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制订项目范围计划
为了有效的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通常使用工作分解结构(WBS)编制。WBS可以运用在项目进度估算、人力资源、风险识别、成本估算等多个方面。当WBS用于项目的范围管理时,通常以项目交付件为导向。在WBS分解的最下层是项目的可交付件,如果这些可交付件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则标致项目完成。但当WBS用户以上列举其他用途时,WBS的最底层往往被分解到“工作”或“工作包”的级别。
通常对交付件进行分类管理。合同交付件中可能包含了客户交付件和其他外部交付件。而客户交付件中有一些在合同中并无明确的定义但为了实施的顺利必须交付给客户并获取他们的认可,比如:客户需求确认文件:
1) 客户交付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交付件,接受对象是客户,其验收必须经过客户预先批准的验收标准,由客户参与验收并签署最终验收意见。
2) 合同交付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交付件,是客户交付件的组成部分。一般在合同中有验收标准。这类交付件的变更通常需要签定合同变更协议的方式进行。这些交付件的延期交付或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违约处罚。
3) 外部交付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交付件,接受对象是非客户的第三方,比如监理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等。其验收通过根据第三方的验收标准进行。不能按期交付可能妨碍项目的正常进展
4) 内部交付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交付件,接受对象是项目执行组织的部门。
编制WBS步骤:
步骤一、对项目进行分解
第一层:整个项目
第二层:各子系统、系统集成
第三层:项目阶段
第四层:阶段中各子系统的主要交付件
第五层:如有必要,把主要交付件进一步分解成更便于管理的交付件。
步骤二、分辨哪些是内部交付件,哪些是外部交付件、哪些是客户交付件、哪些是合同交付件并标识
步骤三、针对WBS最底层的每一个单独的交付件编写交付件的描述、验收标准、验收方式、验收人、验收组织。
步骤四、针对上一层的每一个单独的交付件编写交付件的描述、验收标准、验收方式、验收人、验收组织。如此往上,直到定义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描述、验收标准、验收方式、验收人、验收组织。
步骤五、把所有交付件的以上描述按照WBS元素编号索引,汇编成该项目的WBS字典.
步骤六、讨论定稿
一份完整的项目范围管理总计划应该包括:
项目章程
项目合同、协议
项目范围说明书
WBS及WBS字典
项目交付件管理计划
二、制订项目进度管理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订可以参考合同签定之前的进度估算。但在合同签定后制订的项目进度计划应该更具有可实施性。具体制订过程参考《读书笔记(二) PM在售前支持阶段》。
在制订过程中项目经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注意留给项目团队成员充分的空间来发挥他们个人的智慧和创造性
在复杂项目中,各子系统的进度计划应由子系统的负责人和他所管理的小组团队自己制订,在他们的详细进度计划中包含更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步骤
2)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订需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项目的执行讲究团队协作,项目计划的制订则需要全体成员的参与,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承诺是制定项目计划的关键。全员参与的方式不仅在计划阶段被提倡,还应该贯穿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次计划调整的过程中
3) 控制工作包的历时
把工作包含的历时尽量控制在80小时内(并不小于8小时避免因工作包太琐碎而增大管理成本:偶的补充)
4) 项目进度要考虑到项目环境中的制约条件,包括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情况
比如人力、节日假期等制约因素
5) 在计划制订阶段,要对关键路径储备时间预留
比如,评审要预留一定时间用来修改
6)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订需要客户的配合
作为客户项目的项目经理,除了管理好内部的项目团队之外,还要配合客户并取得其配合。在计划阶段,项目经理会和客户方项目经理就客户配合事宜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项目经理把清单用正规的方式发送给客户并在实施阶段督促。
7) 不要迫于压力,制订不切实际的进度计划
8) 不要期望第一次就制订出完美无缺的进度计划
在第一版本的进度计划制定完成后,根据内外环境、项目进展、团队成员和客户的反应review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和适时性,并进行适当调整。在进度调整时,同样要取得相关干系人的认可,并在新版进度计划中记录调整的原因和目的一保证进度版本的连续性。
项目进度计划完成后应该让所有项目团队成员容易看到。项目进度完成后,项目经理要带领项目团队进行检查,如下:
项目经理提供最新版本的WBS
对照WBS逐项检查进度计划中的每一项工作是否都直接或间接的为项目WBS中的某一个WBS元素服务
对照项目进度计划,逐项检查WBS中最底层的每一个WBS元素是否都在进度计划中有体现
检查项目进度计划是否存在与WBS元素没有关系的工作,或者在进度计划中是否有被遗漏的项目工作
一份完整的项目进度管理总计划应该包括:
项目主进度计划
分项项目详细进度计划
客户配合事宜进度计划
项目进度管理计划
三、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以团队中的QA为主进行制定,并需要相关干系人认可。制订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 项目范围
2) QA的职责范围
定义QA的责任,同时确定其是否全职还是兼职,即投入程度
3) 项目质量保证活动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质量保证活动。
4) 质量检验标准
根据项目内容及QA计划确定
5) 质量检验流程
定义通过什么手段或方式来检查或证明某个环节是否符合既定质量标准
6) 对质量检查结果的管理计划
包括对质量检验结果、保存质量检验文件、对质量偏差整改的跟踪计划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dadunan/archive/2007/03/13/15285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