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①:关于学习方法
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要在意哪些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名字即可,有5点理由:
1:概念都是抽象的,都是把话简略来说的,并没有详细描述使用环境,不容易理解。
2:技术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国外传进来的,国内一般都是翻译国外的书籍,翻译得准不准确、能不能表达原作的思想暂且不说。最要命的一个,还是中文歧义太多。有可能翻译的人很准确的传达了原创的思想。然而,写成了文字,让你来理解,结果又变成了另一种味道!因为每个人经历不同,理解的东西也不同。
3:一般来说,新事物往往会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所以在接触或学习一种新的事物时,我们的潜意识中,通常都是通过 联想和对比的方式来学习一种新的事物。也就是根据我们过去的一些认知,找到一些类似的东西。让我们更容易接受!然而,恰恰是这种对比的方式,导致我们常常对新的事物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因为它会推翻我们以往的认知。所以,无论是学习任一种新的东西,我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
4:既然是新事物,肯定会包含很多新的知识点,如果只通过读概念就可以学到的东西,研究人员还不如洗洗就睡了,还研究个毛线!
5:如果我们天天纠结于那些名字和概念,结局就是—越学越迷茫,心里越惶恐,感觉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遇到这种情况,我常用的方法是:
①停止手上的一切工作,然后,在草纸上不加思所的,写下此时思维中的东西。为什么要强调不加思索呢,因为这是一种瞬时记录法,记录的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自己。就算是一些芝麻小事,只要是在我脑海里的,我都通通写下来。当我写完以后,我感觉到整个人很轻松,很舒畅,不再担心会忘记,如果那一天真的忘记了,我们还可以从这里看哈!
写完以后,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置之不理了。因为麻烦不解决永远都在那里。你这次不想办法去解决,下次再碰到类似的事情岂不是慌了。所以我们要进行第二步。
②整理、归类。
经过第一步后,写下来的东西肯定都是乱糟糟的,毕竟我们要求的写下最真实的的自己。这时候,我们要一条一条的去整理。你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有很多事情都是类似的,或者是一些没必要的担心。我们把它们都整理,使事情明朗。接下来,就要进行第三步了——分析。
③分析——找出哪些是一定要去做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去做的。要学会取舍、抓重点、合作。还要懂得分析自己的状态,进而做战略的调整。只有结合自身状态的战略,才是好战略。
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法则:二八法则
③最后就是——紧盯目标,干!干!干!
所以,如果你每天都在纠结那些概念性的东西,并没什么卵用!好比,你喜欢你的女神,光想有毛线用。一个字:干
咱们要的是:撸起袖子就是干!
知识这种东西就是一种工具,就像用筷子,你今天不会,明天还不会?会了就永远会了。
只有在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再思考,总结,再思考,反反复复,你才能进步。
序言②:关于读书
1、找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学会看目录
我们生于一个急躁的年代。急着出生,急着读书,急着毕业,急着结婚,急着生孩子……好像,一直都没有停下来好好思考过,就想赶鸭子上架一样。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光听别人说这本书好,那本书也好,结果这本读读,那本读读,到头来什么都没学到。
一本书就像一碗鸡汤,可能这碗鸡汤别人喝了大补,自己喝了却是拉稀。别人看了,可能刚好弥补了他们的一些不足,而自己,在这一方面并没有缺失,所以,如果我们也去读了,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2、怎么去读书–跳读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是找不到一本能令人100%满意的书的。通常都是这样,这本书有些我们想要的,另一本书有些我们想要的。
所以,对于任何一本书,我们并不需要依次从头读到尾,只要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即可,快速找到我们的答案。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那么以后再抽时间细细研读即可。
so,明确你的目的,找到你想要的东西,学会跳读!说白了,就是抓你想要的重点。
3、带着你要解决的问题去读书—解决问题,并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很忙!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要去查询书籍,就是因为我们遇到了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高效以及最大化的发挥我们有限的时间,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推荐的话,还是二八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