mA的电流;

3、当总线进入“挂起”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后,总线上没有数据活动),允许外设吸取的最大电流将被限制至2.5mA。也就说如果便携设备的电池完全耗尽,尝试使用标准的USB端口进行充电时,只能靠2.5mA的电流缓缓的充电直至被系统唤醒。

现在的矛盾是要么最大500mA的电流限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池容量对快速充电的需求,要么没有电流限制的野蛮充电方案隐患重重(很多厂家并没有严格遵守USB协议的规定)。好的充电方案必须知道如何通知便携设备从USB端口吸收多少电流是安全的且对超出预期的事件需要有相应的措施。如果吸收电流超过预期,USB端口将如何响应?将端口完全关断,并一直保持关断状态,直到外设拔出后再重新插入还是触发USB系统复位,重新启动枚举过程等等。BC1.2协议就是在这样中的需求下诞生的,它的目的是统一和规范USB充电方式,成熟版本是发布于2010年12月的1.2版本,所以约定俗成的称作BC1.2协议

2USB充电模式

BC规范的核心内容是引入了充电端口识别机制。一个符合BC规范的便携式USB设备或OTG设备通过这套机制可以识别出主机的USB端口类型:

1)、标准的USB下行接口(Standard Downstream Port,SDP );

2)、USB专用充电器(Dedicated Charging Port,DCP);

3)、针对充电做过优化的USB下行接口(Charging Downstream Port,CDP);

然后,便携设备将根据不同的端口类型,按照BC规范的要求来获取不同的电流。

表1.1、SDP,CDP和DCP的对比

SDP就是USB2.0协议中定义的普通USB接口,CDP是对SDP的优化将最大电流提升到了1.5A;DCP是专门的USB充电器,无数据通信,最大电流被限制为1.5A。

3USB充电端口的识别机制

图1.1 USB物理接口

当USB外设(Device)插入到主机(Host)的USB端口时,VBUS先于数据线(D+/D-)被接触(如图1.1),所以由VBUS事件触发Device启动检测进程。

图1.2 USB端口侦测步骤分解

端口检测的目的是为了识别Host的USB端口是什么类型的端口,所以整个检测过程是由Device主导(发起询问),Host配合(响应咨询)。端口检测的具体步骤及每个步骤的内容如图1.2所示。USB端口类型的识别机制如图1.3所示,本文只讨论此三种常见模式(SDP,CDPDCP),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及更多模式请阅读BC1.2协议原文。

图1.3 USB充电模式检测

此处穿插一个关于USB通讯速率侦测的小知识点,图1.3提示针对Low Speed的USB设备来说逻辑高电平由D-引入,这是由于USB的速率侦测(Low Speed和Full Speed)是通过D+或D-上加上拉电阻实现的,如图1.4。

图1.4 由D+/D-的上拉电阻区分Full-Speed和Low-Speed

Full-Speed和High-Speed都是通过D+上拉至逻辑高电平,它们两者的区分是通过进一步操作D+/D-产生一系列的高低电平被称作Chirp(唧唧)信号来区分的,此处不作展开,有兴趣请阅读USB2.0协议原文。

4、私有USB专用充电器端口的识别机制

虽然BC1.2已经定义了关于USB专用充电器的DCP协议,但是一些大的手机制造商出于各种利益权衡发展了私有的USB专用充电器协议,当然原理也是基于DCP协议的,只是分配给D+/D-不同的电压值进行区分(被称作Divider Mode)。

图1.5 USB充电Divider Mode

主流的几种私有USB专用充电协议如下:

APPLE:

SAMSUNG:

Samsung 设备使用多种充电方法。在某些 Samsung 设备(Samsung Galaxy 平板电脑)的专用充电方法中,D+和D-引脚偏置为相同的电位(~1.2 V)。Samsung Galaxy S系列(S3 和 S4)采用了 标准的DCP模式。

其它专用的充电器:

除上述专用充电器外,市场上还有其它专用的充电器,如Sony、Blackberry 等旧型设备使用的充电器。

图1.6 SONY充电的端接电阻配置

面对如此繁杂的端口电阻的配置,我们只需要选择一款合适的USB充电管理芯片,剩下的事情交由它来处理,一般无需系统介入,芯片会在硬件上自动进行枚举。只是在选择芯片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它对BC1.2三大充电模式(SDP,CDP,DCP)及主流USB便携设备的私有协议的兼容能力。

三、应对线损的充电电压补偿

充电电流越大,在USB充电线上所引起的压降也越发严重,特别是在车载设备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车载设备如汽车娱乐系统的USB有时会从中控台通过长度相当可观的线束引至扶手箱处,这根USB充电线有时会长达两米,再加上用户的充电线整体长度可能会超过三米。实测某条正规的USB充电线(长度0.4m)的线阻为0.15Ω,当充电电流为1A时,线上压降将达到0.5V(1A*0.15Ω*2=0.3V),所以到达终端的电压只剩4.7伏了,如果充电线长度更长甚至充电电流更大时,情况将会更加糟糕。

图1.7 USB充电线的压降损耗

应对此类问题,带线损补偿的USB充电电源开始流行。所谓线损补偿是实时监控充电电流的变化,然后实时调整输出电压以达到抵消或弥补充电线上的压降的目的。如果监控到充电电流增加,则立刻提升充电电压,反之降低输出电压。

图1.8 USB充电线的压降损耗补偿原理

线损补偿的原理如图1.8所示,首先在USB供电线中串入一粒采样电阻Rsense,Rsense的阻值必须足够小(如0.01Ω),所以需要一个放大电路放大Rsense上的压降得到Vsense,然后Vsense通过R3去改变FB管脚的电压达到“欺骗”开关电源的目的。线损补偿的效果如图1.9示意。当然,这种补偿措施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充电线的线阻必须已知且固定,否则可能会引起过调或欠调的问题。

图1.9 USB充电线的压降损耗补偿效果示意

在设计中,如果必须采取线损补偿的话,将会有几个方案的选择:

1、在成本不敏感或可靠性要求高的时候,选择一款具备线损补偿功能的集成电路是最好的选择;

2、集成电路方案有时会捆绑销售,你不得不为一些你暂时或并不需要的功能而买单。所以当成本敏感时,可以按照图1.8的示意使用运算放大器直接搭一个线损补偿电路出来;

3、即使使用运算放大器还是感觉代价高的话,可以进一步简化成图1.10的分离元件的方案。

图1.10 低成本的USB充电线的压降损耗补偿电路

四、USB充电技术的未来

毋庸置疑,快充(Quick Chaging)是趋势。本质上,快充就是更快的功率传递,功率是电压和电流的乘积(P=V*I)。

显然,在不断增大充电电流的路上,我们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一则充电线上的压降损耗的影响日益凸显;二则,USB端口及充电线的耐流值也已接近极限(一般为2A左右),过大的电流负荷会引发发热甚至燃烧的严重后果。

图1.11 通过提升充电电压达到快充的目的

虽然在增加电流的道路上遭遇了瓶颈,但是人们很自然的想到了通过提升电压来提供更大功率的传输,图1.1是以手机充电为例的高压充电模式。2012年7月,第一版关于USB充电的协议发布,命名为Universal Serial Bus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简称USB PD。USB PD明确了通过提高USB电压达到更大功率传输的充电方式,根据USB PD的规划(图1.2),USB最大将可提供100W的功率传输。同时,USB PD根据不同的功率等级把功率传输分成了五个等级(Profile 1~5),如图1.13。

图1.12 USB PD的Road Map

图1.13 USB PD的Profile

但是USB PD并非是强制性协议,所以有能力的手机厂家纷纷推出了其私有快充协议,一番群雄逐鹿的嘈杂景象,而USB PD协议则如同周天子的诏书一直被供着但未见执行。市场上的私有快充协议基本上是基于高通QC2.0/3.0和MTK PUMP EXPRESS的技术,然后套个马甲。它们在原理上大同小异,首先从5V开始充电(为了向下兼容),然后充电器和手机互相识别,在电流最高2A的情况下提高充电器到手机USB端口的电压(QC2.0分5V/9V/12V几档,QC3.0以200mV增量为一档,提供从3.6V到20V电压的灵活选择)。高通和MTK的快充技术的主要区别是充电器和手机的握手识别方面,高通QC协议是基于D+/D-上的分压电阻来识别的,MTK是通过电流波动来识别的。

随着USB3.1协议及新的USB TYPE C连接器的出现,群雄逐鹿的局面有望被结束,USB Type C连接器的主要优点如下:

1、集充电、数据传输及视频输出于一身,简化了设计及减小了机械尺寸;

图1.14 USB TYPE C接口示意图

2、支持USB3.1,最大速率可达10Gbps;

3、支持USB PD,最大传输功率可达100W。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技术,USB Type C接口有专门的数据线“CC”来负责两边的功率协商。

图1.15 USB TYPE C接口对USB PD协议的支持

4、支持功率的双向传输,也就是说两台笔记本之间可以互相给对方进行充电;

5、不区分方向,正反都可插

图1.16 USB TYPE C接口定义

参考文献:

1、Battery Charging Specification V1.2 December 7,2010

2、Universal Serial Bus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 V1.2 June 26,2013

3、USB 电池充电规范1.2版概述及适配器仿真器的重要性

1 Introduction 1.1 General This compliance plan enables test and certification of USB Portable Devices, Charge rs and Charging Ports, Micro - ACAs, Standard - ACAs and ACA - Docks to USB 2.0 specification and to Battery Charging specification revision 1.2. Charging Ports include Dedicated Charging Ports and Charging Downstream Ports as defined in the Battery Charging Sp ecification revision 1.2. A USB Charger is a device with a Dedicated Charging Port, such as a wall adapter or car power adapter. Herein, USB Chargers are referred to as Dedicated Charging Ports as functionally they are identical. Previously a USB Portable Device with a battery and charging capability simply took power from a USB port without any control. With BC 1.2, a Portable Device can get more power and the battery can be charged faster. It is important to verify that a Portable Device complies with the BC 1.2 specification while communicating with a Charging Downstream Port and identifying a Dedicated Charger, and ensuring that it continues to operate as a functional USB device . Many existing dedicated chargers have offered a USB compliant physical conn ection but lacked a USB compliance program. This led to many chargers having characteristics incompatible with USB specifications. As well, even though PC host ports go through an extensive certification process, future PCs that claim a USB compliant Charg ing Port in their feature list will be required to pass compliance checks described in this document. These checks are in addition to those required for a USB compliant Standard Downstream Por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