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的传输链路与延迟优化点

本文详细阐述了音频从采集到播放的完整流程,重点关注了iOS和Android平台的采播延迟差异、3A音效的影响、RTC编码和网络优化,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手段降低延迟和提高用户体验,提出了理想情况下的总延迟目标。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麦克风->系统采集模块->APP采集模块->3A、混响等音效->混音->音频编码->RTC网络发送->

MediaServer->RTC网络接收->音频jitter buffer->音频解码->音频的后处理(均衡)->APP播放模块->x系统播放模块->扬声器/耳机。

整个链路如上;

采播延迟:

音频的『采播延迟』不同机型的差异比较大,iOS效果比较好,采集+播放大约在20-30ms.

Android好的机型在30ms,差的机型可以达到300ms.

优化手段:通过AAudio等方式对延迟进行优化。

目标延迟:iOS:20-30 Android: 部分机型30-70ms

3A延迟

音效需要分开来看,一般混响类音效不会引入延迟,但是变声类音效会引入延迟。

优化手段:佩戴有线耳机,可以关闭3A,减少30ms延迟。

对外外放场景,可以对30ms的3A算法进行优化到10ms。

限制不开启音效,或者只开启不引入延迟的混响音效。

目标延迟:耳机 0ms。 外放 10ms。

RTC编码

RTC的音频编码帧长一般是20ms.

优化手段:需要将编码帧长变为10ms, 支持全链路10ms帧长,减少10ms延迟。

RTC网络延迟 

一般就是RTT/2, 通过多部署边缘服务器来做到尽可能离得用户近一点,通过关闭Pacer等网络传输策略的优化。

网络较好的情况下,延迟约为5-10ms。

音频jitter buffer延迟

引入延迟最多的地方,是RTC区别于直播,能做到百毫秒延迟的原因,主要是根据网络状态动态调整jitter buffer的大小。

引入延迟的目的是为了抗抖动,延迟越高,抗抖动能力越强,卡断越少。

相比于延迟,卡顿对于用户体验影响更大,一般会引入100-1000ms的延迟,大部分场景在300ms一下。

优化手段:

减少jitter buffer的大小,结合其他手段来减少卡顿(FEC、NACK、主动重传、快速下降、10ms编码帧长)来防止频繁的卡断。

最小维持在30-40ms,才能保证MOS打分。

理想情况下的总延迟(iOS):

30(采播延迟) + 0(3A+音效bypass)+ 5(编码)+5(上行网络传输)+5(下行网络传输)+35(jitter buffer)+0(后处理算法bypass) = 80ms。

  • 7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