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0: 新工具? 新风险?

Science 2.0: Great New Tool, or Great Risk? 科学2.0: 新工具? 新风险?

科学美国人网站近日刊登了一篇名为《Science 2.0: Great New Tool, or Great Risk?》的文章,对互联网新技术如Wiki和Blog等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一些讨论。

科 学工作者由于自身工作的需要往往(尤其是信息的获取)与网络都有密切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对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也难免不会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科研人 员,不仅是年青人,开始将自己的工作以Blog、Wiki和时下热门的Web2.0社会化网络等方式公开传播。尽管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潮流,但星星之火似乎 已经表明,这种借助于新兴网络技术的“科学2.0”,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更有开放性,效率也更高。
“科学并不仅仅是做实验,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实验的交流。” 在新的工作方式中,研究人员不仅提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也会记录工作思路的产生、变化,实验中失误、尝试等等。这些不会表现在最终的正式成果中,但对于其他研究者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这种完全透明的方式有疑虑,或许你的思路启发了别人,但那人又秘而不宣,抢先发表,断了作者的前途,更糟糕的是,可能会有小人完全剽窃作者的成果。

MIT的两名研究生在2005建立了一个名为 OpenWetWare 的维基网站,最初只是用于学生自我展示。但很快,它在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就展示出来,人们在这里讨论实验室工作的技巧,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即将完成学业的学 生将他们的经验总结出来,供新来的学生参考。Wiki对实验室管理也有很大的好处,研究成员可以比较系统地整理自己的工作,便于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解。这种网络工作日志公开后,吸引来的同行可以通过评论等方式方便地与作者开展交流,提出意见,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已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数十种课程和兴趣小组,以及数百个讨论组在OpenWetWare上安了家,3000多名注册用户维护着6000多个页面。2007年他们还得到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以将其建成一个独立于MIT的社区模式的网站。

对于Idea可能被盗的风险,科学2.0的支持者认为,作者在Wiki上的每次更改,发布,都会留下时间标记,这些可以对成果的原创性作出证明,让盗窃者颜面扫地。当然,如果想要申请专利,对成果的公开就要非常小心了。

与Wiki 相比,科研工作者介入Blog的进度显得非常缓慢。在2007年四月的北卡罗莱纳科学博客会议上North Carolina Science Blogging Conference,Willard认为,这是由于博客的方式与科研人员受到的训练有天然的矛盾。传统上,他们总是对结果反复验证,发表论文时字斟句 酌,因为论文是几乎永久性的,而在博客上发表内容要做到时效性,就难免保证其准确、完整。

有一些人在blog上公布自己的研究工作的细 节、进展,以期获得更广泛的交流。也有一些人在上面讨论科研环境中的问题,如科研机构的立足点,对实验室管理的看法,对大boss的期望等等。当然,大多 数科研工作者视这些为雷区,讨论时多用假名,以免冒犯了某方面的权威,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也有一些人觉得,在这上面浪费时间还不如酝酿下一篇论文来得实 在,毕竟,经过同行评价的正式出版物才是工作和晋升的重要筹码。在博客上,他们无法提升自己的科研资历。

成果的冠名权问题无疑是阻挠科学2.0发展的重要问题。毕竟,论文被看成是科研贡献的一个重要尺度。但大多数人也承认,论文并不是唯一的方面,分享灵感,开展讲座,领导社群,也是很重要的方式。或许,随着信息交流的发展,我们可以找到更全面的度量方式。

当然这也意味着学院内部传统的变革,对科学2.0的倡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变化将是从对个人科研名誉的重视,转向真正以科学进展为第一目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