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时代的情形
包卓立:下面这段取自关于移喜嗟嘉的另一本英文书,书名《The CrystalGarland of Faultless Practice 》,其中第一百三十五页「Padmasanbhava|sOralInstucions to Lady Tsogyal 」。
翻译:上师教导移喜磋嘉,当五百年的末法时期来临的时候,修习诵咒的人只会口中念念有词,而不知咒法的深意。他们将把密咒变成符咒之术,把三摩地境界变成 空洞的仪式。他们会借用双修的名义纵 欲。他们会假装救度众生,而实际上却是纵容其瞋心。他们将善恶不分,批贩如来,把教法像物品一样买卖,有的人甚至会借传法之名敛财。他们会把殊密的咒语变 成赌博的工具,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
怀师:每个宗教到后来都如此。许多人都会贪那个上师、大师、仁波切的名,贪图利养钱财。这种事情现在太多了,令人心灰,令人心寒。历史上很多人以修道当隐 士来培养自己的声望,然后等政府请他出来,他的野心其实比谁都大。
供养正法本来是应该的,佛所以吩咐大家,对真正的上师,有修持的善知识,要诚心供养。供养一个大阿罗汉不如供养一个佛,供养一个佛不如供养一个无事闲人, 供养一个无事闲人不如供养一个生病痛苦中没有饭吃的叫化子。救苦救难的功德最大。无事闲人不是佛也不是魔,连佛的观念也解脱了,自己成了佛而没有佛的观 念,也不作教主。
双修与空行母
怀师:西藏的红教讲究男女双修,美国也有很多人教人交 媾的技巧,收费贵得很。真正的红教双修,讲的是气脉成就。关于双修,各个派别争论很多。有的说,开始时就要双修,为了了欲,等这一阶段过了以后就单修了。 有的认为,先把气脉修习到一定程度,再用双修使气脉达到最高的成就。有一派认为,完成许多修行成就后,最后一次男女双修得到报身成就,达到色身的转化。报 身也叫色身。
双修的对象有很严格的条件,很难找到。比如男的找女的双修对象,最好是年轻的,除非对方已经达到空行母的境界。有的说,女性双修对象的眉心、喉处、或者心 窝要有一颗红痣。这里讲到,移喜磋嘉的男伴就有这么一颗红痣。另外,要家庭教养好,有见地,有智慧,有道德,心地善良,慈悲好施。
所谓空行母也有两层意思。西藏一般学密宗的人,以为空行母都是在虚空中飞来飞去的,这是有形的,其实空行母就是见了空性、明心见性、没有欲望、一切空、一 切为度人帮助人的人。西藏黄教白教许多人单修,拼命修法,希望空行母来帮他。哎呀,梦中空行母来啊。我就骂他们,你们是在意 淫,梦 交,若要真正的空行母现身,除非你修持、智慧、福报、功德到了相当的程度才有可能。空行母有时现很凶的姿态,而且很丑陋,有时现比天仙还美的姿态。她还会 对你有各种各样的测验。如果你还有善恶丑美的分别心的话,空行母一个耳光把你打扁了。你在定中,如果空行母低头这样看你,你就千万不要碰了,空行母对你已 经生气了,说你修行不对。如果背对着你,更不能碰了。换句话说,她警告你不要动双修的念头。
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主张单修,禁止双修。但是,他也承认,要想得法报化三身成就,只好等到自己这个肉体毁坏,中阴身时双修,这是另外一个秘密了。
五世达赖的故事
怀师:在西藏,黄教的达赖是人王兼法王。第五代达赖告诉大家,他要双修,那可不得了,历代祖师都是规定单修的,因此左右宰相大臣都反对。
有一天,他叫来左右大臣和管宗教的“干布”,也就是管总务的大师,在日本叫“馆长”,国家的庙子都归他管。他带大家登上城墙,脱下裤子要屙尿,及至屙了一 半,又把屙出来的尿吸回去了。他看看大家,意思是说,你们看我有资格双修吧?大家都不讲话。第五代达赖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双修了,不久就涅
盘了,转生为第六代达赖。所以,第六代达赖风流倜傥,开后门,偷偷去酒家约会。结果因为下雪天被人发现。第六代达赖的情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消息传到满清政府,那是顺治的时候,就召他进京处理。走到青海他就不走了,我是法王,怎么这样去见一个人王呢?就圆寂了,走了。第七代达赖就靠不住了(没 有这种功夫了)。据传,第六代达赖并没有死,他到了蒙古,还是喇嘛,还到过四川峨媚,活了很久,有没有双修不知道。据说,乾隆时期他还在世,乾隆答应他不 宣布他是第六代达赖,他才答应和乾隆谈话,之后就走了,传说后来圆寂在中国的五台山。
像这里讲的这些大喇嘛,都在山洞里专修过,程度都很高,这样的大喇嘛很难得碰到的。这个(双修)作起来,很恭敬的。布幔遮起来,两人在里面修七天七夜,外 面的喇嘛围着,七天七夜念咒念经,打坐供养,香花供养。据说,修好了整个帐篷都不见了,只有一团五彩的光明。元顺帝得了双修法,结果以此作乐,闹得一塌糊 涂,历史上名声很坏。
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受过这些法的灌顶。所以,雍正没有当皇帝以前住的王府,也就是现在北京的雍和宫,还供养双身佛呢!欢喜佛就是这样来源的。 乾隆以后的嘉庆还有,以后就不知道了。康熙、雍正、乾隆对禅宗、密宗都很有研究,很高明。
禅宗对双修既不表示批驳,也不表示赞成,根本不提这回事。有一位在家人,是一名尚书,名叫陈操。有一次,他请教一位禅宗祖师说:「吃肉嘛,犯戒;不吃肉 嘛,不行。师父啊,你看我该怎么办?」这位禅师回答:「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也就是说,吃是你这一生的福报,不吃是你未来的功德。这就是禅宗的教 法,很妙。许多在家居士,不出家一样悟道,禅宗也不作说明。
莲花生大士的教导
包卓立: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莲花生大士对移喜磋嘉的教导,有些是她苦行以前教的,有些是苦行以后教的。
翻译:第一,要有一位可以信赖的,真正的悟道上师。这位上师需要得到过不曾中断过的传承。莲花生大士就是这么一位上师。第二,不要轻易把法传给那些会误解 法的人。第三,不要传法给那些不精进,把法浪费掉的人。这些人就像商人一样追逐名利,修行对他们来讲并非人生大事,他们不求进步,只要有一点点成就,就会 沾沾自喜。他们不会好好保护法的传承,相反,他们会不经意的误传教法。第四,如果你要即身悟道的话,就一定要精进、自守戒律、念念在道上。
包卓立: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甚么有些法老师不准我们修。老师也经常批评我们,好像学佛都是为佛菩萨学的,为老师学的。哦,我打过坐了,够了,我听过法 了,够了。
翻译:(上面讲的都是原则,下面是细节。)白天时,要把一切所感所想当成梦境一样,放松,让一切都自然发生,不要有人为的痕迹,不要用分别心去修正什么, 一切都应该是自在,开朗的。你身心都在休息,同时心中一片清明。
怀师:学佛到了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算是有一点点基础了。《金刚经》最后四句偈子已经告诉你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 几句话,不光是理论的总结,实际上是修行的三摩地,是一个境界,一个功夫。那么,怎么做到呢?由打坐开始,然后平常都处在那种状态中。打坐时有这么个境 界,下座,还有老婆孩子,还要做事,还要像在坐中一样,如梦如幻。这是密宗的大法,叫梦幻观。老实讲,现代人打坐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古人也很少。真正做到 了,身体若有若无,好像梦中的境界一样,其实也没有梦。假使有那么一点点念头动,也好像梦一样,随时空得掉。随时若有若无,如梦如幻。
梦幻观瑜珈是普贤如来化身也就是金刚萨埵所传承的法门。如果你随时都在那个境界中,身体比睡梦还松软,即使不修气脉,气脉自然就通了。打个比方,那种情形 就像喝酒喝到七分醉,人很放松。还有一种体会是用眼神,你半张半开看前面一个东西,不动,把神收回来,慢慢一切都是幻的了。看前面一个人,就像一个影子。 常住这个境界,慢慢的整个世界都变成一个梦境,都是空的了。
包卓立: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经验。要修行,一定要读很多书。即使是同一个法门,不同人有不同的经验,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你第一次看到某种修法时,也许心中 没有什么共呜,但种下了种子,以后再碰到,说不定会有共呜。或者,有的修法你一看见就有共呜。所以读书能学到很多东西。
翻译:到了晚上,则要以清醒为修道的根本。也就是说,不要让自己掉在昏沉里,要保持清醒和心的灵敏。半夜时,将法融于沉睡之中,心中要有一个很强的念头, 让自己梦中清楚自己是在做梦。这样修行,你就可以做到即使在梦中亦不忘教法,就能解脱恶梦了。早上醒来时,则要以法为修道的根本。也就是说,一旦醒来,马 上就将法融于心中,不要掉进昏沉散乱,不要偷懒,要精进、自律。
怀师:密宗分两部分,一是梦成就,一是幻观成就。白天和梦分不开,白天做事就好像做梦一样。打坐念佛也是梦,不过是打坐的梦,念佛的梦。下座了则是另一个 梦。到了梦中,则好像白天一样,很清醒。如果能够做到像白天那么清醒,就不得了了。然后自己可以改变梦境。比如梦到火起,自己知道在做梦,念头一转,就把 火变成水了。慢慢这样修,修到梦中亦不动念头。然后独影境界起来,能够前知,能够后知,过去的事知道,未来的事也知道,一切都知道。白天的一切物质人生,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大梦,要空掉就空掉,要有就有。这是梦成就。
梦也是幻,幻也是梦,但严格讲起来,梦与幻有差别。现在开着灯,比如你看着前面,眼睛不动,时间久了,眼睛疲劳了,前面就变虚晃了,这是幻。真到了幻观的 境界,一切物质都变成软的了,像面粉一样,一切东西都是影子,慢慢看到一切都是空的。这与神经分裂只一线之差,一般人到了这个境界就吓坏了,以为自己神经 衰弱了,精神分裂了,不敢修了,要去看医生了。幻观成就修成了,山河大地也是幻的,要穿过去就穿过去了。这当然要很高的功力,不是说说就做得到的。这是幻 观成就。
这时,没有时间空间感了,但还可以走路。这时走路是阿赖耶识引发身识的现量作用。所谓现量,就是进入幻境界去了,用到哪一识,哪一识就呈现,用到眼识,眼 识就呈现。
这个学理分析起来很深的。现量与比量不同,像我们现在翻译,是比量,是思维意识的作用。所以打坐,或者双修,要达到这个境界很难的。
翻译:专修的时候,不要穿别人的衣服,因为那会玷污你的修行。要严格遵守一个平衡的饮食习惯,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容易干扰你心理的平静。
怀师:中国道家把闭关叫做 「入圜办道」。道家正式修的时候是不看书的,专门做功夫。饮食要特别注意,要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点。一般是一日三餐,或五、六餐,七、八餐,慢慢减 少,最后辟谷,不吃五谷肉类,只喝水。最后达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界。神满不思睡就是昼夜长明,脑子昼夜清醒,但是空的,无念 的。
转贴:《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南怀瑾评析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19-01-17 12:52:27 发布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南怀瑾评析
2010-05-01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