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行业中的师徒制

很多行业都是师徒制的:

  • 做学问的: 教授与其研究生
  • 搞艺术的: 二胡大师与其学生
  • 形而上的: 禅修大师与其徒弟
  • 手把手的: 厨师与其徒弟

以上的例子有几个共通点:

  • 较高的入行门槛
  • 需要一定的意志和追求
  • 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累积和心得
  • 开创性和不确定性
  • 较为强烈个人风格和思维方式

教育也讲求效率,一班一百多号人,多么有效率。对于普及教育,这种模式是必须的。但是我们甚少看到一个教授公开谈论他的研究细节,或一个二胡大师公开分享他对一个演奏细节的一些看法。而这些细节恰恰都是成就他们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

或许他们不便公开谈论这些细节,或许这些细节甚至对有一定程度的人来说是不会太理解的或者认同的,或许他们压根对这些细节也在探索阶段。

普及教育能达到的目的,就是带你入门,入门后就看各自的修行了。有人入门后才觉得入错行,自然离开了;有人入门后沉不下心选择走捷径,结果人在高位心是虚的;较多的是入门后浑浑噩噩的,也得不到高人指引。

做系统或产品开发,要解决现实某个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对问题的体会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受我们的经历和个人风格影响,在我们入门的时候只提供我们基本工具,而面对具体问题时是否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需要一定的艺术性和创意。

就算同一个需求,我们第一次写的代码和第二次写的代码,从结构上以及算法上都有点不同,正因为第一次实现的经验,加上中间其他项目的经验,会让第二次的实现得到某程度的改善。正如一个二胡大师演奏一首作品,和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演奏同一首作品,在演奏的处理上也会有不同的地方,这些演奏处理细节体现了大师的个人风格。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入门时学校教会了我们一些基本工具和其使用方法,在项目中解决具体并陌生的问题时,如果有幸得到前辈的指导会事半功倍。不过我们会因为项目的结束,企业对知识分享的重视程度,前辈或我们自己的离职,这种指导关系和经验沉淀顿时终止。我们会期待下一个项目和下一个前辈和我们巧合的相遇,我们会重新学习和适应,然后又不断重复。

在企业这条线上,对个人成长上存在一定缺陷。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专业群体来填补这些缺陷,但也可能永远触及不到某个具体问题的最深深处。

师徒关系的存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感受老师的一言一行,和一切非言语所能表达的东西,从而培养一套独特的审美观和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影响我们极为深远的东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