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公布错误是新闻价值所在

        80982174128fddf2aa6949fd83180825.png

作者:刘韧

录音整理、编辑:谷磊

新闻与科学

写新闻之前,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不是新闻?如果不是,肯定不能写!如果是新闻,它的价值有多大?这都和新闻的定义有关。新闻定义讲清楚了,就知道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什么是大新闻,什么是小新闻。

我上学时,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也读过很多西方教材,对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就像定义文学是人学一样,很难讲清楚。

我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不符合假设的错误的报道。

首先它是对一个“错误”的报道。新闻界有一个俗语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基本假设是:狗才会咬人,人不会咬狗。而出现人咬狗的情况才是新闻。这就是发生了“错误”。一个妇女生了五胞胎,这肯定是个新闻,因为基本假设是:人一次生一个孩子。所以,只有发生“错误”的时候,发生不符合基本假设的时候,才算新闻。

这个定义能帮我们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你可以发现朋友圈、报纸、电视里的很多报道都不是新闻,只有那些对“错误”的报道才是新闻。  

如果你要报道一个公司,就要报道别人想不到又真实的事情,才可能是新闻。人人都能想到的事,肯定不是新闻。

当年我写《知识英雄》的时候,今天去采访柳传志或者杨元庆,和我一个月或一年以后去采访他们没有任何区别,都有很多读者,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报道大人物的糗事,出错的事。大家都会觉得大人物聪明、能干,可我就是要报道他们的不聪明,不能干,甚至出错的地方。只要报道 “错误”,永远都是新闻。

新闻未必要新近发生的,这些错还没有被人报过,你报了,它就是你的新闻。

纠错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看到了“错误”,告诉大家这地方出错了,这样大家才会去修改假设,或增加更多假设,让整个系统变得更加完善、强壮,假设才能更好地预测未来。看新闻的目的是,要活得更聪明一点,能更好地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想知道买的这只股票明天会不会赚钱;我想知道明天天气怎样,出门要不要带伞,都是要预测未来。

我把我对新闻的定义告诉了一位程序员,他说,程序里的新闻,就是错误弹窗,一出现,程序员就要赶快修改,否则系统就跑不起来了。

有个人对我说:“刘韧,我最近遇到了一个算命大师,他给我测的很多事都很准。”算命肯定是伪科学,“算准”了也丝毫不能证明算命是科学。为什么呢?作家冯唐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曾到一个山里去拜庙,有个算命先生跟他说,你爸爸去世早,你有一个哥哥。然后他就愣住了,心想,他认识我吗?他怎么知道我家情况?但冯唐特别聪明,马上明白了过来:爸爸去世早的人很多,有哥哥的人也很多,那个算命先生逢人便这样说,总能碰准。

只有当一个陈述,能够被验证是否是错误的时候,能够被证伪的时候,才可能是科学。

新闻与历史

30岁时,我立志写《中国信息产业史》。那时,我觉得写历史的人非常厉害。相信“新闻是历史的草稿。”但我现在认为新闻没必要去攀附历史,新闻比历史高级多了,他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历史是假设成立的归纳,不是修改错误记录。

柳传志的一位公关曾跟我谈过,在一位成功人士身上,能找出很多他成功的原因,但那都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同理,对于一个历史学家来说,他一定要自圆其说,提出一个观点,后面都是证据,别人看完之后,除了被他说服,得不到任何东西。

以前,我非常喜欢历史学家黄仁宇,他写过《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里面主要说中国只有进入数目字的管理,才能进入现代化。当时觉得很高级,现在想想不就是边际管理吗?

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发展是曲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反作用。他们自认为掌握了历史规律,别人就都应该听他的,因为他说得对,能预测未来。

中科院希望电脑公司总裁周明陶曾对我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刚看到dBASE II的时候,脸都红了,觉得我们搞了那么多年数据库都还没入门,和国外相比差太远了,我们根本就不能叫科学家。所以他立志搞希望图书,把国外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介绍进来。

这还是几十年前的假设,而今天蒋涛又告诉我,中国现在的数据库很厉害了,因为物联网带来了新机会,处理的数据的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样一来,原来信息就是变异了,原来的假设也不能成立了,这样就出新闻了。

蒋涛还说,中国现在的程序员比日本厉害,因为中国人很快能模仿AlphaGo,但日本人很久也没有模仿出来。这些信息都是新闻。

新闻和文学

我很喜欢文学,新闻能从文学里学到很多东西。新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体,叫特写。优秀记者和普通记者之间的最大差别就是,优秀记者会写特写,普通记者不会。特写需要借用文学来表达新闻。

特写必须回答真实性的问题。柳传志很多事情,我并未在第一现场,我却将读者带入了现场,身临其境,活灵活现。这些特写主要是根据柳传志后来的讲述,脑补出来的。并不是现场录像,读者为什么会信?能接受特写写法?

电影也一样,蒙太奇就是通过,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然后有结论,更不真实。比如,第一个镜头是一个男的和女的拥抱,第二个镜头是一个孩子诞生了,这两个片段加起来可能用两秒钟完成,这个叙事多快!他们恋爱了,他们结婚了,他们生孩子了。如果情节反过来,第一个镜头是先有了孩子,第二个镜头是他们恋爱,那就是奉子成婚了。所以蒙太奇次序,比镜头内容本身更重要。前面的镜头是因,后面的镜头是果。

人物故事就是特别的蒙太奇。特写+特写+特写=故事,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一个镜头加一个镜头,再加一个镜头……特别好看。

人物故事的开头很重要,要用30%的时间来打磨;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每个小标题下面,写一个特写;写不下去就从开头修改,提高开头质量,丰富完善已有的故事和细节,产生惯性,冲开障碍;最后自然结尾。

《史记》是真的吗?

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一般被认为是最可信的。但《项羽本记》在结尾写“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时,司马迁让项羽一天杀了500多人,还杀了几个将领。杀猪也杀不了这么多,何况是杀人。但司马迁写得活灵活现,项羽向他的士兵证明,打不赢不是因为他弱,是天要亡他。“我此刻还能再战三次,然后他连杀敌方三个将领,自己这边只死了两个人。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这样写,的确让人难以相信,但却丝毫不影响《史记》的辉煌,一直流传至今。书写历史用到的文学笔墨更浓,写得更假,但我们为什么相信它呢?《金瓶梅》和《项羽本纪》这两本书我都认真看过,《项羽本纪》是历史,但《金瓶梅》更真实。

唐人、宋人智商和我们差不多,他们看《项羽本记》肯定也知道是假的,但却都愿意相信。因为我们就是愿意崇拜一个英雄。以司马迁的智商,他也告诉了别人,这就是假的,我能让你们都知道,我写的就是假的,但你觉得是英雄吗?现实中,真正的谎言都是不明显的,十句里面掺一句假话,才可怕。《霸王别姬》明摆着是假的,没撒谎。骗你的话都是真的。

2008年,我去访问作家余华。我们从下午两点谈到晚上十点。我问:你写了那么多好故事,像《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你故事素材都从哪里来?余华回答:都是从新闻来。新闻的荒谬性比我自编的故事荒谬多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我编的故事要符合我的逻辑,但新闻几乎没逻辑。

拉美文学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的《百年孤独》闻名于世。国内也有很多作家模仿他,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写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认为,读者能看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我的朋友洪波说:骗你的话都是真的。当你知道哪句是谎话,哪句不是的时候,你就可以信了。如果你无从判断,那千万别信。一句都别信。不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才是大问题。

我姥姥看《红楼梦》会哭,她不知道《红楼梦》是假的吗?当然知道,她看到了真情。

评论是新闻的逻辑分析    

当大家对一件事立场不确定的时候,就该写评论了。如果大家对一件事已有明确的判断,就没有写评论的必要。

2007年,我开始买A股。每天,我都会看别人对我持股票的评价,明知道那些评价都是水军写的,但我还是会看,因为我太关心这件事了,很想知道它明天是涨还是跌,哪怕是最不着调的谩骂都要看一下,这对我判断明天的走势多少会有些参考。信息越少时,越需要评论。

美国大选的时候评论很重要,很多选民不知道选票该投给拜登还是特朗普,这时《纽约时报》疯了似的不停地写评论,都是非常主观,那些最好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对特朗普都是指着鼻子骂,跳着脚地骂,就为了影响选民,差几万票特朗普就可能又当选了。这个时候就要写评论,因为这时评论对选民的影响是最有效的,就像催化剂一样,轻轻一推就过去了。

什么是好评论呢?尽量充分抒发你的感情。失败的评论通常是反驳别人,当你反驳别人的时候,就会重复别人的观点,这无形中给别人做了宣传。你看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至于美国人真正的想法和逻辑,管他什么想法,什么逻辑。评论也不会告诉你,司徒雷登为什么走,白皮书为什么来,他只是说这很好!这才是最高明的评论。千万不要去反驳,那是傻!

写评论,不要冒充或宣称掌握了真理,因为你不可能真理在手,也不要用那些真理和原则进行推理、论证,言论只是宣泄和表达立场,诉诸于情感,而非逻辑,无所谓对错。

财经是新闻的经济学分析 

2001年,我申请到了中金公司委托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创办的财经奖学金,封闭学了三个月经济学,对我帮助很大。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在经过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之后,都会容易理解。

第一是取舍的问题,比如我只有一块钱,既想用它买肉吃,又想买衣服,这时就面临着取舍问题,这是短缺造成的。经济学是一个权衡取舍的学问。

第二个原理是第一个原理的延伸。我们权衡取舍,舍弃的就叫成本。成本有不同面向,机会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边际成本等,但我们唯独不用考虑沉没成本。什么是沉没成本?比如你来听我的课,你觉得我讲得不好,而你又觉得已经打车来了,已经听了半个小时,走了会很可惜,那就听下去吧。但是你要知道,你再待下去,你的损失更多。此前的成本,因为后面没有价值回报,无法摊平,你能得到的就是更多损失,所以,你应该立刻就走。千万不要把沉默成本当成本。遇到渣男一样处理。所以,写文章,一定要把最好的,放在第一段。不会写文章的人,会把重要的料都放在后面,这不是傻吗?很容易,在前100字被沉没。

第三个原理,理性的人在边际上考虑问题,求最大化。现在有很多人质疑这个假设,包括行为经济学家。第四个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带孩子的家长都知道,你想让孩子干什么就奖励他。比如我儿子有一个3070笔记本电脑,当他挖矿的时候就不能打游戏,为了让他少打游戏,我有奖励他挖矿。第五,贸易会使人变得更好;第六条原理,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第八条,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这取决于分工。这三条其实都是亚当·斯密的贡献。第七条和第九条,政府可以改善市场和通货膨胀,都是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领域里有三个最重要的人物:亚当·斯密,凯恩斯和哈耶克。

很多人问,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真正的原因是亚当·斯密在工业革命前发表的《国富论》市场分工规模生产观念,被英国社会接纳。

英国人是海盗的后代,他们当时想超越旁边的法国。亚当·斯密提出的假设,直到今天都在用。他观察到,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才可以把这件事做好,你种土豆就只种土豆,炼铁的只炼铁,打钉的只打钉,分工越细,效率越高。怎么才能让分工越来越细呢?肯定要有一个市场,能市场上进行交换,当铁器能换土豆时,我才能一直打铁。

那时英国已经有殖民地,但印度人纺棉花织成的布比英国人卖的布要便宜80%。因为英国没有印度人口多,所以人工贵,导致英国的布卖不掉,这就对机器有了需求,需要有新的动能,后来就产生了水力,再后来有了蒸汽机。

先有市场分工,才有对动力的需求,进而有了工业革命。

亚当·斯密的贡献在于确立了市场第一的观念,有了市场就有了一切。先有对机器的需求,才有工业革命。

哈耶克晚年写的《货币的非国家化》预言了比特币。哈耶克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认为外部的恶劣环境会让一些实力弱的企业死掉,让好的企业冒出来。这很残酷,但他认为长期来看是好的。但凯恩斯认为,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亡,就先管不着这些,先顾眼前。

科普十分重要

我从安徽小城跑到北京,起因于《中国革命史》老师的科普。1990年,《革命史》老师在课上问道,现在全世界最先进的东西是什么?我回答说是计算机,他说基本正确,标准答案是机器人。

这给了我很大触动!既然现在最先进的是计算机,我干吗还要学中文呢?于是我就开始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还学过《计算机原理》,是真的一页一页读,尽管很多读不懂,不懂的地方我就把页码折起来。我觉得数据库比较简单的,数据结构最难。

我还报了中国计算机函授大学,三个月面授,我睡在合工大学生宿舍,没日没夜的,我从来没那么刻苦地学过一个东西。科普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还要感谢几位老师,他们都是后来对我进行科普的人。我的第一位计算机老师袁俊立人特别好,1995年他带我在中科大实验室第一次上网,他是个非常仔细的人,他曾给我寄过一张软盘,所附的信写道:先把凳子搬到计算机旁边,把软盘装进软驱,轻轻扣上,小心不要碰到旁边的茶杯。写得非常详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第二次见面,他给了我一张复印着键盘的纸,我的指法是在这张纸上练的。我就是在那种环境下被科普的,直到今天我的指法都很好,可以盲打,而且我还在用1991年学的自然码。

科普就是告诉你不知道的东西。很多人都会说计算机先进,其实没有多少科普能把计算机的先进性讲清楚。1978年,纽约到巴黎的商务航班需要7小时,机票价格为900美元。如果将摩尔定律用于航空业,现在机票的费用就只需要大约1便士,飞行时间不超过1s。没有什么东西能赶上芯片的发展速度,和芯片做对的人都是傻子。

前两天我和蒋涛去见了国家围棋队的选手,有一位高手没有出现,因为他输了,原因之一是,他要上学,每天只能对着计算机练五个小时,而韩国对手每天对着计算机练十多个小时。因为都是对着计算机练,人的天赋就不太重要了,他不是输给了韩国对手,是输给了人工智能,所以他应该非常恨计算机。曹大元说过,现在高手下前五十步都一样,因为都是和计算机学的。以前,我比你高,是我定式比你好,在前面压住你。现在比的是,谁更像计算机。

1993年是韩云带我进了IT圈,1996年我加入《中国计算机报》,1998年去了《计算机世界》,2001年我去了《电脑报》。1999年蒋涛创办CSDN,2000年,我创办DoNews。

有个破冰游戏问我做过的最牛逼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为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做了一点工作。

CSDN写作班的目的是推动软件和网络在中国被更多地使用,鼓励更多中国人加入开发者队伍。真正报道开发者的文章太少,已有的文章也写得不精彩。全世界媒体对林纳斯·托瓦兹的报道很少,但我认为林纳斯·托瓦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他凭一己之力,就改变了世界,我们应该报道、鼓励更多的人要做林纳斯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如果多一些他这样的人,就会变得更好。

怎么开始?

第一天上班,我刚将自行车停在电台楼下,从办公楼露天扶梯上下来一个人,四十多岁,他问我是刘韧吗?我惊讶地说是啊。他给了我一叠纸和一支很土的笔,告诉我西城区政府正在开“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动员会,让我去写个新闻。再次确认具体位置之后,很近,我决定走着去。找到了开会的礼堂,里面很暗,很宽敞,我看到一个副区长在上面做动员。我去晚了,二十多分钟,动员会结束。副区长要离开的时候,我冲上前去说,我是电台的,想采访您一下。副区长看看我,答应了,把我领到一间办公室。看到我的手在抖,他问,你是新记者吧?我说第一天上班。然后他就向我宣讲,我把他讲的话都记了下来,回到台里写报道。中午在家吃不下饭,一直在想导语不通顺,把饭碗一推,急忙赶回台里,12点30左右,台里没人,我前后改了三遍。编辑下午来上班的时候,拿了一个红毛笔,把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划掉了,废话太多。我的新闻写作是干中学的。

人生有很多巧合,我只希望彼此能科普一下,大家互相报下错,并把这个错,告诉全世界,让更多人改掉,这是一件对所有人都好的事。我希望新闻都能这样写。

讲课视频回放:https://bbs.csdn.net/topics/603510475

7ea411e85127a9898e1ac87eca3141c8.png

现场8问刘韧

录音整理和编辑:潜山、鲁飞龙

提问一:怎样做好科技新闻?

刘韧:热爱最重要。雷军一直纳闷我为什么崇拜程序员?他问过我不止一次。他说程序员很普通啊。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写不了大程序,所以,很崇拜写很多行都不出错的程序员。我给自己买的最贵的东西就是计算机了,我不舍得买好表,豪车。热爱能让人能发自内心地投入更多精力,做事更有效率,也不会觉得特别辛苦。我写《知识英雄》时,累到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所谓“心力憔悴”大约如此。除了睡觉,所有时间都在写作,甚至梦中也在想这一段该怎么写。写作是件非常耗时的事,只有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才有可能把写好。在一件事上,你愿意比别人花更多时间,那只能因为喜欢和热爱。

提问二:我是技术社区的内容编辑,有一个栏目主要介绍音视频和通信领域传奇人物。最近在做贝尔,搜集完资料,发现信息量很大,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材料,哪一些要重点写,哪一些要略写,哪些可以不写?

刘韧:第一,关联时代与人物。先画一张人物年谱,把他一生中的大事罗列出来;再画一张世界史年表。把这两张表对比来看,找出他做的哪些事对世界的影响最大。

第二,找切入点。找切入点时,我刚才所说的新闻定义就起作用了。你要找到一个不为别人所知,或者和别人假设不一致的地方,这就是新闻。贝尔已去世很多年,你要找到他所不为人知的信息,大家都知道的不是新闻,或者,在今天,对大家能产生新意义的素材。比如,贝尔实验室一度很厉害,后来为什么不行了?这是大家很想知道又不太知道的切入点。

提问三:标题对一篇文章影响有多大?

刘韧:是最大的。标题、第一段、前300字,决定文章的成败,看300字大概需要2到3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抓不住读者,他就跑了。西方杂志,有标题,副标题,有引言,有第一段,这些东西占了很大的版面,目的都是,怎么在前两三分钟吸引住读者。

我取标题靠事实太近,太平实。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不行,就用一个藏拙的方法。在标题里面直接用人名,比如《少帅杨元庆》、《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史玉柱一个人》、《真假马云》。我属于写第一段可以。

取标题需要天赋,我儿子标题比我强,帅正的标题特别出人意外,有次他写了游戏外挂的文章,我作为编辑,费心费力帮他取了3个标题。最后,他自己标题为《我是一个作弊者》,比我取的都好。芳文(我的学生)为这次课帮我取了个标题《等你来面试刘韧》,本来是我面试学生的,现在是你们来面试我。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比我取得好。

取标题需要天赋,练不出来。如果编辑部里有一个会取标题的人,给他很高的待遇,不要让他走,这种人很难找。所有标题都让他起。

选题可以通过训练出来,我把方法告诉你,你就知道怎么选。比如,我告诉你新闻的定义是什么,很容易 ,你就知道这是大新闻,这是二新闻,这是三新闻,这是头条,马上就知道了,但是标题不一样,我教你100个办法,你还是起不出精彩的标题。我也没有那么多办法。但是我能教你取了一个及格的标题。

提问四:小记者怎样升级?

刘韧:理想总让人激动,现实却很琐碎,比如,约不到采访对象,感觉没什么可写的等等。媒体和媒体之间,记者和记者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这种时候,觉得以一己之力能改变的很少。作为一个记者,你的稿件就是你的广告,每一次,你都要拼尽全力把稿件写好,如果这篇写不好,下一次就没人接受你采访了。我每次都把自己的作品当作我最后的机会。如果你对你正在写的东西不在意,认为这篇写不好,下篇就好就行,或者,这篇没写好有三个原因,劝你别当记者了。

为什么我当年能采访到几乎所有最重要企业家,他们都会很仔细、很小心地回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前面的每篇文章都是认真写的,而且都超出了当时所有的记者,让他们再用三年时间也赶不上。我觉得怨天尤人和找一堆理由都没有用,爷一旦去写,一定超过所有人!你不立下这个誓言,你干吗去写呢?垃圾桶从不缺垃圾。

我当年一个星期写一个人,会做大量准备,这一星期之内我什么事都不干,采访的录音,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我熟悉材料的过程,我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有了构思,边整理我就知道文章该怎么写了。

所以,我让报名写作班的人听三个小时的录音,其实是想考验一下。连这三个小时都听不了,都整理不来,觉得学一两个写作技巧,就会写出好文章?怎么可能。一篇好文章和一篇坏文章,所花的时间差距至少是5倍,至少!

如果有人说自己写得又快又好,那是在骗人,以我的经验,即使天才也做不到。反正我写作的二三十年中,没遇到过这样的人。

提问五:公司现在会不会没有这么多时间锤炼我们?怎么平衡文章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刘韧:我先说一下文章如何锤炼,文章大致成型后,一般要改5遍。

第一遍改结构。

第二遍补充二手材料,把别人文章的精华补充到自己文章里。

第三遍改节奏,读起来不顺的地方要改。

第四遍改句子,长句变短句,删除合并没信息量的话,降低阅读成本。

第五遍解构。文章前半部分是一个建构和假设的过程,后面要参杂10%左右,相反的事实去反假设。这样才能增加了文章的丰富性和多面向。

每一遍的任务不一样,要花很多时间。如果有时间可以带着任务不停修改下去,能改到更好。保证这些步骤,文章容易保持60分以上,但后面的步骤,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但不写到最好,最后都会被机器替代。

提问六:怎样写小人物?

刘韧:采访是对话体,要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需要脑补很多细节。采访不管多详尽,故事所需的信息依然不够。当你想要再问更多细节,被采访人记不住,再多问他会烦,所以你需要脑补一些场景,加入你自己的想象,建构细节。我们喜欢看电影,通过电影来向某个年代致敬。看贾樟柯的电影,我们就知道小镇青年们是什么样子,江湖的样子,觉得很真实。我们看纪录片反而觉得不真实,纪录片都是真的,为什么你会觉得不真实呢?因为贾樟柯比纪录片真诚。真正的难题,是去建构一个别人认为真实的新闻,构建一个真实的新闻故事,需要文学素养。为什么贾樟柯电影中那些人,都不是英雄人物,但很好看,因为那些人离我们很近,他们的命运让我产生了共情。类似地,我写过一篇小人物群像,叫《蚂蚁雄兵》(https://www.sohu.com/a/236076518_100189011),写中关村卖货的人。

我最新近在读农民工写的诗,他用生命和死亡写诗,他写他是一颗螺丝钉,掉落在地上,最后他跳楼了。他需要是个伟人吗?不需要。这跟他一个月赚多少钱,他公司的规模,都没有关系。他的命运出错了,他和命运搏斗,最后他还是失败了,这不就是最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吗?你读了之后,会激动不已。就像我每一次听到火车的笛声,就知道应该去远方了。每次都是这样。

提问七:新闻和宣传的区别是什么?

刘韧:新闻和宣传的区别很大。第一个区别,宣传一般是单一信息源,新闻则需要多个信息源交叉验证。第二个区别,宣传一般先有观点,然后为这个观点寻找事实。新闻不需要观点和抒情,只需客观呈现事实。所以,高明的宣传会掩盖观点,甚至把观点去掉,通过造境给你植入一个想法。

我当年做记者的时候,领导跟我说,不准议论,不准抒情。新闻要把你的观点和抒情都删掉。

媒体必须平衡性,不能太绝对。因为我拿不准什么是真的,但又要写这篇文章,所以我提供事实:比如采访的事实,侧面的事实等。

提问八:怎样做好远程采访?

刘韧:我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主权个人》, 它令我茅塞顿开。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可以在全世界寻找合伙伙伴和合作方式,而不必被局限在当地。新闻也是这样,现在的新闻可以面向全世界采访,而不必局限于面对面这种形式。未来远程采访可能要多过面对面采访,我们要拥抱这种变化,我们要利用新技术、新趋势做更多更好的科技新闻。

第一点,多准备。提前沟通采访内容,列好提纲,做充分的准备。

第二点,多人。最好能找三个人参与,这样讨论效果好,假如其中两个人有争议,第三个人也可以起到调和或平衡的作用,互动也会变得更多元。

第三点,多次。面对面成本太高,不可能多次,但很多问题,很难在固定的、短时间回答好,可能需要慢慢想出更好的答案,此时远程多次的采访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完)

刘韧:煮知识  论英雄

刘韧:电影是小城市窗口

刘韧:编辑的价值

刘韧:和人物共同创作人物故事

刘韧:好记者到事实为止(2020修订版)

刘韧:怎么学习(2020修订版)

刘韧:初级写作者必读书单

刘韧:人物报道经验之他是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